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牙列缺损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的治疗价值论文_邢伟

分析牙列缺损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的治疗价值论文_邢伟

黑龙江省北安市五官医院 164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对比牙列缺损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98例(98颗),随机分为49例(49颗)接受常规修复治疗的参照组和49例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参照组的77.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低于参照组的24.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固定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度、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列缺损患者施以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疗效更佳, 且安全性更高, 可有效保证牙齿美观度。

【关键词】 牙列缺损;常规修复;口腔种植修复;临床疗效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dental implant restoration and conventional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dentition defect. Methods 98 patients (9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9 (49) reference group (49) and 49 patients receiving dental implant repair. The clinical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9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77.5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16%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24.49%),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scores of fixed function, masticatory function, language function, beauty and comfor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oral implant prosthesis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dentition defect patients, and it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appearance of teeth.

[keyword] dentition defect; routine repair; dental implant restoration; clinical efficacy.

牙列缺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齿疾病, 是由于牙齿缺失而导致牙列出现不完整的疾病, 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咀嚼功能, 而且对患者的牙齿美观度产生影响, 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舒适度严重降低。临床中对牙列缺损采取人工材料修复作为常见治疗方法, 而口腔种植修复技术以其恢复咀嚼功能效果优良、美观舒适等优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本研究对牙列缺损采取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实施进一步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98例(98颗)本院接受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 依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 每组49例(49颗)。观察组中男28例, 女21例, 年龄16~68岁, 平均年龄(42.0±8.7)岁, 牙缺损位置:磨牙18颗, 前牙21颗, 前磨牙10颗;参照组中男23例, 女26例, 年龄17~66岁, 平均年龄(41.5±8.2)岁, 牙缺损位置:磨牙15颗, 前牙23颗, 前磨牙11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不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及严重的基础类疾病, 具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主动参与研究, 本研究在伦理会批准同意下开展。

1. 2 方法

1. 2. 1 参照组 在拔牙1个月后观察患者的创口愈合情况, 若恢复情况良好则实施常规修复。对口腔组织基周围皮肤实施常规消毒, 并对修复位置进行局部麻醉, 对患牙残留体进行彻底清除。进行常规备牙, 选取适宜的基牙, 并对其进行适当切削后, 制取印模, 制作临时冠。患者试戴舒适满意后完成牙列修复。

1. 2. 2 观察组 利用X线片对患者牙缺损情况进行了解, 对缺损位置的骨密度以及神经组织位置进行确认, 对种植区进行确定后, 对口腔组织及周围皮肤实施常规消毒, 并对修复位置进行局部麻醉。对口腔植入点进行确认后并实施切口、剥离操作, 使粘骨膜从骨面部位相脱离, 在种植物满足种植需求后, 将植入体植入, 实施缝合操作。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疗效判定指标:显效:经X线片检查后缺损部位得到完全修复, 咀嚼功能正常, 外观与正常牙齿无显著区别;有效:缺损部位经X线片检查后发现基本修复, 咀嚼功能改善显著, 与正常牙齿差别不明显;无效:缺损部位经X线片检查后发现未得到修复, 咀嚼功能未恢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满意度评定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从美观度、舒适度、咀嚼、语言以及固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每项满分10分, 评分越低表示满意度越低。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参照组的77.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低于参照组的24.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固定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度、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 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在不断退化, 新陈代谢减低。口腔疾病作为常见疾病, 其中牙列缺损的发病率较高, 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牙列缺损主要是由于牙齿缺损而造成恒牙牙列出现不完整, 加重了残留牙齿的负担, 使患者的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都受到较大影响, 严重情况下还能使口颌系统健康受到影响, 导致局部牙颌骨出现急性, 使面部关节功能受损, 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2]。

临床中针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方式较多,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常规修复术。常规修复术主要分为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修复, 但是当前活动义齿应用频率相对较低。固定义齿具有制作较为简单, 治疗费用相对较低, 且修补较为容易。但是对牙列缺损采取常规修复后的稳定性及咀嚼功能修复效果不够理想, 并且此种修复方法需要对磨除临牙牙体, 同时常规修复方式很容易造成基牙以及黏膜组织出现受损的情况, 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牙髓坏死、根折以及根尖周病变等并发症[3]。并且当患者牙周健康状况较差、牙槽嵴受损严重等情况均不适宜采用固定义齿进行修复, 具有适用范围窄、限制性强的缺点[4]。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在牙列缺损的修复质量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取得了较为优良的治疗效果。种植修复就是在缺损部位植入骨组织内的下部结构作为基础, 对上部牙修复体进行固定的修复方式[5]。主要采用人工材料制作种植体, 经手术方式植入缺损部位, 可获取与健康牙齿相类似的结构及功能。此种治疗方法是一种具有高精度的复杂修复方式, 要求种植体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咀嚼承受力, 而且所需的合理传导及分散应力能力均有着较高要求。并且口腔种植修复术可以依据牙列缺损的不同部位制定科学有效的修复方法, 种植体与正常牙齿有着较为接近的结构、颜色、美观及舒适度, 不会对残留牙齿造成损害, 修复成功后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且不会对残余牙齿造成损坏[6]。修复后牙齿的功能较为逼真, 修复后更利于患者清洁口腔, 且造成患者出现味觉迟钝的不适感觉。并且当前种植体主要采用钛作为制作材料, 与传统金属制作的基托与卡环相比, 其固位稳定性更加良好, 患者对种植牙的适应性更好, 术后缺损牙齿功能可基本得到恢复[7-10]。此外, 种植体还能够对咀嚼力发挥直接传到的功能, 可以将应力向周围颌骨进行分散, 对咀嚼功能的提高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种植牙修复手术较为稳定, 不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可发挥长期稳定的效果, 且修复牙齿的美观度较好, 符合牙齿美观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参照组的77.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低于参照组的24.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固定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度、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口腔种植修复可有效恢复缺损牙齿的功能及美观度。

综上所述, 针对牙列缺损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疗效更佳, 患者认可度较高, 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妍.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中国处方药, 2015, 13(8):125-126.

[2] 李琦, 孙上钦, 李春娥, 等. 种植牙修复非游离端单牙缺失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32):122-124.

[3] 邱华刚. 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正畸与修复治疗安全性研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5):42-43.

[4] 黄海, 郭观生, 赖仁发, 等. 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与临床有效性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5):14-16.

[5] 郭红梅. 探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31):112-113.

[6] 蒲庚成.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2):17-18.

[7] 张国明. 牙列缺损行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效果比较.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 17(5):47-48.

[8] 邓斌.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3):105-107.

[9] 高劲松.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观察和疗效探讨.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5(19):166.

[10] 李奕, 李丹, 陈容容.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7):16-17.

论文作者:邢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分析牙列缺损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的治疗价值论文_邢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