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论文_孙建华

多渠道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论文_孙建华

山东省栖霞市唐家泊中心小学 山东 烟台 265300

小学生是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家乡建设的主力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振兴,因此,强化对青少年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道德与法制》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认识和接触法制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师应当有效拓展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法制意识,引导学生守法用法。

一、用好课堂利器 加强德法观念

首先要让学生知法。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是国家管理的工具,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享受法律的同时需要法律的保护。

其次,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犯罪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让学生明白法不可违,违法必受法律的制裁。

让学生在思想上对法律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学法打好基础,明白与自己健康成长具有密切关系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渗透德法教育 感受德法尊严

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许多学生总是认为德育离自己近,法律离自已远,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许多学生甚至接近于法盲,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德法教学中,针对这种现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法律知识的教育力度,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律常识教育。

如教学《保护自己》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正当防卫的法律常识,在教育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侵害、实施自我保护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意外情况,对正当防卫的定义、范畴、标准具有准确的理解,尤其是对防卫过当等概念的理解更为重要。

二是利用教学拓展活动强化法律知识教育。

如教学《走进法律》这一内容之后,可组织情景剧辨析讨论活动,从网上下载几段教学情景剧,如涉及损坏他人财物、侵犯人身安全以及侮辱他人人格等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评述,在此基础上补充相关法律知识,生动形象地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运用宣传载体强化法律知识教育。在板报中专门设立《法律园地》,每周安排一期,摘取各种法律常识要点进行宣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法律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对法律常识的了解。

在德法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学生生活中发生的涉法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生活感知,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与行为规范产生警示作用,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增强教学成效。如教学《法不可违》这一内容时,最好利用对本地有较大影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从学生熟悉的案例入手,对学生强化法律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案例中的人物因为违法而付出的重大代价,进而深入分析这些涉案青少年身陷囵囫的深层次思想原因,让学生明白:法制意识淡漠、法律知识缺乏,是造成这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

三、拓展教学空间 促进健康成长

校外资源是学生增长见识的有效手段,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应当充分运用校外各种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构建立体生动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思想震撼,增强教育成效。

一是组织学生德育法制基地、少管所参观。

通过声、影、像等方式让小学生近距离了解少年违法犯罪案件,让他们明白绝大多数案件是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而造成的悲剧。这样对小学生的思想能产生强烈的震撼效果,进一步深化了法制教育成效,特别是在押人员的现身说法和痛哭流涕的忏悔,这种警示教育的效果让学生终生难忘。

二是开展德法教育,规范学生言行,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发挥引导作用,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引导学生开展“做遵纪守法好公民”大讨论活动,重点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开展深度挖掘与分析,逐一讨论,制定改正措施。学生在大讨论中一共列举了意气用事、进入不适宜场所、打架斗殴等八个方面的不良倾向,对其危害性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全面规范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让学生生活在法制意识的规范中,有效预防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德法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一定要走出课堂整合各种有效资源,才能加强德育教育,强化法制教育,增加学生道德修养,提升学生法制意识。只有时刻以德法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才能让小学生成为品格高尚、知法守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文作者:孙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多渠道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论文_孙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