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刁慧娟

(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 200093)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老年精神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次探究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的奇偶性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劳动能力。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23.35±2.36)、(20.68±3.25)、(22.95±1.25)、(22.95±0.69)]分与对照组[(19.35±2.14)、(17.51±2.19)、(17.69±2.65)、(17.98±1.26)]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劳动能力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55-02

精神病患者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患者的感情、认知以及肢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一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伤害他人等具有伤害性的行为,需要使用安定控制患者的行为[1]。老年精神病患者,同样也会存在一些基础性疾病,生活大多不能够自理,因此,合理的护理方式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老年精神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下文将对探究内容进行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的奇偶性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在60~82岁之间,平均为(76.85±2.36)岁;平均病程为(5.36±0.29)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29例;年龄在62~81岁之间,平均为(77.25±3.22)岁;平均病程为(5.36±0.29)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指导患者用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并仔细观察患者行为变化等。

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具体如下:由于老年患者具有一定特殊性,其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在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一项合理的饮食计划,既能符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又能减轻患者的肠胃负担,也要保证患者的营养;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存在不良情绪,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帮助患者排解掉不良情绪,平时也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同时,充分给予患者理解、尊重,并把患者当成正常人对待,不能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差别对待,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避免患者的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环境干预,为患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病房的温度控制在24~26℃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的50~60%左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病房摆放一些绿植,增加一些温馨的感觉,使患者能够处于放松的状态中;安全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在发病过程的过程中,行为不受控制,护理人员应加大巡护力度,同时,也应注意自身安全,护理人员应采取24小时轮班制度,保证随时都有医护人员在患者的周围,病床周围应设置相应的防护栏,降低患者的因意外坠床的可能性,地面应保持干净,避免老年患者发生摔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劳动能力。

1.4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根据社会适应度、身体健康度、情绪控制度以及心理控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每一项为25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2]。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生活质量评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劳动能力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劳动能力比较

对照组患者,36例患者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66.67%),实验组患者中,48例患者具有一定劳动能力(88.89%),两组患者的劳动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23,P=0.000)。

3.讨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与普通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控制,并且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能力相对较低,需要靠家庭人员以及护理人员进行长期看护[3]。并且患者的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从而使患者的病情稳定,但是长期服用药物会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舒适护理是新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能够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隐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舒适感得到提升[4]。舒适护理主要从患者饮食、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通过饮食护理,能够照顾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并能够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不仅使患者能够食用一些喜欢吃的食物,还能够保证营养充足,为患者的日常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心理护理,主要通过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以及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决心,通过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多与人们进行沟通,使患者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舒适护理,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劳动能力进行锻炼,使患者能够进行一些简单地劳动,患者不需要完全依靠家人以及护理人员的照顾,能够进行一些自主劳动,这对减轻患者家庭压力有着重要意义[5]。通过本文探究可以了解到,实验组患者的社会适应度、身体健康度、情绪控制度以及心理控制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劳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婷,赵娇娇.老年精神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16):58-59.

[2]段霞.舒适护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5(24):155-156.

[3]马莉.舒适护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7,23(3):164-165.

[4]徐晔.舒适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3):3640-3641.

[5]秦艳红.舒适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2(16):138,146.

作者简介:刁慧娟(1971.2-)女,江苏宝应人,本科,护师,精神科护理.

论文作者:刁慧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老年精神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刁慧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