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论文_王沁霞

王沁霞

(沁水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山西 晋城 048200)

【摘要】 目的: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儿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43例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T0、T1及T3时刻的SpO2、MAP及HP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T2的HP及MA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生理反射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疝气手术采用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有利于保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氯胺酮;咪达唑仑;小儿疝气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178-02

小儿疝气手术为儿科常见手术,患儿的生理功能、生命体征、意识等在麻醉期间变化较快,增加了麻醉风险,因此,寻找一种起效迅速、清醒快速的麻醉方法对于降低麻醉风险,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价值[1-2]。在我们基层医院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小儿疝气常用氯胺酮分离麻醉对患者进行手术,但由于氯胺酮麻醉深度难以控制,造成患者苏醒时间长、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给手术效果带来极大影响,近年来我院采取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取得确切效果。咪达唑仑是一种新型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迅速,代谢快,长时间使用没有蓄积残留效应,安全性好,适用范围广。为了探讨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我院选取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手术中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者手术中采用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现将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儿,其中男34例,女9例;年龄为2~10岁,平均年龄为(3.5±0.6)岁;体重为5.6~23.1kg,平均体重为(12.9±1.4)kg。观察组43例患儿,其中男36例,女7例;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为(3.7±0.8)岁;体重为6.0~25.5kg,平均体重为(14.1±1.6)kg。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体重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患儿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安定0.2mg/kg,入室之前肌肉注射氯胺酮,剂量为5mg/kg,入室之后行面罩吸氧,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静脉滴注0.1%氯胺酮葡萄糖溶液,维持麻醉。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儿麻醉程度对滴注速度进行调节,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药。

观察组:患儿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安定0.2mg/kg,入室之后肌肉注射氯胺酮(5mg/kg)+咪达唑仑(0.1mg/kg),面罩吸氧,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在患儿入睡之后,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氯胺酮,剂量为2mg/kg,并微量泵输注氯胺酮(1%)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药。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儿入室前(T0)、麻醉(T1)、手术切皮(T2)及苏醒(T3)时的SpO2、HB、MBP等生命指标的变化;②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生理反射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时间的生命指标变化

两组患儿的T0、T1及T3时刻的SpO2、MAP及HP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2时刻,观察组患儿的HP及MA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的生命指标变化(x-±s)

3.讨论

小儿疝气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儿出生后不久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内容物坠入此鞘状突内,即形成疝气,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物,多数在2~3个月出现,也有迟至1~2岁才发生,也有数年后发生的。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小儿疝气手术为临床常见手术,手术时间短,患儿年龄小多不能配合手术,又容易出现呼吸道并发症,所以选择正确、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于保证麻醉起效及患儿苏醒,提高麻醉安全性具有有重要意义。在我们基层医院多选择分离麻醉即氯胺酮麻醉。氯胺酮具有理想的镇静、镇痛效果,且对循环系统有交感兴奋作用,对呼吸系统影响轻微,起效快,并且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氯胺酮麻醉也叫分离麻醉,可以使患儿很快进入麻醉状态,利于手术的尽快开展。但是,在麻醉过程中容易出现麻醉深度控制较难,如果麻醉较浅,患儿容易出现四肢躁动、疼痛等状况,如果麻醉较深,患儿会出现循环及呼吸抑制,延迟患儿苏醒。并且氯胺酮麻醉在苏醒过程中患儿容易产生幻觉也就是氯胺酮具有痛觉和感觉分离的作用,咪达唑仑为新型的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麻醉起效迅速、代谢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联合咪达唑仑可有效延缓氯胺酮代谢,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氯胺酮用量,降低氯胺酮引起的呕吐、恶心及精神症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T2的HP及MA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生理反射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小儿疝气手术中采用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可有效保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患儿苏醒。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氯胺酮符合咪达唑仑麻醉,手术过程中如果刺激比较大,患儿的HP及MAP等波动大,体动反应增多,氯胺酮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虽然氯胺酮麻醉后咳嗽、吞咽及打喷嚏等反射均比较完整,但是不一定有保护作用,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误吸,临床上应注意密切观察。

综上所述,在小儿疝气手术中采用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有利于保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促进患儿苏醒,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丽虹.氯胺酮复合七氟烷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1):148-149.

[2]邹全书.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内蒙医药,2012,31(18):74.

论文作者:王沁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论文_王沁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