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对策论文_蔺坤,万放换,瞿云

(德宏职业学院 云南德宏 678400)

【摘要】目的:了解德宏职业学院临床医学执业(助理)医师过关情况,为边疆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14—2016届毕业生进行执业(助理)医师过关率、实践与理论教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毕业生798名,执业(助理)医师总过关率为50.88%(406/798),2014—2016届分别为61.3%(147/240)、51.6%(133/258)、42.0%(12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47,P<0.001)。经线性趋势检验,2014—2016届执业(助理)医师过关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和学生所能参加的考试次数相关。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规范体格检查操作、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对策,从而提高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

【关键词】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309-02

医师资格考试(又称医师执业考试、医师执照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近年来,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开始每年发布医师(助理)资格考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逐步成为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检验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1]。

本课题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以德宏职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围绕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各个方面进行调研,探索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德宏职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4—2016届毕业的大专生。

1.2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14—2016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810份问卷,回收798份,回收率为98.5%。

1.3 数据处理

将调查结果输入Epidata数据库,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对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与毕业届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共调查798人,其中2014届毕业生240人,占30.1%;2015届毕业生258人,占32.3%。

2016届毕业生300人,占37.6%。具体见2014—2016届执业(助理)医师过级率统计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47,P<0.001)。经线性趋势检验,2014—2016届执业(助理)医师过关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和学生所能参加的考试次数相关。

3.讨论

3.1 存在问题

3.1.1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专业的发展。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职业能力与开设课程不完全匹配、重理论轻实践,基本是照搬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3.1.2课程没有突出三年制专科“实际、实用、实践”特点,教学大纲滞后于学科发展,教学大纲、内容与职业能力契合度不高,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3.1.3教学资源滞后于扩招的学生学习需求。随着历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院校不同程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

3.1.4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随着医学教育进入规模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临床教学资源出现严重短缺,一方面,随着医学辅助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过度依赖辅助检查技术而忽视了基本的体格检查操作,导致临床带教体格检查操作不规范、不统一;另一方面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患关系紧张等让学生动手机会减少,从而使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导致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培养脱节,不利于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3.2 提高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对策

3.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要明确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大专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依据。改革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大专课程体系,传统的医学课程体系学科界限过于分明,存在许多交叉和重复现象,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存在互相脱节等现象[2]。因此,在课程体系架构上,必须根据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标准,按照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创新知识模块[3]。

3.2.2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热爱,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通过新生入学职业生涯体验活动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做到临床启蒙教育,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及本专业的前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中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利用假期到医疗卫生部门见习,早期接触患者、体验医疗环境、熟悉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临床诊疗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环境的感性认识、巩固医学基础知识、加强服务意识等;医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与“病人”沟通,尊重病人,充分考虑病人的感受,同时将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把素质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3.2.3重视并规范体格检查操作,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测病人病情变化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此次调查发现有6.0%的学生参加两次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仍未通过。在“是否需要加强实训教学”这一问题,62.5%(499人)选择“需要加强”,所以要加强并规范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在校期间可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率”、“开放实训室”、“岗前技能培训”、“临床技能大赛”等项目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

3.2.4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加强毕业后教育 任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每次上课可用2~3分钟时间以PPT形式展示简要病史或病历摘要,还可利用微信、QQ群,让学生在群中自由发言[4];在实训教学中可采用标准化病人来模拟病例,让同学们自己采集病史、体检、分析检查结果,提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下一步检查、治疗方案等。实习期间带教教师通过提高学生医患沟通、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检验项目、医学文书书写、医学知识学习及信息处理能力、进行规范教学查房、临床思维模拟训练系统进行出科考试等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在过关率统计过程中,有16.4%(131人)从未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因此毕业后需关注学生医师考试通过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报名,通过校园网、微信、QQ平台推送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考试相关信息,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视频、专业理论知识、考前辅导知识等。

【参考文献】

[1]高凤兰,张福华,刘红敏.以提高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现状和对策分析[G],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2]席峥,郑耀光.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看医学教育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126.

[3]习正.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R].卫西北医学教育,2009年12月第17卷第6期.

[4]曹文元.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农村医学专业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G].卫生职业教育,2016年05期.

论文作者:蔺坤,万放换,瞿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探索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对策论文_蔺坤,万放换,瞿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