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实效性论文_张勇

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实效性论文_张勇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茅塔中学 442200

摘 要:法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治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法制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不仅可以规范初中生的行为,使初中生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还有利于建设衽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法治教育 意义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法治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面临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在我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快乐地成长。初中时期的学生身体和心理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是他们的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教育缺失的反思

由于受课程设置的制约和课时总量的限制,初中思想品德的法律课程内容十分匮乏。初中的课时只够学习一小部分的法律知识和常识,难怪许多青少年学生视打架、斗殴、抢劫等为儿戏,也有一些公民把服兵役当成一种负担,把依法纳税当做“政府是在敲诈”等,“法盲”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政府与群众的冲突。如果公民不具备基本的法制意识,就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稳定。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时量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个学科的重要程度。但法治教育作为社会稳定和安定的重要基础,却在学校课堂教学主阵地中被安排在次要地位,经常被遗忘和忽视。如果公民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认真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宪法常识,那么这个公民就很少再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法律知识课堂教育。

二、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实施

1.指导学生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有效结合。法治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部分,它并不是独立于德育而存在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归根到底,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公共秩序等。只有法制教育与德育有效结合,才能体现德育的时效性。法治教育与德育想要有效结合,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对法律知识充分理解并能够发掘其深层次的含义。

以《宪法》为例,《宪法》在初中思想品德中是重要的一课,教师通常的讲授都是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可是同学们听得却是一头雾水,觉得这些离他们很远,并非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宪法真的仅仅讲的是这样的知识吗?宪法还规定公民必须保卫和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社会公德,保守国家机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要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教师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并不是简单地照着教材中所编写的知识点进行讲授,教材中的法律知识主要以识记型为主,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陌生,也比较难懂,尤其是法律知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对于他们来说法治教育是陌生的,所以说提高思想品德课中法制教育的质量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自身必须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必须充分重视法制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地位,思想品德课中的法治教育与普通的法治教育不同,它不单单要教给学生一些法律、法规,而是通过法治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除此之外,法治教育比较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要逐步渗透法律知识。法治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这一个学科,教育是相通的,每个学科之间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如果仅仅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结果往往也是不尽如人意的,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学习本学科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渗透法律知识,进行法治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并且重视法治教育,从而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4.学校应该开展一些有关法制教育的课外活动。教学活动如果只单纯地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一定的课外活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目前初中而言,课外活动这一块是缺失很严重的,初中最主要的课外活动可能就是班会,但是班会的质量又如何呢?

多半是应付学校的工作而已,只走一个形式,很少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学校应该改变这样单一化的课外活动,多组织一些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讲座,通过法律讲座,这样直观的现实的案例可以给青少年心灵带来触动,能够充分重视法治教育,从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跟当地的法院联系,组织学生去听一些和初中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庭审,回来之后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法治渗透,让学生在民主法治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高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遵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曹漫之 中国青少年犯罪学[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2。

[2]康树华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问答[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

[3]穆宏涛 课堂渗透法治教育——浅谈新教材背景下中学课堂法制教育开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OLO,(3)。

论文作者:张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实效性论文_张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