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外用治疗增殖期浅表型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论文_胡翠,钱华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 江苏苏州 215025)

【摘要】目的:评估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外用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84例处于增殖期的低危组婴儿血管瘤患儿,使用2%盐酸卡替洛尔外敷,每次30min,每天两次,治疗周期6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84例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3.8%,其中痊愈35例(41.67%)。治疗及随访期间有4例出现局部红斑,3例皮肤脱屑。结论:局部外用2%盐酸卡替洛尔治疗增殖期浅表型婴儿血管瘤安全性高,可以作为低危组婴儿血管瘤激光治疗的替代疗法,以减少患儿痛苦及降低家长心理压力。

【关键词】婴儿血管瘤;卡替洛尔;外用;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073-02

婴儿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大约在4~10%[1],男女比例大约为1:3。虽然大部分患儿无需治疗可自行消退,但约60%患儿瘤体消退后会遗留多余的纤维、脂肪和血管组织,需要整形美容治疗。同时约10%患儿会有并发症,如眼眶、鼻部、外耳、腮腺、气道及内脏部位血管瘤。因此需早期积极干预和治疗。近年来外用β受体阻滞剂用于婴儿血管瘤的治疗成为趋势。本研究旨在观察卡替洛尔外用治疗增殖期婴儿血管瘤的疗效。

1.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增殖期(<12月)婴儿血管瘤患儿84例,其中男37例,女47例,年龄1~12月,月龄中位数2.25月。血管瘤大小平均(9.08±7.97)mm*(13.25±10.95)mm,深度平均1.53±3.89mm。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病史,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浅表型低危组婴儿血管瘤,年龄1~12月之间,同时排除有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异常及心脏病史者。

1.2 研究方法

入选后的患儿治疗前行局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检查。告知家属卡替洛尔使用方法。清洁血管瘤表面皮肤,取医用纱布4~6层,剪至近瘤体大小,将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美开朗,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滴于纱布上,以纱布湿透不滴水为准,敷于瘤体表面,并用保鲜膜固定,每次持续30min,每天两次,间隔时间大于8小时。治疗后每月门诊复诊,观察瘤体大小、颜色变化,有无不良反应,连续随访6个月。

1.3 疗效评价

采用Achauer[2]等提出的分级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瘤体消退0~25%为Ⅰ级,瘤体消退26~50%为Ⅱ级,瘤体消退51~75%为Ⅲ级,瘤体消退76~100%为Ⅳ级。有效率以≥Ⅱ级计算。主要根据瘤体颜色、厚度及彩超,结合医生观察来判断。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1个月后,有19例(22.61%)患儿血管瘤停止生长或颜色变淡。治疗6个月后,84例患儿中,8例患儿继续增长,其余76例均不同程度得到控制,其中疗效Ⅰ级14例,疗效Ⅱ级27例,疗效Ⅲ级33例,疗效Ⅳ级2例。其中年龄在6个月以下的患儿,疗效Ⅰ级12例,疗效Ⅱ级20例,疗效Ⅲ级31例,疗效Ⅳ级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3.6%;年龄在6个月以上患儿疗效Ⅰ级2例,疗效Ⅱ级7例,疗效Ⅲ级2例,疗效Ⅳ级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5%,对比可知,年龄≤6月与>6月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皮损厚度≤1mm患儿疗效Ⅰ级4例,疗效Ⅱ级17例,疗效Ⅲ级25例,疗效Ⅳ级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1.5%;皮损厚度>1mm患儿疗效Ⅰ级8例,疗效Ⅱ级10,疗效Ⅲ级8例,疗效Ⅳ级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60%,皮损厚度≤1mm患儿的有效率高于皮损厚度≤1mm患儿,差异显著(P<0.05)。

表1 疗效与年龄及皮损厚度的关系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有4例出现局部出现红斑,3例局部皮肤脱屑,均未影响治疗。所有患儿未出现心率、呼吸及腹泻等不良反应。

3.讨论

婴儿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早期生长迅速,约90%的患儿在3~7年左右缓慢消退。处于快速增殖期的婴儿血管瘤,家长通常有强烈的治疗需求,且瘤体具有一定的损容风险,因此需要早期积极干预。但是由于普萘洛尔容易诱发低血糖、心率减慢及透过血脑屏障并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等副作用,临床仅限于治疗高危组患儿。目前β受体阻滞剂治疗血管瘤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原理是通过减低一氧化氮的释放来收缩血管,并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抑制新生血管形成[3]。外用β受体阻滞剂后,患儿外周血中VEGF和bFGF表达减低,这也证实外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血管瘤的原理和口服治疗一致[4]。但目前关于盐酸卡替洛尔治疗血管瘤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盐酸卡替洛尔湿敷治疗低风险增殖期婴儿血管瘤,结果显示研究中共84例患儿,有76例(73.8%)患儿治疗有效,这一结果高于刘笑宇等报道的61.8%,推测可能由于本实验选择的为低风险患儿,相比该研究的中低风险及混合型血管瘤,外用药物吸收率更高,血管瘤本身的增长速度更慢。

婴儿血管瘤在生后增长迅速,大部分在一岁以后开始缓慢消退。Puttgen等人认为皮损厚度小于1mm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大于1mm效果显著[5]。这可能是由于增殖期血管瘤细胞中β受体表达更活跃,VEGFR-2表达更高,且皮损厚度小更利于外用药物吸收。这些与本实验结果皮损厚度小于1mm的有效率高于厚度大于1mm的婴儿相符合,但本实验结果小于6个月婴儿治疗有效率小于6个月以上婴儿,考虑实验样本选择及分组存在缺陷,我们会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改善。

总的来说,使用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外敷治疗增殖期低风险婴儿血管瘤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易被家长接受,可作应用于早期增殖期浅表婴儿血管瘤的治疗。

【参考文献】

[1]Kanada KN,Merin MR, Munden A,Friedlander SF.A prospective study of cutaneous findings in newborn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rrelation with race,ethnicity, and gestational status using updated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J Pediatr. 2012;161(2):240-245.

[2]Achauer BM,Chang CJ,Vander Kam VM.Management of hemangioma of infancy:review of 245 patients.Plast Reconstr Surg,1997,99(5):1301-1308.

[3]李丽琴,郭竹秀,吴俭,等.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疗效分析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11):682-683.

[4]唐玉娟,陈少全,张再重,等.外涂普萘洛尔凝胶对浅表型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者血浆VEGF、bFGF和MMP-9的影响.中华整形外科杂志[J].2015,31(4):268-273.

[5]Yu L,Li S, Su B,et?al.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infantile hemangiomas with timolol: evaluation of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in infants. Exp Ther Med.2013,6:388-90.

[6]Puttgen K, Lucky A,Adams D,et?al.Topical timolol maleat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s. Pediatrics 2016,138:e20160355.

论文作者:胡翠,钱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外用治疗增殖期浅表型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论文_胡翠,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