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下的农村公民教育论文_贺子钰

当代社会下的农村公民教育论文_贺子钰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市)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如何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是现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志,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公民教育已越来越受大众关注的背景下,农村的公民教育作为农村社区发展的一部分,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公民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产生了许多问题,如教育投入低、体制落后、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等,本文将会探究在这样的困境下如何介入,发展农村公民教育。

关键词:农村,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前言

公民教育是国家民主化进程中,对市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与市民社会对个体作为社会成员的资质要求,就是培养适应其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未来公民。近年来,公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个新拓展的论域,公民教育是对社会成员担任公民角色的质量进行的教育 (李治德,2005),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各国都将本国的公民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状况,而农村公民教育是面向农村居民的公民知识、态度价值观、技能的塑造和培养过程,对于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精神文明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村中仍有许多问题的存在致使公民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农村公民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二、公民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主义的产物,是西方社会在反对教会统治和君主专制、建立现代民主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一般来说公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民教育(civics education)指的是旨在养成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一分子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而广义的公民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则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主义的产物,与民主共和国家相伴而生;公民教育直接受社会发展条件制约,随社会变迁而变化;公民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社会活动的性质 (郑航,2000)。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将公共教育列为一个发展的重要目标,公民教育的核心是公民意识的培养,即公民对自己在国家政治和法律生活中的地位的认识,在情感上对于所属的国家和特定社群的认同,在认知上对其自身公民角色的了解,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及所享有的权利,有助于公民社会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我国农村公民教育的困境

在我国,农村人口是人口结构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社会经济实力也逐渐强大,这为我国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农民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渴望愈益强烈,学习和运用社会规范、有效参与政治生活并施加影响力的热情日益提高。当前,我国农村公民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农村公民教育无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存在诸多问题。

1.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2003 年 9 月 4 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局( UIS) 公布了全球过去 10 年扫盲最新统计数据: 在所统计的 40 个国家中, 中国在扫盲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最大。 (张德元,2005)但仍有近亿文盲、半文盲人口,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而失学辍学问题仍存在着,素质教育在农村的推行较为缓慢,也使农村能够受教育的人的素质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2.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工农业不均衡,国家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对城市教育的投入,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教育人才相对匮乏且平均素质较低,这导致并加剧了城乡公民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公民教育有效、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3.农村公民教育实施体制落后

现在我国的农村公民教育的管理、决策以及推行等方面依然采用传统做法,即运用行政性力量直接干预和控制农村公民教育过程,但由于传统思维仍在农村根深蒂固的存在,农民对于公民意识的严重缺失,使这种传统体制长久存在。

四、结论

农村社区的公民教育是一项农村建设的总体事业,是一个长期不可懈怠的过程,是整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村社区的公民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农村公民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利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契机有步骤、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民教育的投入力度,为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条件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完善的公民教育体系,大力促进农村文明家庭的建设,学校应在国家农村公民教育方针指导下,充分重视并发挥学校在农村公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合理的农村公民教育内容,建设完善的农村公民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农村公民素质,使农民主动积极参与公民教育,培养本社区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社会参与方面的能力与意识和丰富的实践锻炼。

公民素养是民族素养的重要部分,公民既是公民教育的承载者、传播者,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实践者。促进全体农村公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养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二十一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举,应引起全农村公民的关注和投入,推动中国农村社区公民教育继续发展,更为实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治德.论公民教育的理论框架[J].郑州大学学报,2005,(4).

[2]郑航.社会变迁中公民教育的演进——兼论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114-115.

[3]张德元.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5(6)8-9.

论文作者:贺子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当代社会下的农村公民教育论文_贺子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