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_公有制论文

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体系论文,社会主义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根据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内在联系,阐明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关键词:邓小平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科学分析时代特征的重要成果。他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揭开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他领导和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精辟而又新颖地提出的一系列基本思想、基本观点构成的。这些基本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他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研究的主要范围。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为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1981年,在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以后在党的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作过一定的阐述。党的十三大前夕,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依据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经济建设发展的战略、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任务。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一般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就是说: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特征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在政治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必须坚持。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实际,就是第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商品经济不发达,而我国人口又多。这就决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存在;产生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2.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只有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物质基础,保证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他的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呢?邓小平同志从1980年开始就考虑这个问题,他认为经济长期停滞不是社会主义;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劳动人民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手段,共同富裕是目的。

邓小平同志经过反复思考,艰辛探索,于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时,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精辟而又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展和卓越的创新。从马克思到毛泽东只讲了社会主义要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无产阶级专政(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没有讲社会主义本质。讲社会主义,只讲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两大经济特征,不讲社会主义本质,那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弄清楚。我国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了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中遇到了问题就犹疑和困惑,都是由于在理论上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条件。发展生产力是基础和手段,共同富裕是目标和目的。实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以,两大经济特征与社会主义本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们之间并不矛盾。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前提条件;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客观要求,又通过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而体现出来。

社会主义本质论,既讲了生产力,也讲了生产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它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本质,它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本质。只不过在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初级的不发达和不完善的。

社会主义本质论,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使她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4.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础。

如果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的话,那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厦,就是建立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就没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他的其它一系列经济观点,都建立在社会主义要有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的生产力之上的。

邓小平把他的经济理论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础之上,这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而且是创造性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基本观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并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必须要创建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再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要更好地满足人民需要,就必须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第三,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发展速度和效果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事实来证明。总之,中国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都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解决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归根到底,都是要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但是,只讲发展生产力还不完全,必须还要讲解放生产力。过去我们只讲发展生产力,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了,建立了公有制,剩下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殊不知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束缚和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此,还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5.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不过这矛盾的性质和解决的方法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而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仍然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之后,生产关系仍然存在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面,表现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旧的体制,建立能适合、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是决定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和发展的头等重大问题。

改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客观要求。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改革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改革的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或手段,也是改革要建立的体制。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发展生产力呢?这是邓小平同志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他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比了中国和外国的经济体制,深入地探讨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超人意识和胆略,于1979年果断地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显示出比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搞市场经济。后来,在1992年,他针对中外经济学界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还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方法上和资本主义相似,但也有不同,那就是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之间的关系。

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市场经济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公开宣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了,方向看准了,经济发展也就更迅速、健康了。

7.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邓小平同志经常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是不行的,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闭关自守也是不可能的。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他还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对外开放,就是要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我国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地发展;才能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商品经济是自由开放经济,商品是天生的自由派和平等派,那里有市场,价格高有钱可赚,它就往那里去,就与之交换。所以,市场经济是无国界的,特别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正在发展中,不对外开放,不学习、引进利用先进科技、先进管理,不引进外资来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的。我们的对外开放,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8.台阶论是社会主义经济波浪式向前发展规律的表现。

小平同志还揭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他在1991年8月20 日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可能我们经济发展规律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到了1992年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他又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发展。”他还说:“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就告诉我们,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是通过飞跃——上一个台阶——调整——飞跃——再上一个台阶这样不断反复而表现出来的。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9.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三步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

分“三步走”,这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为我国发展经济,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出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 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实现“三步走”战略的重点,是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我国正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向实现第二步、第三步经济发展目标前进。

1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积极支持农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他还为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提出了“两个飞跃”的理论,科学地揭示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指明了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他还告诫我们,农业问题始终要抓得很紧。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

11.科技和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发展经济,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实现科技现代化,基础在教育。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科技和教育,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赖科技和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2.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理。

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邓小平反复告诫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按价值规律办事。他指出,按经济规律办事,就要培养一批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制定政策一定要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否则政策就不能调动积极性;就要鼓实劲,不鼓虚劲;就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此外,他还强调:

13.中国搞现代化建设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建国, 艰苦创业的方针。

14.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了, 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综上所述,可见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他不仅论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而且论述了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他为我们构造了一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的蓝图。这蓝图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出发,着重强调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不是脱离生产力而论生产关系。他的经济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出发点和研究的范围;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其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他的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为其经济理论的基础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以改革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开放为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以经济发展“台阶论”为社会主义经济波浪式向前发展规律的表现;以经济发展分“三步走”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以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以科技和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最后强调搞经济工作都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此外,这一理论体系还强调了中国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建国,艰苦创业的方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将这一理论体系用图表示如下:

注释:

〔1〕〔2〕江泽民:《坚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序言),《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第2—3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2页。

〔4〕〔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8页、第377页。

标签:;  ;  ;  ;  ;  ;  ;  ;  ;  ;  ;  ;  ;  ;  

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