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_何鹏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_何鹏飞

(四川省南部县楠木初级中学 南部 63730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任何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正应为有“苹果为什么掉在地上”的问题,才诞生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问题意识是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潜能的基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所作的探索与研究。

一、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和谐、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充沛的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质疑氛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问题是开展问题式阅读学习的根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在感知文本的过程中,要有对问题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就能诱发学生问题意识。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营造问题意识适合产生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文,把要提出的问题写出来,避免学生质疑的盲目性。质疑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独立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质疑。例如,在教学《项链》时,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造成玛蒂尔德十年艰辛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因为丢了一挂项链。老师紧接着又提问:“玛蒂尔德失项链是偶然还是必然?”同学们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我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学生们经过热烈讨论,发现有六处细节可说明丢失项链是必然的。由于问题难易程度适中,再加上我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就够着果子,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

二、设计问题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式阅读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以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亲身体验的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它一般分为五步:

第一步,“自主存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学习新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查字典、找资料、提出在预习的过程中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学习《敬畏自然》一课,至少提前半天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资料。无论是字、词、句上的问题,还是段、篇、章上的问题;无论是文章思想情感内容上的问题,还是写作表达形式上的问题;无论是文章自身的问题,还是与之相关的问题。只要是自己在预习中不理解、不明白、读不懂的,都可以作为问题提出来。实践证明同学们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大多是对课题、一些语句的不理解,也有问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文体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呀。毛泽东不是说过人定胜天吗,怎么要我们敬畏自然呢?等等。

第二步,“小组合作探究”。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希望弄懂些什么。解决一般性问题,梳理、整合意见,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或不完全明白,也可以提出新发现的问题。还是以《敬畏自然》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合作、探究,把解决不好的问题再提出来。比如:有的小组提出“苍蝇、蚊子是令人讨厌的害虫,文中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有的小组提出“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有的小组提出“我就是我,宇宙就是宇宙,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的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有的小组提出:“从古至今,人类都是万物的灵长,自然的主宰,人类征服自然,使之为人类造福,而今要我们敬畏自然是不是太消极了?”“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等等。“合作探究”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读练。在这里,教师的“导”主要是分层组织阅读活动的自主进行,帮助他们沿着探究的方向去阅读教材,生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又去研读,求得部分问题的自能解决和新问题的再生成。

第三步,“组组、师生合作探究”。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展开全班性合作探究。在教师的组织下,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性交流。交流的方式有:小组代表汇报式,正反方论辩式,现场问答“打靶式”(即多组向A组质疑,A组向多组作答),自由对话评价式,师生对话引导式,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探究的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恰当的评价,以免离题太远,不着边际。

第四步,“延伸拓展”。目的是让学生的语文能力由阅读理解阶段向阅读运用)阶段提升发展,拓宽学生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向现实生活,向大语文境界延伸。比如《敬畏自然》进行到这一环节,可以这样设计:联系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学生的思维一旦激活,他们的回答是精彩纷呈的。进行延伸拓展训练时,很多资源不在文本中,而在学生的广读博采、社会积累、生活经验与人际交往中,这是教师要注意的。

第五步,“反思总结”。一节课行将结束,师生进行反思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梳理知识,还是总结得失,还是再生成新问题,都可在总结之列。总结中,应该以肯定为主,最好把总结权、反思权让给学生。比如:让学生想一想今天我有什么收获?我提出了一个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我是怎样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我是怎样表述这一问题的?我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我的体会是什么??我还有什么新问题?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诱导学生自我提问为手段,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要我们教师这样长期坚持,就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我们就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论文作者:何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  ;  ;  ;  ;  ;  ;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_何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