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患者CT小肠造影的护理配合论文_蔡慧芬,史肖华

克罗恩病患者CT小肠造影的护理配合论文_蔡慧芬,史肖华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消化科 江苏 苏州 215008)

【摘要】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患者CT小肠造影检查中护理配合的作用。方法:102例克罗恩病患者行CT小肠造影检查,采用肠道护理和准备,检查前晚口服番泻叶,检查前匀速或分3~4次口服2.5%甘露醇2000~3000ml,检查前30分钟肌肉注射山莨菪碱20mg,同时做好护患沟通,使心理护理贯穿整个过程。完成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扫描成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级。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顺利完成CT小肠造影,CT图像质量分级结果:I级76例(74.5%),Ⅱ级12例(11.8%),Ⅲ级14例(13.7%)。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患者顺利完成CT小肠造影检查,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

【关键词】 克罗恩病;CT小肠造影;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269-01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全肠壁炎性反应和非连续性病变为特点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该疾病呈进行性和破坏性过程,由此带来致残、生活质量下降等严重后果。随着我国CD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如何早期诊断,全面评估病情,并给予患者早期有效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我们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1]。CD小肠发病率较高,其中以末段回肠最多见。小肠是消化系统最长的器官,由于其特定的解剖结构及蠕动多、位置不固定等特点,长期以来小肠疾病的诊治一直是消化系统的难点和盲区。近年来CT小肠造影在CD的诊治中得以应用,其对扫描前护理准备要求较高,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检查成功的关键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CD病例,病例诊断标准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2]。本组CD患者共102例,其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13~72岁,平均38.5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腹泻、发热、便血、贫血、消瘦等。

1.2 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检查前均详细了解病史。由于患者在院外以及住院期间作过多次反复检查,仍未明确诊断,对检查失去信心,少数患者对CT小肠造影检查不了解,不愿配合检查,还有一些患者担心检查中放射线和造影剂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引起不良反应。耐心向患者讲解CT小肠造影的目的及必要性,讲解检查的程序,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心情放松,积极配合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CT小肠造影护理准备 ①术前给患者进行肠道造影准备,术前3d开始食用半流质、流质食物,不得食用有渣的食物;术前1d晚上口服番泻叶,并于晚8:00开始禁食禁水。在CT扫描前1h分3~4次共口服2000~3000ml的2.5%甘露醇,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患者酌情减量。CT扫描前30分钟肌肉注射解痉剂山莨菪碱20mg(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等禁忌症者除外),以抑制肠管蠕动,舒张肠管。②留置肘前静脉套管针。③检查前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碘过敏史,并于检查前20min对患者进行碘过敏的试验,方法为:将1ml的非离子造影剂通过留置的静脉套管针注入患者体内,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面色苍白、脉搏变化、皮疹等常规的过敏的反应。④CT扫描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造影剂外渗现象以及身体不适症状。⑤CT扫描结束后观察患者20min,并嘱咐患者多喝水,促进造影剂尽快排出体外,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过敏等不良反应。

1.3 CT小肠造影成像

造影剂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碘普罗胺,以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100ml,速度为3.5ml/s。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腹部(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分别行平扫、动脉期、静脉期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经重建后传至工作站,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后处理显示肠管壁、小肠的走行,以及周围淋巴结;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肠系膜血管及其远端细小分支。

1.4 图像质量分析和评判

由2位高年资CT诊断医师进行图像质量的评分,若两人的意见不统一,则协商后方可确定。在图像质量评分中,主要指标有:小肠的充盈程度、肠壁显示情况、肠系膜血管显示情况等。临床诊断中将其分成三级,主要标准如下:Ⅰ级,小肠充盈良好、肠壁显示清晰、肠系膜血管及其主要分支清楚;Ⅱ级,小肠充盈一般,肠壁显示尚可,肠系膜主要血管显示良好,但分支较少或显示不清;Ⅲ级,小肠充盈不良,肠壁显示不良,肠系膜远端小血管不能显示。

2.结果

2.1 护理效果

未出现患者对CT造影检查过敏、以及血管破裂等不良反应。检查后全部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突发事件。

2.2 CT小肠造影图像质量

102例患者CT小肠造影均检查成功,腹部肠管解剖结构显示清晰或基本清晰。原始图像、重建图像及后处理图像经2位CT诊断医师的共同分析,I级76例(74.5%),Ⅱ级12例(11.8%),Ⅲ级14例(13.7%)。

3.讨论

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冗长、扭曲及蠕动快的解剖和生理学特点,使得普通的胃十二指肠镜、结肠镜,甚至双气囊小肠镜均难以完成全部小肠检查[3]。虽然胶囊内镜主要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但在胶囊内镜检查前须须排除有明显的肠腔狭窄或肠梗阻,以免胶囊在病灶处嵌顿、滞留[4]。因为缺乏理想的小肠检查手段,决定了小肠CD诊治的难度[5]。 总之,有效的护理配合是CT小肠造影检查成功的关键,护理操作的每一步,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护士应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密切配合医师做好此项检查,提高CD的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品津.克罗恩病诊治难点[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

16(4):301-303.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广州)[J].胃肠病学,2012,17(12):763-781.

[3]钟捷.克罗恩病的诊断:影像与内镜技术的总体评价与应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1):1-2.

[4]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和胶囊镜学组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7):337-338.

[5]史肖华,郑家驹,褚行琦等.小肠克罗恩病的特征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3):236-238.

论文作者:蔡慧芬,史肖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克罗恩病患者CT小肠造影的护理配合论文_蔡慧芬,史肖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