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颈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67例分析论文_周超

周超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卫生院骨外科 江苏常州 213125)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肱骨外科颈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13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应用AOT型钢板固定治疗的方法;试验组采用解剖型固定治疗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颈骨折的康复状况和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重要参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根据Neer评分标准比较,对照组在术后的评分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采用解剖型固定治疗的方法,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的恢复效果显著,减少患者痛苦,使患者的生理、心理也更加健康。

【关键词】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053-02

目前,肱骨外科最常见的肱骨近端骨折是颈骨折[1],在临床上最为可见,肩部骨折大约占30%,全身骨折占5%左右。解剖学下肱骨外科颈在颈下2~3cm,是骨科最脆弱的部位,此处易于发生骨折,尤其多见于老年人群[2]。肱骨外科出现颈骨折的错位,大都比较严重,局灶的出血较多,可伴随这肩关节脱臼风险的出现。对于出现错位较轻、易于恢复的骨折大都采用保守治疗。如果采用不当的临床处理,不仅会给颈骨折患者带了不少痛苦,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健康。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采用解剖型固定治疗的方法,颈骨折患者在术中的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效果更佳。所以,针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解剖型固定治疗的方法,全面的考虑和评估术后带来的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做到有效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针对目前的现状,比较和分析两种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式对患者术后身体各机能恢复的影响。详细见以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病人家属签字同意,院领导一致通过后。选取2015年来我院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患者无精神病家族史、无药物过敏反应、无心脏疾病等其他禁忌症。将他们平均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试验组患者的年龄均分布在21~6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7±2.0)岁;患者的体重在49.8~77.4 Kg之间,平均体重在(55.7±3.4)Kg;右侧35例,左侧32例;受伤原因:车祸25例,摔伤30例,高空砸伤5例,暴力受伤7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均分布在25~6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9±1.8)岁;患者的体重在50.4~78.7Kg之间,平均体重在(56.7±2.8)Kg;右侧40例,左侧27例;受伤原因:车祸38例,摔伤22例,高空砸伤4例,暴力受伤3例。比较患者的年龄、学历、性别及受伤位置,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嘱两组患者术前先去放射科做常规的检查:肩关节正位片、三位重建CT扫描,确定骨折的程度和位置。对颈骨折患者采用全身静脉麻醉的方式和静脉镇痛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AOT型钢板固定治疗的方式,让患者仰卧位躺下,抬高骨折处一端的手臂,避开患者的头静脉,防止出现因手术不当造成不可挽回的情况。从患者的肩关节内侧切口,有效的分离三角肌和胸大肌,从而能有效的保护头静脉。术中,要确保露出骨折的地方,清理露出部位的血块和骨痂,确保能复位骨折处的损伤。然后位于肱二头肌腱的外侧部分处,放置六孔的AOT型钢板,用密质骨螺丝钉来固定钢板,使钢板牢固在肱骨干位置。结束钢板固定后,应先考虑患者的肩关节活动情况,确定手术钢板固定有效,才能对手术的切口进行缝合。嘱患者术后,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多饮水。试验组患者采用解剖型固定治疗的方法,让患者仰卧位躺下,垫高患者的肩下。切口位置在从锁骨外侧1/4处,向内延伸到三角肌、胸大肌,使切口呈弧形。切口长度保持在11~14cm,有效的分离三角肌和胸大肌,从而能有效的保护头静脉。手术中,要使露出骨折的部位裸露出来,清理露出部位的血块和骨痂,确保能使移位的骨折处的复原。然后放入解剖型钢板固定骨折位置,并用密质骨螺丝钉来固定钢板,使钢板牢固在肱骨干位置。帮助患者尝试肩关节的运动,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嘱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注意饮食,多休息。

1.3 观察项目

分别对患者的术中的流血量和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出现率进行对比,结合Neer评分标准进行颈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采集的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13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应用不同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后,术中的临床指标和术后的跟访数据具有明显差异,详细数据如下: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临床治疗和术后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患者经过全身静脉麻醉的方式和静脉镇痛后,采用解剖型固定治疗的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术中的临床指标都优于对照组,术后各个阶段段的并发症出现量均少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临床治疗和术后并发症比较

3.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3]。它位于胸大肌的上方部位和大结节的正下方,是松质骨逐转变为密质骨的一个过渡区域。这个区域非常薄弱,当受到过度外力冲击时,容易引起颈骨折。该部分出现损伤可以累及附近的其他关节组织如:喙肩弓、肱二头肌、肩峰下滑囊等,这类的组织结构可以减少关节之间的摩擦。

临床上现在普遍认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确保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4],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在一般情况下,颈骨折现象多发生于身体机能变弱的老年人和未完全发育的青少年人群中。针对肱骨外科颈骨折,以及运用外固定治疗失败的症状,大都采用内固定手术的方法[5]。临床上运用解剖型固定治疗的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如:(1)钢板比较轻薄,降低对结缔组织的刺激,减少对其他结构肌腱的冲击。(2)固定钢板的螺丝可以采用多角度进行固定,对于骨质疏松和骨折严重的患者,能够使得骨头连接更加紧密。(3)钢板和肱骨头之间不需要接触,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骨折附近血管的运行[6],可以缩短身体恢复时间,改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经全身麻醉术后,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固定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中患者的流血量和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根据临床上广泛应用的Neer评分标准进行患者术后各个阶段的评分显示,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固定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颈骨折,减少因为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的移位、螺丝的错位等现象的出现[7]。

综上所述,采用解剖型固定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术中的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更加健康幸福。

【参考文献】

[1]陆根华,谢国华,牟晓峰等.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初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058-3061.

[2]王晓峰.肱骨外科颈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观察及治疗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5):452-453.

[3]马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2):143-145.

[4]王治民.三种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3,28(1):92-94.

[5]曹梦华,冯少平.AO特殊钢板治疗近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2014,20(31):13-14.

[6]李增彪.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7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139-141.

[7]张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8):70-71.

论文作者:周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肱骨外科颈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67例分析论文_周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