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花生的生物学特性及品种简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皮论文,生物学论文,花生论文,性及论文,品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黑皮花生俗称黑衣花生、黑花生,为豆科落花生属落花生,是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的品种。特点是种皮紫黑色,即黑皮(黑衣)。其主要化学成分:黑花生衣色素中原花色素的含量为29.19%,依据质谱信息初步鉴定,黑花生衣中含有3种原花色素二聚体和4种原花色素三聚体。通常将2~4聚体称为低聚原花色素,低聚原花青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护心脑血管、抗炎症及抑制肿瘤等生物活性,已用于保健食品、日用化学品和制药等领域。 黑皮花生的种植和管理与普通花生基本相同。为了发展中国的黑皮花生种植生产,推动中国黑皮花生生产的发展,从1979年在黑皮花生种植上进行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获得了高产、稳产和增产;同时,在油分和蛋白质、油酸与亚油酸、氨基酸含量都有提高。另外,其生理代谢活动加强,生育进程加快,提前进入结实期,饱果期的时间得到相对延长,从而使饱果率和出仁率相对提高,商品率和商品价值、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目前,黑皮花生在黑色保健食品种类中备受人们的青睐,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超市、菜市场与酒楼、饭店开始走俏,还是餐桌上时尚的食品和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同时又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黑色保健食品,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物学特性 花生喜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夏季温热少雨,秋季气温凉爽。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3000小时,年平均气温4.5℃~6.0℃,无霜期140~170天≥10℃,活动积温在2500℃~3200℃,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早熟品种生育期为100~130天,中熟品种生育期为130~150天,晚熟品种生育期在150天以上。 从播种到50%幼苗出土,并展开第1对真叶为出苗期。春播早熟品种出苗期为10~15天,中熟、晚熟品种出苗期为12~18天。 温度 种子发芽适温25℃~37℃,低于10℃或高于46℃不能发芽。播种深度5cm以内,播种层平均地温稳定在早熟品种12℃以上,中熟、晚熟品种在15℃以上。 水分 播种时最适墒情是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沙土16%~20%、壤土25%~30%)的50%~60%。土壤含水量高于70%或低于40%,则不能正常发芽出苗。 氧气 种子萌发的第1天需氧量5.2μL,至第8天增至615μL。因此,土壤水分过多、土壤板结或播种过深,都会引起种苗窒息,造成烂种或窝苗而影响苗全、苗壮。 从50%的幼苗出土到有50%的植株开第1朵花时为苗期。此时是侧枝分生、花芽分化和根系伸长的主要时期。早熟品种苗期为20~25天,中熟、晚熟品种苗期为25~30天。 温度 最适气温20℃~22℃,日平均气温超过25℃可使苗期缩短,使基节拉长、茎枝徒长;日平均气温低于19℃,茎枝分生缓慢、花芽分化慢,始花期推迟,易形成“小老苗”。 水分 苗期需水量占生育期的5%左右,最适量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5%~55%,低于35%时,则新叶不展现,花芽分化受抑制,始花期推迟;高于65%时,易引起茎枝徒长,不利于蹲苗、根系发育和花器形成。 光照 苗期日最适光照时数8~10小时。最适光照强度为5.1万勒克斯,少于1.02万勒克斯或大于8.2万勒克斯都会影响叶片光合效率。 开花下针期 从50%的植株开始开花到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的幼果为开花下针期(即始花期至盛花期)。早熟品种为20~25天,中熟、晚熟品种为25~30天。 温度 开花下针期最适日平均气温为22℃~28℃;低于20℃或高于30℃时,开花量明显降低;低于18℃或高于35℃时,花粉粒不能萌发,花粉管不能伸长,胚珠受精不完全,叶片的光合效率显著降低。 水分 开花下针期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0~30cm土层)为60%~70%,开花增多。如遇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则叶片停止增长,果针伸展缓慢,茎枝基部节位的果针会因土壤硬结而不能入土,入土的果针(子房在子房柄的顶端呈针状,所以把子房和子房柄合称为果针)也会停止膨大。如果土壤含水量高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茎枝徒长,由于土壤孔隙度的大量减少使空气流动不畅,会造成烂针、烂果,同时会使根瘤菌的增生和固氮活动锐减。当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时,果针伸长量日平均为0.62~0.93cm;空气相对湿度降至60%时,果针伸长量日平均仅为0.2cm;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时,会造成花粉粒干枯,受精率明显下降。 光照 下针期最适日照时数为6~8小时,早晨或阴雨天光照强度少于815勒克斯/黑花生生物学特性及品种简介_黑皮花生论文
黑花生生物学特性及品种简介_黑皮花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