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论文_赵新法

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论文_赵新法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中心中学 266414

新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已经应用一年半了。其教材单元结构大致由讲读课、自读课、综合性学习作文课、名著导读这几部分构成。讲读课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老师精讲,学生精练。综合性学习作文课在中考中占的比例也很大,老师和学生也是精耕细作。名著导读老师经常强调。唯一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的就是自读课。而在自读课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盲区和误区。有的老师认为“自读课”乃是学生自己阅读,何必劳神费力;有的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做法;还有的教师将自读课教学简单化即读一遍解决下字词就讲完了。这就出现了一种“新教材,旧教法——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将自读课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也失去了自读课的意义。

那么,怎样使自读课教学达到其编写者的意图,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实现其价值呢?教师通过什么理论抓手来指导学生上自读课呢?这就是我要探讨的问题。

一、认清并处理好讲读课和自读课的关系

讲读课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自读课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讲读课是教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自读课是学生如何运用 “点石成金”方法。讲读课的知识和技能要掌握好,就必须有自读课的训练和巩固。所以一个以注重学生培养的语文教师是绝对不会忽视自读课的教学的。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讲读课和自读课是主次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能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小组建设是基础

自读课要上好就必须有讲读课上的学习小组建设。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平行小组。而且会非常重视小组建设。小组设有组长和副组长,组长和组员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而且小组间和组内成员间设有竞争奖励和帮扶机制。这样就会把组内成员及组和组之间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组长带动组员,优生带动差生,实现整体进步和提高。将老师讲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好。当然,小组建设不能急于求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教师的一段时间的培养。小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读课的质量的好坏。所以学习小组必须建设好。

三、精心备课,根据文体用教法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每一个单元的文体都不一样。当然,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也是不一样的。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老师都要交给学生什么知识技能,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怎么样,能不能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本课的学习目标,这些都需要老师心里有数。所以说要上好一篇自读课,需要老师精心备课,这里要备知识目标、备教法、备学法、备学情、备文体等。精心的设计、精心的备课、恰当的教法和学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潜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放手不放任的原则

自读课绝对不是学生自己阅读。自读课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这节课中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就是教师在讲读课中所培养的能力。学生运用讲读课学来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自读课的学习目标。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完全交给学生的,需要教师严谨教学流程,掌控教学环节的时间。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放手让学生有目的地做,而不任学生没有规矩地做。这样才能保证自读课质量。

五、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做法

自读课实质上就是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新问题。当然,教师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掌控教学流程的同时,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给学生以启发,及时地点拨。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中解决知识上的问题。或许学生遇到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这种共性的问题,老师也要及时讲解。因此,自读课可以说是讲读课的拓展延伸。总之,自读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最大限度放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

六、合作有方法,探究有方向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自读课最佳的模式。小组建设是为合作探究服务的。自读课的合作学习是最大的互利。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所要理解的问题不可能都独立地完成,这就需要合作完成。而这种合作完全基于小组建设的基础上,如果小组建设好了,就可以组内合作解决。然后,组和组之间进行交流,达到成果分享、共享。然后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交流分享中再确定探究的方向,挖掘文章的深意,可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七、阅读文本不粗浅,抓住重点找深意

要使自读课充分发挥其价值一定不能粗浅地阅读文本,阅读课的时间有限还要完成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语段或重点句子进行剖析,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要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这样使自读课既有深度,又能抓住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技能。

八、拓展延伸不能少

虽然是自读课,但拓展延伸也不能少。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大部分是联系作者自身经历及现实生活实际谈看法。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面对生活,也正是体现了教师育人这一职责。这样既抓住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但无论是知识上的延伸还是思想上的延伸都必须适度,不能舍本逐末,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失去教学目标和自读课的意义。

论文作者:赵新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论文_赵新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