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论文_曹彬

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论文_曹彬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网络经济下的金融行业发展迅速,网上银行、支付宝、P2P等迅速占领市场,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网络金融行业的管理仍处在探索阶段,管理模式不够成熟,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可能会威胁用户的经济安全,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本文简要概述了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业,并分析了当下金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期促进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网络经济;金融;管理;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金融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比如支付宝、理财通、P2P等网络金融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极大便利了生活条件,同时对许多传统行业带来冲击。近些年,网络金融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由 2008 年的 285.4 万亿到 2014 年已经增加到 1549 万亿元,短短 6 年时间,提高了 7 倍。P2P 网络借贷交易规模由2008 年的 1.5 亿元扩大到 3292 元,几年时间增速 200%。但是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技术上的局限,管理上的漏洞等等,所以,加强对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势在必行。

一、网络环境下的金融业

网络经济下的金融业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经历两轮的快速发展,基本模式已经成熟,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对于传统的金融行业,网络金融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在于交易模式的快捷、方便。另一方面,网络经济下的行业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这种金融模式的出现,填补了传统金融行业在便捷服务方面的空白。与此同时,财付通、P2P的金融平台的出现,极大刺激了客户在社会资金的使用率,降低了金融成本,提高了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水平。

1.1以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为标志的第一轮发展

首先,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网络银行开始形成,最初的网络银行包括电子银行以及网络银行。前者是利用网络维系客户,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后者则是利用网络取代传统的银行业务处理,比如开户、查询、转账等。其次,利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获取各种金融证券的实时行情、资讯,并通过网络委托完成一系列的证券交易,即网络证券。其三,网络保险,就是在网络上进行保险经营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保险公司自建网站推销自家的保险:信息技术企业创建保险类网站,提供保险业务:保险业的第三方交流平台。

1.2以网络支付、网络借贷、金融搜索、网上金融超市为标志的第二轮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 21 世纪初期,借助于社交网络、移动支付、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金融迎来第二轮发展。其一,网络支付,在电子商务出现的初期,其发展受到支付问题的限制而停滞不前,这就使得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应运而生。第三方支付平台就是在买方与卖方之间设立一个资金托管中介,并整合多种银行卡支付方式,买方与卖方直接通过这个支付平台完成交易结算,使得网络交易风险大大降低,同时更加的方便快捷。其二,网络借贷,就是民间游资通过网络平台向他人提供有息小额贷款。比较主流的有四种,包括以拍拍贷为代表的 P2P 网络借贷模式:以宜信为代表的,先借出资金,然后将债权转让,从中获取利差的债权转让模式: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网络小贷模式,通过构建的网络交易平台,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进行贷款审批和放款:第三方担保模式,以陆金所、开鑫贷为代表,为网络借贷提供第三方担保。其三,金融搜索,就是将金融专业技术整合到互联网的大数据和搜索引擎中的模式,为融资者提供金融咨询服务。

二、金融管理

金融管理是指,以银行的金融活动规律为依据,组织或指挥人们对银行的货币流通或信贷进行计划、监督、协调。包括组织机构、计划管理、业务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人才开发、劳动定额、劳动组织、金融系统和经济核算等主要内容在从事金融管理时要注意三个基本原则。其一,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原则。其二,经济核算的原则。其三,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的原则。

三、网络环境下的金融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虽然发展迅速,并迅速占领市场,但是其面临的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其中,影响网络金融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大量的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的存在使得网络经济的发展更加快速,但也带来许多经济风险。以下是目前网络金融经济存在的几个问题:

3.1现有的制度法规不完善

互联网的发展时间不算长,因此网络金融业的发展虽然快速,但是不够成熟,因此,相关的制度法规不够完善,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与立法规范。许多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法律上的漏洞,投机取巧。现实中,受到“低风险,高回报”的诱惑,大量投资,最后被诈骗资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网络金融存在安全隐患

网络金融经济背景下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的传播。然而金融经济的信息关乎着客户资金的安全,任何一个金融活动信息的泄露,都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网络金融需要用户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进行操作,而这种设备在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危险,比如计算机常被木马病毒或黑客攻击,深知自己一些企业的员工违反职业道德,私自盗取公司的经济数据等,都会给公司的金融安全带来致命的威胁。

3.3相关的系统发展缓慢

对网络金融的管理是依靠软件设备实现的,但是,现在这种管理软件的发展技术不够成熟,尤其是计算机正在向核算型模式向管理型模式发展。并且,网络下的金融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它需要实现传统金融管理模式向网络金融管理模式的转变,要设计出一条成熟的集成管理系统还需要时间。

四、网络环境下金融管理的措施

网络经济下的金融业,打破了传统金融业的一些局限性,在交易模式的便捷与个性化服务的定制上,优势显著,并且将金融业带入大众生活,促进了金融业的振兴与发展。网络经济下的金融业与传统的金融业交易模式等的不同,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区别。目前,对于信息技术和网络金融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查阅了国外关于网络金融经济的管理模式,在欧美国家,对于网络金融的管理一般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立法,完善法律对于网络金融的监控。二是官方监督模式。对于我国来说,这两种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能照抄照搬,应该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

4.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金融犯罪率的增加,提醒着我国相应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并且,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一旦泄露对金融经济的影响可能都是致命的。因此,加快建立健全的网络金融经济法律法规势在必行,规范市场行为,加强信息保护,建立网络交易规范平台、保护法案,以促进网络经济下金融业管理的良性发展。

4.2提高网络安全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等基本普及,并深入参与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对此感触最深的就是,出门购物扫一扫。现金业务大量减少,支付宝等平台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在线理财,参与到金融经济活动中。但是由此暴露出的经济漏洞也是致命的,因此,加强对于网络经济下用户的信息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一在购买电子产品以及在线app时,强化正版意识,拒绝购买盗版。二是给电子设备装安全防护,比如加强防火墙等软件的研发,避免黑客入侵。生活中,在日常使用设备时定期清理垃圾,及时杀毒,防止木马病毒侵害电脑。三是,加强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定期检查计算机漏洞并及时修补,防止不法分子的入侵盗取信息。

4.3培养相关高素质人才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因此,完善的网络金融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一是要加强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要能熟练掌握和应用。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最后还要对从业人员进行持续的专业能力培养,以提高新形势下的金融管理能力。

4.4设计完善的网络金融管理系统

就是要研发出具有人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主体,制定专门的应用软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使其能够有效的帮助从业人员进行管理、风险防范和信息交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下的金融业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尤其表现在快捷支付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定制上。并且,这种网络金融模式的出现,填补了传统金融行业在便捷服务方面的空白。与此同时,财付通、P2P的金融平台的出现,提高了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水平。然而,金融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威胁着用户的信息安全以及经济安全。我国的金融管理仍然在探索阶段,因此可以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网络经济下金融管理的水平,促进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齐,李明朝,国兵.试分析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J].商,2017(04)

[2]程玮.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探寻[J].商情,2016(28)

[3]李长宏.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探讨[J].商情,2017(12)

[4]李敏.对互联网金融管理强化策略的探讨[J].现代营销旬刊,2017(2)

[5]李峰莲,宫运虹.浅谈网络经济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J].新商务周刊,2016(14)

[6]李玥.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中国商论,2017(8)

论文作者:曹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论文_曹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