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施策略论文_于丹

劳动教育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施策略论文_于丹

于丹 辽宁省沈阳市北师大沈阳附校 辽宁 沈阳 110179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劳动教育重新回归到教育方针之中,可见劳动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学校应该更应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各类课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14-01

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家长溺爱孩子,从小劳动机会缺乏,劳动意识淡薄,自理能力差,习惯于依赖父母,造成劳动教育一再的缺位和异化,学生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因此,应该努力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

一、劳动教育的内含

劳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教育大辞典》中劳动教育被定义为通过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等教育活动向受教育者传播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徐长发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解读,认为劳动教育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从劳动教育的目的看,劳动教育旨在借助相关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素养,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功能,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从依托的载体来看,劳动教育是一种植根于人类生活世界,起始于日常生活,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引导学生追寻幸福生活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更新与教育的变革,劳动教育作为育人方式的地位更加重要。劳动教育通过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丰富劳动情感、提高劳动能力,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时期是身心发展和价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要在恰当的教育时期里进行劳动教育。在工作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在有一段时间里,经常迟到,每天跑着进入教室,询问原因后了解到,本来早上起床晚,还要爸爸妈妈帮着收拾学习用品和准备衣服,再加上吃早餐,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经常迟到。可见,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而且也会影响一个孩子今后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习近平总书记也在教育方针中特别强调劳动教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孩子在劳动中获得一些生活体验,从劳动中收获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适应生活和未来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今社会,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劳动教育越来越淡化。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为孩子打理好所需要的一切,不需要孩子负责自己的事情,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极差;学校教育中,有部分学校会把劳动作为惩罚的一种方式,使孩子形成一种劳动就是惩罚的意识,抗拒劳动;社会中会形成一种重脑力轻体力的思想,认为体力劳动是一种较低的职业,错误的影响了人们对于劳动相关职业的判断。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造成学生从小厌恶劳动、衣食无忧、劳动能力差的后果。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1.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课堂教学中,应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能力的培养和劳动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观察生活,体会和感受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同时借助劳动节,了解劳动节的来历,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树立劳动光荣的崇高理念,在浓浓的劳动教育氛围中增加学生劳动的认识。

2.编写劳动诗歌。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编写诗歌的要求及范例,在编写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小组合作对劳动的过程进行歌曲创编,充分发挥想象力,交流并展示。这项活动不仅激发孩子热爱劳动的热情,在创作的过程中还可以深化劳动步骤的认识,提高劳动意识,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结合季节特点和特色节日进行教育。例如在春天里,通过开展种植实践活动,指导孩子们播种种子,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录种植日记,在劳动中感受生命的成长。在特色节日主题中,例如五一劳动节,布置劳动任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感悟劳动的无穷魅力。在春节中,可以和家人学包饺子,品尝劳动的美食,在快乐中学会劳动。

4.寻找身边劳动小榜样。通过观察,评选出身边的劳动小榜样,了解榜样事迹,颁发奖章,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并且分享身边的劳动名人故事,宣传劳动榜样,通过努力学习身边的榜样,引领热爱劳动的风尚。

5.开展劳动技能比赛。在课堂中可以开展整理书包、穿衣服、整理个人物品相关比赛,既符合小学低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比赛中又可以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在亲身体验中增加劳动的乐趣,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熟练掌握劳动的技能,提高劳动的能力,在课堂中很好的融入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6(7)89-91.

[2]徐长发.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5(10)4-6.

[3]康钊,祝蜜,万龙.劳动教育与“三生教育”关系探究[J].教学与管理, 2018(3)8-10.

论文作者:于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劳动教育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施策略论文_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