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论文

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黄红 杨宁 潘地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在当前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上海必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面向全球、面向未来,进一步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保障。

围绕“上海如何进一步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的课题,调研组先后赴上海漕河泾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技大学、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开展调研,针对海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 现状

从全球范围看,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全球流动加快,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通过规划引导、放宽移民条件、提供巨额经费支持、给予优厚待遇等方式加紧吸引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国际人才竞争更趋激烈。

1.部分主要国家和地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美国在不断完善移民制度中形成了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美国将职业类移民划分为五个优先类型:杰出人才(EB1)、优秀人才(EB2)、高技能人才(EB3)、特殊职业人才(EB4)、投资创业人才(EB5)。这五类签证针对不同层次的技术移民设定了相应的条件,第一优先类EB1是专门为“杰出人才”在美国永久居留提供的捷径,2018年,美国已发放4万张EB1签证。在职业移民政策的基础上,临时工作签证政策H1B是美国吸引人才的另一条途径。美国临时工作签证发给短期受雇于美国境内雇主、具有特殊才能和专业的外国人士。H1B签证政策以就业和雇主为核心,实行配额管理,但向高学历和人才聚集的高校、研究组织雇主倾斜。美国近年尤其重视吸引创业投资人才,如移民创业者可以按“国家利益豁免”为自己申请H1B工作签证并直接申请绿卡。特朗普执政后,美国移民政策趋向收紧,他要求全面改革美国现行移民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每年移民总量减半、亲属移民政策改革和实行绿卡申请积分制(标准包括学历、收入、工作年限、年龄等)。实行绿卡申请积分制,将意味着美国移民政策从“量”向“质”的改变。

(4)部分中小企业引才留才困难。调研中部分初创留学人员企业反映,尽管企业对于招聘海外高层次人才有较大需求,也能够提供符合人才市场价值的薪酬,但由于平台小、海外人才对行业缺乏了解等原因,加之没有一个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海外人才招聘平台,企业很难找到所需要的海外人才,招聘的海外人才流失率也比较高。

日本通过研究人员互换、建立国际年薪制、雇佣外国籍教师、吸引优秀留学生等推进大学国际化发展进程。在推动人才流动方面,针对外国高级人才提出日本“移民制度”基本战略,包括对外国人实施“高级人才优遇制度”,对在留资格和永住权进行审查时引进“绩点制”;改善社会保障结算、住宿设施和中介渠道、医疗、外国人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提出“亚洲人才资金构想”,提高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提供范围、完善外国留学生支援政策、促进留学生在日就职等,吸引外国留学生。此外,为了解决国内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问题,日本正在修订《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新设了可以接受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外国劳动力来日工作的“特定技能1号、2号”新在留资格,可以发放最长为期5年的签证,对于具有熟练技能的外国人才还不设居住时限。

欧盟通过“伊拉斯谟世界之窗计划”“让·莫内计划”“全民伊拉斯谟”计划,加强欧盟及非欧盟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知识能力;通过“欧盟框架计划”,启动“2020地平线”计划(Horizon 2020),加强科技人员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人才创新发展;通过设立欧盟“蓝卡”、明确蓝卡待遇,完善学术管理、科学家签证、项目资助、优厚薪资、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还有一些国家建立或发起了专门以寻求国际人才的机构或行动,如“联系新加坡”“德国学者组织”“海外印度人事务部”等。美国、德国、新加坡、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寻求人才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总体上,发达国家移民政策吸引人才的趋势体现在:一是突出人才吸引高端化趋势。针对高端人才通过简化移民程序、降低居留年限及提高审批效率等方式网罗人才。二是重视创业投资人才。为促进经济复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发达国家纷纷针对投资创办企业人才大开“绿灯”。三是打通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转换的通道。发达国家越来越趋向收紧直接申请永久居留,更多转向被雇主和就业市场认可的工作签证向永久居留转换的“曲线移民”形式,以促进移民融合。

钢管扣件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通过12道斜拉钢丝绳卸荷到建筑结构上,钢丝绳采用环抱结构梁的方法进行锚固,此时桁架平台两端脱离电动施工平台横梁,完全由12道斜拉钢丝绳进行卸荷、固定。

2.我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市场之一,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随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对外国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10月,汇丰银行发布“全球移居人士年度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作为移居目的地,职业发展机会排名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国内范围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发布和实施一系列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引才、育才计划和政策,海外人才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2)海外人才引进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一方面企业对于海外人才信息难以掌握,另一方面海外人才对企业的岗位需求难以及时准确了解,各类市场要素未能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信息不够畅通。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对海外人才条件要求高,而匹配薪酬低的问题。

3.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

近年来,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上海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人才20条”“人才30条”政策措施,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海外人才集聚度不断提高,海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根据统计,目前在沪工作的外国人为21.5万人,占全国的23.7%,居全国首位;来沪的港澳台人员14.9万人次,占全国的23.29%,居全国第二位。在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达15万余人,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500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7.8亿美元,居全国前列。上海共有114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957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上海“千人计划”,52名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此外,上海已连续6年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排名第一。

2017年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及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实施以来,截至2018年9月底,上海市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8.7万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逾1.6万人,占比18.63%,发证数量及引进质量(A类许可证发证总量)均稳居全国第一,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共签发《外籍高层次人才确认函》323份,居全国首位,主要集中在世界500强企业、外资研发中心、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

二、问题与不足

通过调研发现,上海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海外人才引进和使用成效需要进一步提高

(1)海外人才引进缺乏成熟的渠道。上海市用人单位海外人才的引进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多以赴海外专场招聘、通过人才中介机构招聘,以及“熟人介绍”“学术界推荐”等形式个案引进海外人才。部分行业虽然也有“组团招聘”的形式,但缺乏成熟、专业化的运作机制和渠道,也没有一个可信度高的海外人才与用人单位对接平台。

然而,站在从全球70亿人中选人才的角度来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引进海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不足。尽管近年来出现了“海归归国潮”,但很多“高精尖缺”人才仍未归国。与之同时,在人才问题上,个别国家对我国的遏制和封锁也越来越明显,对于来华工作或开展合作的各类高层次专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限制措施,给我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

(1)海外人才计划资助要更有力地服务国家战略。部分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用人单位反映,随着“一带一路”倡仪的实施,以及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直接在当地聘用研发和技术人才为项目服务,这种形式解决了部分海外人才的后顾之忧,也能更有效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但目前我们的各类海外人才计划只资助引进到国内工作的人才,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在境外引才引智的需求,希望下一步能有针对性地对海外人才计划进行补充完善。

(3)海外人才引进和使用效果不理想。从整体上看,我们引进的海外人才中还比较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科学家、顶尖人才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引进过程中,多数用人单位还是以招聘国内人才的传统、粗放形式引进海外人才,力度和效率都受到了制约。海外人才在引进后,部分体制内单位存在引进的海外人才水土不服,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

立足于现阶段而言,企业各个物流部门中,很少运用信息系统展开管理,其并未充分融入各项工作中[2]。同时具备信息系统的物流服务部门在信息系统业务和功能方面都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决策功能和远程通讯能力,从而对企业物流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海外人才资助计划需要进一步加强优化

新课改的环境下,小学三、四年级的科学教师要摒弃一味只重视卷面成绩的传统认识,坚持科学实验的本质,扩展科学实践活动,加大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丰富多样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及科学素养得以发展与提升。

图2为该器件的转移特性曲线(反向栅压扫描)和输出特性曲线,器件的最小亚阈值斜率为0.95 V/dec,具有约6.5个开关比,器件的最大迁移率约为3 cm2/(V·s)。该器件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2(b)所示。在坐标原点附近,其转移特性曲线基本呈直线,表明该器件的源、漏金属/半导体接触质量较好;但仍有微小的整流特性,表明源、漏接触区域存在一定的肖特基势垒。通过适当的退火或其他优化处理,可以进一步减小肖特基势垒[8]。

(2)海外人才计划的覆盖面要更广。目前,国家和上海市的海外人才计划主要面向科技领军人才,在申报和评审中对学历和科研能力较为看中,但海外人才计划对青年海外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成员,以及海外高技能人才等潜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覆盖面还不大,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

(3)海外人才计划的支持力度要加大。与兄弟省市相比较,目前上海市财政支持的海外人才计划的经费总额和资助强度都不占优势,加之上海住房、生活成本又比较高,因此在资金支持方面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对于体制内单位来说,由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薪酬比较高,又会占用单位工资总额,也容易造成与国内人才之间的平衡问题。

1.突出引才重点。应紧紧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聚焦张江科学城和大科学设施建设,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

(1)海外人才适应工作环境和社会融入还存在一些困难。尽管在国内范围看,上海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海外人才集聚,中西方文化交融,但海外人才尤其是非华裔外国人才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在适应工作环境和社会融入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大多数政府部门网站的政策信息、办事栏目都只有中文版,外国人在获取信息方面不够方便。国内很多科研项目虽已向海外人才开放,但有的科研项目申报书没有英文版,也有些海外人才在参加项目答辩时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影响答辩效果。

(2)海外人才生活便利度还不够。随着国家和上海市海外人才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总体上看,海外人才在国内的生活环境在不断改善。目前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中国“绿卡”)在出入境时可以实现电子通关,但在购买机票和高铁车票,办理宾馆住宿时还是不被认可。此外,海外人才在参加中国驾照考试、就医、办理国内信用卡等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水资源保障可靠分析,而规划水资源论证应更多地强调水资源条件对发展的制约作用,弱化水资源保障性分析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应围绕规划是否符合水量分配方案、总量控制指标和水资源规划配置等等,规划配水不得突破水量分配方案、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与系统》与数学基础有密切关系,具备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和微积分运算等知识,信号与系统应用课程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有求有强的技术能力和计算思想。信号系统课程主要研究连续时间信号的各种运算和响应,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研究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要比研究连续信号的《信号与系统》容易理解和好学,同时《信号与系统》课程如果理论知识理解深刻和学的扎实,就能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做好铺垫,因为这两门课中有些知识是相通的。

高校独立学院,是由国家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已发展成为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中坚力量和生力军。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从2016年开始全国逐步推行新高考政策的改革,独立学院目前都面临着如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型升级问题。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能力,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瓶颈。如何提高师资管理水平,吸引、留住并有效激励教师员工,已成为独立学院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对策建议

上海要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是重要支撑。在总体思路上,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意见》,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外人才引进制度。结合实际情况,提出10条建议如下:

(3)海外人才子女入学问题比较突出。部分高校和国有企业引进的海外人才反映,上海的国际学校资源还比较少、学费较贵,在海外人才薪酬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给海外人才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压力。

3.海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自媒体时代的不断扩展与深入增强了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也让人们体会到此理论广大的包容性和经久不衰的思想光辉。

2.转变引才理念。只要是为我所用,可以不拘形式和地点,采取多种柔性引进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有些甚至可以“离岸引进”,根据我们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确定为我所用的方式。

3.拓宽引才渠道。进一步优化完善海外人才服务网站,将其建设成发布上海市海外人才政策、招聘信息、服务渠道的权威平台与知名品牌,形成网上对接、海外招聘、国际会议、以人引人等多渠道海外引才模式,以及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多层次海外人才引进服务体系,鼓励“双自”地区和重点企业,结合项目孵化、技术引进等功能,在海外常设人才引进工作机构。

4.完善引才方式。进一步发挥好中介机构在海外人才引进中的作用,政府在海外人才招聘中由台前转为台后,强化统筹协调的作用。海外人才引进中,在国内要事先征集单位需求,在海外由专业机构提前物色合适人选,精准对接人才供求信息,并做好前期初步筛选,同时利用海外人才招聘会积极推介上海市创新创业、居留和出入境、住房、就学、社保、公共服务等海外人才“一揽子”政策。

到达山顶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但是看到眼前的风光,人立即精神抖擞。站在高山之巅,看到山脚下的房屋小得像魔方里的方块,好像用手指轻轻移动就可以左右它们的方位;脚下的高山,仿佛成了我们攀高的基石,变得卑微起来;远远望去,远方的小城在淡雾中如同海市蜃楼般奇幻;抬头望天,觉得离天空那么近,仿佛抬抬手,就可以与云朵握手。

5.增加引才投入。进一步加大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对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的需求。一是扩大资助范围。探索设立“一带一路”引才引智专项,对于国内用人单位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在相关国家和地区直接聘用当地高层次人才的给予相应资助。二是试点设立离岸引才项目。对于为实施国家重大项目而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并聘用当地高层次人才的,视同在国内引进海外人才,纳入相关海外人才计划给予支持。三是加大对青年和高技能海外人才的支持。在引智项目中增设专门面向外国博士后等优秀青年海外人才和海外高技能人才的专项,参照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给予相应支持。

6.放宽引才视野。在个别国家加紧对我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限制的形势下,应放宽引进视野。紧盯以色列、荷兰、瑞士、挪威等关键小国和创新大国,加大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引进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科研人员和实用型人才的力度,加强与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的人才交流合作。

线下:此次问卷结果和之前的线上问卷结果相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依旧是接受问卷调查者的首选,其他选项也都有着比较均匀的分布。

7.细分引才领域。由人才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科技、教育和产业部门及重点单位,分国别、分专业、分层次绘制全球高层次人才分布图,精确定位、精准引才。强化海外联络处作为上海市海外引才窗口的功能作用,探索发挥非政府的公益性人才交流组织、海外人才专家社团的作用,与国境外相关组织建立联系,定向进行人才供求信息对接。在多渠道收集人才信息基础上,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针对有意向来沪的创新创业人才重点跟踪服务。

8.调整引才心态。引进人才不能有“近视眼”,要认识到,越是顶尖人才,越有一个漫长的引进引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可能要经过长期的跟踪和做工作,以情感人、以心留人,所以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不能急功近利。

截至2017年2月初,泰国公立崇华新生华立学校共有4986名学生,280位教师。成立于1990年的中文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有21位中国籍教师和30位泰国籍教师。该校从幼儿园到高三各级都开设了华文课,幼儿园到初中的汉语课程由中国籍教师和泰国籍教师教授,高中的汉语课程则由中国籍教师授课。

9.关注引才安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海外引才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做好海外引才安全工作。

10.优化引才环境。一是帮助解决海外人才子女教育问题。由教育部门会同海外人才管理部门,在海外人才比较集中的区域,协调部分双语学校和国际学校,对于海外人才子女教育费用给予减免,或对于收入不高、确有困难的海外人才子女就读给予适当补贴,尽力帮助解决海外人才的后顾之忧。二是探索建立“外国人才融入中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发挥民间组织和社团的作用,建立“外国人才融入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开设政策咨询、国情教育、社会融入、汉语培训、中国文化等课程。三是开发海外人才服务App和微信公众号。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发面向海外人才的英文版的官方服务App和微信公众号,及时翻译发布相关政务信息和公众服务信息,提高海外人才获取信息的便捷度。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人才是上海最宝贵的资源。海外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紧紧围绕“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加强政策协调和落地,不断优化海外人才在沪工作生活环境,真正使上海成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56期中青班学员)

(责任编辑 王 玉)

标签:;  ;  ;  ;  ;  ;  

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