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初步分析论文_牟建勋

牟建勋

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骨科 276022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脊柱骨折(spine fracture)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为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以及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6.88%(31/32),对照组优良率为81.25%(26/32),观察组优良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效果

脊柱骨折在现代骨科临床中非常常见,造成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是暴力、交通事故伤以及意外坠落伤等[1]。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为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经过CT/x线检查确诊为脊柱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晓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中有22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11±2.36)岁,致伤原因:14例车祸伤、10例坠落伤、8例压砸伤。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中有21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25±2.55)岁,致伤原因:15例车祸伤、11例坠落伤、6例压砸伤。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具体操作参考临床;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术前X线摄片,充分了解患者的脊柱侧位状况;全身麻醉之后俯卧,悬空腹部后在损伤脊柱周边注入0.4ml美蓝溶液,再拍摄X线片,确定损伤脊椎后避免将手术范围扩大;取一正中切口,暴露上下椎体棘突周边组织,撑开椎体后控制针头方向以及角度等,清除水肿后安装横向连杆,再将切口关闭。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从改良Prolo功能评分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总分为20分)以及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等。优:15~20分;良:10~14分;差:4~9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6.88%(28例优、3例良、1例差),对照组优良率为81.25%(19例优、7例良、6例差),观察组优良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n/%)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分别为(8.38±1.73)分、(28.98±6.73)°、(48.96±1.94)%,对照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分别为(8.62±1.22)分、(28.89±6.52)°、(48.79±1.93)%,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分别为(2.19±0.70)分、(5.59±5.22)°、(90.23±2.60)%,对照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分别为(3.14±0.30)分、(12.29±5.13)°、(76.12±2.95)%,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来说,采取及时且良的治疗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也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医生可以根据脊柱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最为合适的手术方案,为患者的生命负责。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可良恢复脊柱三柱复合结构,加强稳定性,最终确保三维稳定[3-4]。治疗胸腰椎部的脊柱骨折主要是将椎间高度、生理曲度以及脊柱序列等进行良恢复,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效果较佳。后路手术固定手术可以从脊柱三柱贯穿,创伤比较小,入路也较为简单,因此可以有效固定前中后三柱固定,三维的固定效果良好,能够有效解剖复位。

参考文献

[1] 王大民,肖克明,邵楠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168-1170.

[2] 尚博,郑建红,方继锋等.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793-3794.

[3] 王斌,杨忠.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78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0(8):1216-1217.

[4] 张莹,初同伟,张超等.一期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20):2038-2040.

论文作者:牟建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  ;  ;  ;  ;  ;  ;  ;  

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初步分析论文_牟建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