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迫症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改变的相关探讨论文_王雁1,曾亮2

基于强迫症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改变的相关探讨论文_王雁1,曾亮2

(1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康宁医院影像科 广东 深圳 518020)

(2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强迫症是一种反复出现强迫行为或者是强迫观念等症状的一类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可能与脑白质结构的相关改变有关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弥散张量成像(DTI)逐渐应用于强迫症的检查与治疗之中,本文就DTI在强迫症患者脑区病变成像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强迫症;弥散张量成像;FA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119-01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类疾病,患者明知这些行为没必要,却无法摆脱这种观念,对于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故而便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与治疗,目前可用于精神疾病脑机制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众多,而弥散张量成像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多数研究者都发现强迫症患者相比于健康人群呈现出胼胝体、左侧扣带回上的FA值降低,但是也尚存在不统一之处,仍需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故而本次笔者就强迫症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改变进行了探讨。

1.强迫症患者的小脑FA值以及功能

小脑在传统意义上来说是与肌张力变化以及运动相关联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小脑的具体功能研究也越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小脑与认知功能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研究表明小脑的损害可能与颞叶、前额叶以及边缘皮质神经传导通路的某个环节受阻有关,而强迫症患者小脑的BOLD活性与健康人相比较明显有所下降,而且小脑病变在强迫症的发生上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小脑功能的正常与否与强迫症症状的改善呈现正相关,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小脑活性呈明显增加的状态,尽管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是仍证明了小脑的作用在强迫症中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在本次研究中强迫症患者的小脑右侧半球的FA值相较于健康患者即对照组来说明显降低,而且小脑右侧半球FA值与强迫行为呈现负相关状态,FA值越低,则强迫行为愈发明显,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有所重合,而且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可支持这一研究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强迫症患者内囊及胼胝体FA值变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强迫症的了解也逐渐的明确,而且很多关于很多强迫症患者脑白质的研究,均对内囊以及胼胝体的异常进行了报道,胼胝体的作用便是对大脑半球两侧的神经纤维进行连接,对于大脑半球之间的感觉、听觉以及认知功能起到了连接作用,而内囊位于丘脑与基底节之间,通往大脑皮层的感觉与运动神经纤维均可以通过内囊呈扇形进行放射,而且有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内囊左前肢、胼胝体均存在FA值降低的情况,然而在其他一些研究中发现有些患者的胼胝体FA值有所升高,而且FA值的升高与强迫症患者症状的明显与否呈现正相关,与主流研究不一致,经证实可能是与研究人群的个体特异性有关而在本次研究之中与健康组的相对比,强迫症患者胼胝体FA值明显有所降低,由此可证证实强迫症的发生与内囊和胼胝体的病变有着十分明显的联系。

3.边缘系统的FA值相关改变

边缘系统是由海马旁回、胼胝体周围的扣带回以及皮质下结构等组成的一个功能系统,来对人的记忆、内脏以及枪杆活动进行控制与调节,有研究者采用ROI法,发现强迫症患者的左侧内囊前肢以及左侧扣带回的FA值明显有所增高,证实了强迫症的发生与扣带回的异常改变呈现正相关关联性,而且在探究患者思维强度改变与不同区域白质改变之间的关系之时发现以反复检查为临床症状的患者的左侧前扣带回的FA值明显有所降低,而以反复清洗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前额叶白质的FA值则明显有所升高,证实了患者的强迫思想与强迫行为的发生与边缘系统的病理性改变有着明显的关系,而且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患者的胼胝体、扣带以及左下额枕束的FA值较正常患者即对照组患者明显有所增加,而脑白质中的髓鞘化是影响脑白质发育的主要因素,正常人的发育一般持续在20岁以后,证实了强迫症患者症状的出现以及蛋白质结构的不完整可能是与髓鞘发育异常有关联,白质结构的发育异常是强迫症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

4.小结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强迫症这一疾病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行为以及强迫思想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类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十分大影响,也给家庭以及社会带了极大的负担,故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与治疗,但该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非十分明确,广泛认可的发病机制便是强迫症的发生与大脑结构的改变有所相关,而且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海马旁回以及右侧中央后回等与正常患者相对比脑白质的体积明显有所增加,而左侧海马旁回等与正常患者相比脑白质体积则明显有所缩小或者是存在有异常表现,而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弥散张量成像逐渐应用于强迫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之中,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强迫症患者与健康组的相对比,强迫症患者胼胝体FA值有所降低,而且小脑右侧半球的FA值相较于健康患者来说也明显降低,而且患者的强迫行为越明显,胼胝体的局部弥散愈强,右侧小脑的改变也越发明显,然而本次研究也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Nakamae T,Narumoto J,Sakai Y,Nishida S,Yamada K,Nishimura T,et al.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d 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J Psychiatr Res 2011;45:687e90.

[2]武文婧,黎海涛,侯景明,等.强迫症患者脑部白质异常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3):338-341.

[3]朱嘉辉,韩云毅,张焕,等.强迫症患者脑白质改变与症状维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8,18(2):109-113.

[4]许婷婷,王振.磁共振技术研究小脑在强迫症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N].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5):708-711.

论文作者:王雁1,曾亮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基于强迫症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改变的相关探讨论文_王雁1,曾亮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