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县小厂中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它跟文本解读密切相关,又和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有关。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吸取其他教师教学经验精髓,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从学生、教师、应试训练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学生;教师
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科目,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它跟文本解读密切相关,又和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观念和方法有关。本文从学生、教师、应试训练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多数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谈起写作文学生就叫苦连天。能写、喜欢写而且能写得好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提起笔都是心里直打鼓,写作成了学生最怕的学习内容。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①说话,谁都会,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一提起笔就不会“说话”了呢?原因之一在于学生把作文想得过于神秘、高远,没有把作文和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明白写作就是写自己这个道理。原因之二是在现今电子产品充斥人们生活的时代,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对学生们的影响很大,很多孩子经常足不出户宅在家里玩手机,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只是被动的从电子产品那里接受一些信息,当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写作就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而对于教师来说,写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师们最为头痛的部分,因为写作的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还要求学生有好的语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学积累,而这些的获得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且很多中学教师的文本解读和作文是脱离的,文本解读不到位,只是一味的对学生强调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却没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本解读表达自我,通过写作提升自己。
我们中小学的作文在本质上是与应试挂钩的,中小学培养的写作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应试作文的能力。而这种应试作文的能力,因为它的要求变化多端,所以导致一线的老师很难掌握。而且与国外的课程标准相比,我们国家的课程标准没有那么直观、明了。无论是过去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还是新课程改革后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目标都比较笼统、抽象,在教学实践中很难掌握。在掌握的程度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必然形成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针对以上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我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前面已经说到过,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对写作感到头疼不已。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恐惧情绪,平时鼓励学生多看名著、课外书,然后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长期积累逐渐培养出对写作的兴趣。其次,教师应该帮助打开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然后把自己的体验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一项技能的掌握,需要大量、反复的实践。作文也是一样的,学生平时如果很少练笔写作,量不够,作文水平怎能提高?在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写随笔。经常写,不停地写,在写中学习写,养成用笔记录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巴金先生说过:“写吧,只有写,你才能写。”②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通过量变引起质变,写作水平才能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师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在这里简单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首先,除了让学生注重平时的训练和积累,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就穿插作文教学知识的讲解。在文本解读中,要把文本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读词、读句、读段、读感情,进而从字里行间深入感受作者思想及情感,用语言去教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然后老师带领学生沉入文本,与作者交流对话,进而体会作者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本解读表达自我,通过写作提升自己。
其次。教师应该有计划的安排每个学期的作文课,作文尽量面批,及时把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来,并即时要求学生修改作文。老舍先生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在学生的反复修改中,学生自然会逐步改正先前存在问题,慢慢的会磨炼出自己的语言和行文思路,写作思路会逐渐清晰起来,当然这需要老师多次的面批和指导,并保证学生的每次修改都落实到位。教师从平时的作文批阅了解到的学生存在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一一讲解清晰,同时传授写作技巧及写作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一点,教师也应该自己亲自写一下自己布置的作文,这样在指导学生时自己提出的修改意见也比较有用切实,不然只有空谈没有实践,是万万不行的。平时教师也应该勤练笔,勤写作。写作是一种技能,如果长期不使用自然会荒废退步。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师深知作文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③
在作文教学应试教学方面,因为普通初中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目标或写作要求都比较系统、抽象,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操作,使得作文教学随意性很大。在作文教学中,把握写作的目标及重点、难点,是教学的焦点问题。冯东黎老师认为,“建立在目标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将作文的总目标分解到教材单元中,便于在教学和习作中落实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④简而言之,就是根据语文课本里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仔细研读后再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写作目标,这样具体细化以后让学生按写作目标完成作文,教师经过批阅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
教师自己构建符合课程标准,适合教材的中学作文目标,分散教写作的技能点,练写作的技能点,评写作的技能点,这样比较容易判断学生对作文技能的掌握情况。积少成多,由点到面,慢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应试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和长期坚持,需要学生厚积薄发。作文教学本没有共同的唯一的道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我们教师自己去实践,去探索,去学习前人的方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罗马之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1979年4月21日为《学作文报》发刊号题词。
[2]文洁若《像家长一样照顾萧乾》,《检察日报》2005年10月24日。
[3]叶圣陶《“教师下水”》,《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88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4]冯东黎《构建中学作文教学序》,《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第49页2008 (4)
作者简介:尹潇潇(1989.12-),女,德宏梁河人,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中二,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语文作文教学。
西藏大学藏汉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论文作者:尹潇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文本论文; 技能论文; 目标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