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_阳志,李君

(1.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根治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5例。对照组应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胸腔镜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12个月内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比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胸腔镜根治术比开胸手术治疗肺癌效果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肺癌;胸腔镜根治术;开胸手术

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肺癌首选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胸腔镜手术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具有伤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多医生应用该方法治疗肺癌[2]。本文主要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选取病例

从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选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8.23±6.41)岁,其中腺癌15例、支气管腺癌13例、鳞状上皮细胞癌1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5例,肺癌分期:Ⅰ期20例、Ⅱ期18例、Ⅲ期17例。观察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09±6.25)岁,其中腺癌16例、支气管腺癌12例、鳞状上皮细胞癌1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4例,肺癌分期:Ⅰ期19例、Ⅱ期19例、Ⅲ期17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开胸手术治疗,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方式进行全身麻醉,让患者处于健侧卧位,选取后外侧作为手术切口,开胸后探查患者病变部位,确定肿瘤位置、硬度、大小、外形、边界等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离断肿瘤相应的肺动静脉、支气管,并用丝线缝扎动静脉残端,同时清除肺门、隆突下等周围淋巴结,留置胸腔引流管后,然后关胸。

观察组应用胸腔镜根治术治疗,与对照组麻醉方法相同,给予全身麻醉,让患者处于健侧卧位,在腋中线第7-8肋间做一个胸腔镜观察孔长约1.5cm,在腋前线第4肋间做一个主操作孔长约3cm,在腋后线第8肋间做一个副操作孔长约2cm。在胸腔镜下观察患者胸腔内肿瘤的部位、大小、是否累及周围组织等情况,还应观察淋巴结、胸腔粘连程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切除方案,将肺牵连钳和肺抓钳插入操作孔反向牵拉,如果叶间裂已经分化完全,则用剥离钩分离,用电凝点压法止血。用内镜抓钳向上提起支气管周围组织,彻底清扫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并电凝止血,用血管夹或内镜钛钉夹闭支气管动脉血管,使支气管处于游离状态,找准断切面后用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叶,于胸腔镜开阔视野下,清除周围淋巴结,最后留置胸腔引流管并关胸。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12个月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应用SF-36健康状况量表评估,共8个维度,每个维度为100分,分别为生理职能、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应用( ±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描述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比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切口感染2例、切口出血2例、胸腔积液1例,发生率9.09%(5/55),对照组:切口感染5例、切口出血4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漏气2例,发生率25.45%(14/5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x2=4.072,P=0.044)。

2.3随访12个月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癌致病原因包括吸烟、放射性元素、工业废气、免疫力低下等[3]。早期肺癌无典型症状,仅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比如咳嗽、低热、气闷等,容易被忽视,这也是导致患者就医时被诊断为晚期肺癌的原因[4]。肺癌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肿瘤部位、病理分期、是否转移等都会影响患者临床表现。

有研究报道[5],手术方式不同治疗肺癌效果也不相同,因此越来越多医生致力于研究治疗肺癌的手术方式。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大、风险高等特点,切口较长,切断肌群多,造成患者出血量增多,不仅损害患者肺功能,加长治疗时间,疼痛时间随之延长,还会阻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增加患者家庭负担。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胸腔镜技术也渐渐得到胸外科医生的认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被认为是价值较高的一种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能够减少体表创口,可使医生清晰的观察患者胸腔内部情况,彻底清理病灶,减轻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改善血液循环,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比对照组多,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对照组好,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胸腔镜根治术比开胸手术治疗肺癌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缪军,于奇,刘永靖等.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开胸手术比较[J].安徽医药,2015,19(4):730-731.

[2]Alan D. L.The evolu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ic surgery:implications for the practice of uniportal thoracoscopic surgery[J].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2014.52(8).2072-1439.

[3]冯征,陈召,王居正等.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机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1):6047-6050.

[4]Sihoe AD,Chawla S,Paul S,et al.Technique for delivering large tumors in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J].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2014;22(2):319-28.

[5]王国海,何理祥,郭圣聪.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4):763-765.

论文作者:阳志,李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  ;  ;  ;  ;  ;  ;  ;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_阳志,李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