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老年人呼吸衰竭护理探究论文_刘海侠

70例老年人呼吸衰竭护理探究论文_刘海侠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临床方面对老年人呼吸衰竭的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分析,通过各种护理措施如建立顺畅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心理的有效护理等进行护理,使患者能够尽快痊愈,达到最高的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老年人呼吸衰竭护理,91%的患者达到痊愈,8%的患者显效,3%的患者无效,无一例出现恶化现象。结论:通过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老年性呼吸衰竭患者可以加快恢复时间,对呼吸衰竭的治愈率也较高,是一种较好的改善愈后的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70例老年人呼吸衰竭护理;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进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综合征。肺结核在目前的医疗手段下经正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够及时、不规则或存在耐药性等不确定因素时,容易出现呼吸衰竭、中毒、咳嗽、胸痛等全身性症状。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创伤、休克、肺及呼吸道疾病、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疾病所引起的。它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肺泡内气体和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发生障碍,并表现为严重的低血氧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救治时应迅速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潞留。积极治疗原发病和病因,呼吸衰竭所致病死率很高,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护理,通过对我院70例老年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探究护理的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共70例,年龄63~89岁,其中男40例,年龄65~86岁,平均(75±4.5)岁;女30例,年龄66~87岁,平均(76±5.6)岁,通过对我院70例老年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分析,达到最高的患者满意度。

1.2护理方法

在护理阶段,医护人员要学会正确使用各种通气给氧装量,应用鼻导管给氧要使导瞥与鼻前庭密切连接,不能放在鼻孔前。对于严重的呼吸衰竭病人不宜用此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用鼻导管给氧者,要插入足够深度,并应固定好,切忌脱落。面罩给氧简便,病人易于接受。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活瓣氧罩,有利调节氧气流量,控制给氧浓度。如果使用普通面罩应注意二氧化碳再吸入产生的影响。对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对各种通气型式的改变,应常规为病人作血气分析。在必要时随时记录呼吸支持方式、血气分析结果,并及时处理报警指示出现的问题。防止下呼吸遁细菌污染,对用鼻导管给氧者,应保持鼻腔清洁,每12小时置换消毒鼻导管,以防感染。呼吸衰竭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缺氧使呼吸加快、呼吸费力、鼻翼煽动,呼吸肌活动加强。呼吸变浅而慢时常提示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对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者,应及时清除导管内分泌物。吸痰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对呼吸道和通氧装置的污染。每天应更换湿化器中液体。呼吸套管应1人1套。1-3天更换,不应反复使用。加强血液动力学的监护,保证组织血液的有效灌注,保障充足血容量为机械通气提供安全条件。对血容量不足者应加快输液速度,以保证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例协调。严密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并详细记录。对其它重要生命体征和临床特征应每1小时观察记录1次,记录好各阶段的各项指标。心理分析及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紧张恐惧的心理分析及护理这类病人病情往往较重。引起恐惧的因素:患者呼吸困难;家属消极的暗示;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环境陌生等都能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患者一旦产生恐惧,交感神经兴奋,身体就自动地产生一连串反应,如血压升高,呼吸、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肺血容量急剧增加呼吸困难加重,同时增加心脏负担,重者危及生命。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缺氧使呼吸加快、呼吸费力、鼻翼煽动,呼吸肌活动加强,呼吸节律紊乱(如潮式呼吸)则提示有呼吸中枢功能紊乱。

在生理心理上,保证患者有效综合的护理的同时,在保证病人血容量的同时,严格注意因快速大量输液可能发生的超负荷输液,严格记录每12-24小时液体和电解质出入量,以防止肺水肿或全身水肿的形成。此外加强一般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改换体位,防止痰液瘀积、肺不张、感染及褥疮,注意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2.结果

70例患者中伴有并发症的状况为:肺性脑病36例,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34例,通过老年人呼吸衰竭护理,91%的患者达到痊愈,8%的患者显效,3%的患者无效,无一例出现恶化现象。

3.结论

通过各种护理措施如建立顺畅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心理的有效护理等进行护理,使患者能够尽快痊愈,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病程长,反复发作,每例患者均有两种以上并发症,病死率高。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机体生理、心理上的需要,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增加通气,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使病人及家属更容易接受,要求护理人员有冷静的头脑、精湛的技术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在治疗中突显其价值。为克服病人恐惧心理,病人以有力的心理支持,改善呼吸,呼吸衰竭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1]冯春宁;;慢性呼吸衰竭并消化道出血2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6年

[2]杨春红;呼吸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3]李襄五;浅谈呼吸衰竭的临床判定[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16年02期

论文作者:刘海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70例老年人呼吸衰竭护理探究论文_刘海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