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及检测方法的探讨论文_蒋军雄

对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及检测方法的探讨论文_蒋军雄

摘要: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水果的生长期越来越短,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蔬菜水果的病虫害越来越严重。随着蔬菜、水果病虫害的逐渐加重以及超剂量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致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农药残留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控制农药残留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药残留;危害;检测;对策

1 农药残留的现状

农药喷洒在作物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风吹、高温挥发和植物代谢等的作用,药剂逐渐分解、减少,但不能全部消失,收获的农副产品上仍残留极少量的农药,长期食用或接触这种带有残留农药的农副产品对人畜所产生的毒性,称之为残留毒性,简称残毒。有的农药残留在土壤中需几年,甚至10多年方能消失。当前我国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十分普遍且比较严重,几乎遍及各地各类作物,例如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茶叶、中草药等作物品种,都能普遍检出。蔬菜和水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却是农药残留最为严重的案例。近十几年来,我国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和种植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连作面积大幅度提高,温室、大棚等种植面积较快增长,这些都为病虫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农药残留的危害

2.1对人与动物健康的影响

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长期危害的结果就是致畸、致癌、致突变及退发性神经系统中毒。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在食物中毒事件中,由农药残留引起的中毒死亡人数占总中毒死亡人数的2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农民患癌症及其他疾病的几率不断增加,农民作为施药者的主体,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再加上落后的施药器械使其经常面临急性中毒的危险,甚至丧失生命。

2.2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滥用剧毒、高毒农药,给农村地区的土壤、水体、空气及农副产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我国的农药利用水平很低,加之落后的农田管理方式,致使农药在自然界存在大范围的流失现象,是当前突出的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药的长期超量使用已经严重地危及了我国地下水的整体质量,这一点在农村尤为突出。由于农药的吸收利用率低,相当大量的农药都以各种形态存在土壤中,这对土壤的质量,继而对农作物的质量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的有些区域,即使是几年、十几年不再施用农药,在其土壤上面种植的农作物依然会受到农药的污染。同时,农药对当地的生态,尤其是动物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3 使用不当造成农药残留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每年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t和130多万t,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利用率仅为30﹪。任何一个农药品种都有其适合的防治对象、防治作物,有其合理的施药时间、使用次数、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安全间隔时间)。农民追求农作物产量和“无虫蔬菜”,在使用农药过程中存在使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使用时机不当,抓不住最佳防治期,不见病虫不喷药,防治效果非常不理想,如农药的残留期为15d,还有几天就收获了,继续使用农药,造成残留;滥用农药,肆意加大使用浓度及使用次数;喷药质量差,药液不到位,农民在给受害农作物施药时基本上是“从头淋到脚”。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农药,造成了严重的农药残留,还污染了环境甚至杀死害虫的天敌。

4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4.1 化学分析法: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速测纸片法。

4.2 色谱分析法。

4.3 气相色谱分析法(GC)。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气相色谱进行农药残留方面的研究。它是在柱层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色谱柱由过去的以填充柱为主转变为毛细管柱。对于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检测器有2种:氮磷检测器(NP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4.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色谱柱层析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采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分离分析技术。它具有适用范围广,选择性宽分离性能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自动化等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法适合分析沸点高而且不太容易汽化,对热不稳定和极性强的农药。

4.5 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SFC)。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它是一种崭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结合了GC和HPLC的优点,适合于分析沸点高而不太容易汽化,热不稳定而高效液相色谱又不易分析的农药化合物及其代谢物。其优点是分离效果好,选择性好,可以连接GC或HPLC的检测器,如FID,FPD,NPD以及MS等。

4.6 免疫亲和色谱技术(IAC)。免疫亲和色谱技术是基于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色谱的差速迁移理论,实现样品分离的一种分离净化方法。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该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担体、抗体和淋洗缓冲液。此方法近年来已开始应用于生物农药、真菌毒素和兽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

4.7 凝胶渗透色谱技术(GPC)。凝胶渗透色谱技术是根据溶质(被分离物质)分子量的不同,通过具有分子筛性质的固定相(凝胶),使物质达到分离。与吸附柱色谱等净化技术相比,凝胶净化技术具有净化容量大、可重复使用、适用范围

广、使用自动化装置后净化时间缩短、简便、准确等优点。

5 控制农药残留问题的对策

5.1提高农药产品生产技术

尽快解决农药品种单一、质量差的问题,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对新型无残留、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宣传、推广,给予相应的鼓励性措施。如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毒性小、不污染环境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应鼓励提倡,促进国家由传统农药向新型农药转型。

5.2完善农药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保证。一是建立健全现行的农药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农药管理条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有力保障。二是理顺我国农药管理体制,并积极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研究,环保部门要担负起农药污染监测及管理等功能。开展全面、系统的农药残留监测工作能够及时掌握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状况和规律,查找农药残留形成的原因,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供依据。三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药管理队伍。

5.3 正确合理使用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而且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浪费,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农药残留超标。建议相关部门,一是高度重视农药问题,二是针对农药的存储及使用和农民的认识程度,适当举办学习和培训班,使农民更多地了解农药,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使他们学会正确储存和使用农药,降低由于不正当存储和使用所带来的农药残留危害。

6 结束语

合理利用农药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农药是一类有毒的化学物质,长期大量使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人体、土壤、环境产生严重危害。除检测部门加强对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外,更主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降低由于不正确使用和储存农药所带来的农药残留危害。

参考文献

[1]张荣全,李彦.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蔬菜,2001(6):4-5.

[2]涂忆江.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4):14-16.

论文作者:蒋军雄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对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及检测方法的探讨论文_蒋军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