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对在急性脑梗塞病症中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一系列原理以及作用进行探究。方法:以急性脑梗塞患者缺血后病理生理变化及亚低温治疗作用机制作为切入点,对亚低温治疗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所起到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之后,亚低温治疗患者的颅内压较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下降更多,高血糖和高乳酸血症所得到的改善效果也更好,在治疗后30天,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话只能和,神经功能评分也要更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对患有急性脑梗塞病症的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方式展开临床治疗,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病理生理变化
引言
患者在患上急性脑梗塞病症之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缺血性损伤,衍生出许多病理生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对患者采用再灌注治疗,对改善神经功能做出的贡献极小。经研究发现,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方式来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对其神经功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护治疗效果。
一、缺血之后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原理
1.缺血后病理生理变化。在缺血之后,机体内出现细胞内外酸中毒反应,大量钙离子流入到细胞当中,造成细胞的衰亡,患者的血脑屏障被打破之后,可能会产生血管源性水肿以及颅内高压等症状,更加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致死率极高的脑梗塞,此种病症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缺血损伤进一步加重,如果采用了再灌注治疗,可能会因为白细胞浸润、毒性物质释放等导致患者脑梗塞病灶范围的扩大化。
2.亚低温治疗原理。采用亚低温治疗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因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继发性损伤,患者体温下降,脑代谢率和氧消耗量也会随之下降,有利于脑组织内部的酸碱呈现平衡状态,炎症反应也会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同时,亚低温治疗可以减少细胞色素的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细胞的衰亡量。在对小白鼠进行试验之后发现,此种治疗方式可以对血管源性水肿情况进行控制,从而缩小脑组织的梗死面积,对再灌注治疗所造成的损伤也会起到改善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亚低温治疗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所起到的效果
1.动物实验。在对小白鼠脑梗塞模型进行亚低温治疗实验之后,发现其脑组织梗死面积在采取治疗之后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减少,对其中性粒细胞浸润也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2.以人作为研究对象。抽选A医院在2017年接诊的30例脑梗死患者,研究中平均分为常规组和亚低温组,各组人数均为15例,分别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以及亚低温治疗,在治疗之后,亚低温组患者的颅内压较常规组下降更多,高血糖和高乳酸血症所得到的改善效果也更好,在治疗结束之后的一个月,亚低温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都要高于常规组,神经功能评分也要比常规组更接近正常水平。
三、亚低温治疗效果影响因素
1.治疗开始时间。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时,开始的时间越早,所起到的治疗效果越好,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病症的加重以及转移。
2.降温以及测体温方式。采用物理降温方式来进行可以避开应用血管内降温导管时引起的血栓风险。而使用肺动脉导管来测量体温结果更为准确。
3.降温以及复温速度。在进行降温操作以及复温操作时,必须要注意温度变化的速度,避免因短时显著降低或升高而导致的身体负荷加重情况。
4.并发症。降温到35.5℃之后,患者会出现寒战症状,从而导致氧的大量消耗,颅内压也会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镇静剂或者是神经肌肉阻滞剂来削弱应激反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方式进行,可以有效减小病灶面积,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也比较明显,应该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秀云,彭俏菁,程巍,王志强,罗文波,江文昊.冰帽亚低温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溶栓后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8(07).
[2]邸雪健,李娟,陈国杰,许培培,马丽霞.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及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1).
[3]张涵奕,刘帆.亚低温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塞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6(11).
论文作者:范书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低温论文; 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常规论文; 也会论文; 病症论文; 病理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