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文化传播与高等教育的选择_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文化传播与高等教育的选择_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文化沟通与高等教育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传统文化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受经济、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外,受文化传统、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更大,其中有直接的和间接的,显露的和潜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纵向的和横向的。考察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虽然比较复杂,但主要也不外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以及这两方面的交叉影响。

一、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传统心态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几乎每一个传统观念,都可以找到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种种表现。比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其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互见。高等教育受此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传统的“恕”道、修己求善等的影响,缺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进取精神,重求善而不重求真,缺乏培育那种为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爱真理胜过爱面包的近代科学精神的精华。中国近、现代多有为救国、为主义、为民族而献身的仁人志士,而独少为科学真理,为坚持自己的科学主张、科学成说而不惜牺牲的特立独行之士,正是这种传统的内在影响。

还比如,按传统宗法家庭的伦理观念,上大学是有出息,能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受其影响,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升学为唯一评价标准。还有传统的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影响所及,使中国女子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大少于男子,社会上也歧视女生,女生毕业分配、就业难等,都不难找到宗法社会重男轻女的痕迹。

此外,现在社会上把与市场稍微沾边的行为称为“下海”,不少高校知识分子耻于言商,耻于谈利,耻于推销自己正当的知识成果,尤其是市场经济转轨之前为甚。不少科技成果被闲置箧中,得不到应用,造成浪费。这种现象,与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是不无关系的。

2.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以皇权为中心、人分十等的等级观念,和注重群体意识的思想,一直绵延而积淀于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当然也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如皇权观念的影响,使高等教育一直以官办为特征,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是如此,后来受民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为数不多的私立高等教育,也以收回教育主权为理由收归国有。全国上千所高等学校只有一种模式,一个声音,学术的发展也是如此,难以创新;地方高等教育无法发展,无法突破国家的硬性控制,学校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无论高校的办学模式,还是高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均缺乏个性和特点,总体上求同多于存异,学生的个性、个体的兴趣爱好特长也每受压抑摧残,更谈不到自由发展和有效培育。高校之间等级明显,层次较低的学校,则千方百计追求升格向层次较高的学校看齐,向它们的方向发展。学校内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自然地有意无意地形成等级。而且,受这种等级观念以及传统的人身依附观念的影响,知识分子缺乏独立意识,唯书唯上的思想较浓。学术上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等解老经解新经之作占大多数;具有现代科学精神,见解独到和具有怀疑精神,具有学术上的否定、求异思维之作极少;学术风气也以追热点、赶时髦、人云亦云为时尚。与上边精神保持一致的多,独立思考、坚持己见、择善固执、直立独行者几近无有。且论资排辈,形成老人天下,只要熬年头,压抑了有思想、有创见的优秀人才及早脱颖而出。管理上更是缺乏民主,由上边说了算,规定模式框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界限分明,管理者高高在上,缺乏服务意识,同时不注重被管理者的民主参与和自我管理,压抑了下边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传统教育思想是以围绕培养统治人才,即各级官僚为核心目标而形成的。其目的是通过学而掌握治国平天下的统治手段,故以“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通过“仕”、做官而“立德、立功、立言”,其教学内容是以礼乐等政教为首,重思辨而轻应用,教育与政治有一种非同等闲的不寻常关系。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等当官的种种威势和好处,都一定程度地影响人们的思想。

还有传统的师道尊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体现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教与学的关系上,过于强调和注重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往往以教为主,满堂灌,说教的味道极浓,师生之间等级不可逾越,整个教育过程学生被动性大,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习惯于按教师的意志指导学习,不习惯于师生之间共同讨论、互相切磋,教育过程缺乏民主意识。这种情形,也体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当然,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少对高等教育的积极的影响因素,比如学思结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以及其自修体系中的人格、道德、自我修养等,这些积极因素的有效发挥是我们高等教育形成特色的重要因素,应当认真发掘,充分利用。

二、世界文化沟通的发展趋势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当今的高等教育,几乎无一例外地与世界文化沟通有密切的关系,即使在传递本民族文化及发展其文化成果时,也很少单纯而不涉及世界文化、外族文化,很少不以外族文化为参照系的。在保存和创造文化方面,高等教育与世界文化沟通更是一而二、二而一,密不可分的。一般高等教育都建立了保存文化的机制和系统,高校的图书馆,是世界文化沟通的重要基地。作为历史上文化沟通途径之一的图书往来,包括一些宗教经典等著作,许多至今仍被保存于各个国家的一些古老大学的图书馆;一些有悠久历史的大学图书馆,由于不断地积累聚集,成为保存世界文化的宝库,保存着各个文化系列以至整个人类发展的绝大多数精神财富。它们的不断发挥作用,成了世界文化沟通的最宝贵的有效媒介物。至于创造和发展文化,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而创造发展文化,没有多种文化系列的汇合、碰撞和激活,是事倍功半的。早在“五四”时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曾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创造文化,而创造文化,往往发端于几种文化接触的时代。”在多种文化的交汇、碰撞、融合中创造、产生新文化,这可说是文化发展的规律性现象。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不再是在单一的文化传统之下进行,而是采用多种文化系列的资料,多种文化系列的思维方法、治学方法,自觉不自觉地用多种文化、多种思维方式加以比较、融合而进行研究。几乎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研究领域的真正进入科学研究层次的,都不再只是建立在单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建立在本国、本民族的研究成就基础上,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建立在世界性的科学研究基础上,除非那些不公开的学术科研秘密;而在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上,一般是较少不公开的学术秘密的。

世界文化沟通与高等教育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高等教育不再只是研究单一的本国本民族的地域文化,而是把全世界作为一体或几大块互相紧密联系的一体来加以研究。发达国家不但研究自身的问题,也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文化问题;发展中国家也不局限于研究本民族本国家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文化都进入他们的研究视野,研究从发展中国家新崛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的经验,同时更多地研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图有所借法、有所鉴诫、有所权衡取舍等。还有不少国与国之间的联合、协作研究和联合协作培养研究人才,以推动研究的进展。这种世界性的一体化比较研究、互相研究、合作研究等,都是高等教育促进世界文化沟通的有效途径和明显特征,也是世界文化沟通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

世界文化沟通的发展趋势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设置上更倾向于与这一趋势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即能够更直接地促进文化交流发展的学科专业,诸如与外语有关的学科专业,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学科专业,以及旅游、通讯、交通等学科专业,培养更多这方面的高、中级人才。此外,还要求诸如加强双向的留学教育,加强留学教育方面的国际合作与协作,高等教育自身的学术交流、学术性的国际合作与协作,国际性高校的信息资源、图书资料的互相开放、互相补充、共同利用等的合作与协作。

总之,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着力摆脱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发扬其积极的正面影响;更重要的是,要促使高等教育成为世界文化沟通的重要领域,大力促进世界性的跨文化交流,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标签:;  ;  ;  ;  

传统文化、文化传播与高等教育的选择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