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老年人的科学运动健身方案论文_方林

试探老年人的科学运动健身方案论文_方林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0038)

【中图分类号】 R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550-1868(2016)6

摘要: 本文先后对现阶段国内老年健身活动中开展较普及的太极拳、抖空竹、爬山三个健身项目的科学性和参与价值进行了比较详细地研究分析,使更多的老年朋友认识到健身的有益之处,并自觉地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之中,最后提出了老年人在健身过程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旨在为其运动健身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帮助,使他们能在更加健康的健身环境中生活。

关键词 : 老年人、运动、健身 分类号:G84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是涉及各国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规划的重大战略问题。到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 37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从2001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达2. 29亿,占总人口的15. 25%[1]。可见,研究老年人运动健身活动具有较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从我国城市体育人口的分布情况看,老年体育人口比例较大,占50.2%。在各个体育活动站(点)从事体育活动的人也多是老年人(占50.1%),大大超过中、青年人,可见运动健身已成为他们主要的闲暇生活方式。本文针对现阶段国内老年健身中开展较普及的太极拳、抖空竹、爬山三个健身项目的科学性和参与价值进行初步地探索研究,旨在使广大的老年群体深刻地认识到参与健身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同时又考虑到现阶段在老年人健身中仍存在盲目性、从众心理、运动缺乏科学性、针对性等问题[2],故又总结出老年人运动健身中应注意把握好的几条原则,以便老年人能通过科学的健身活动,真正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1.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1.1太极拳对老年健身的影响

1.1 .1调节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

太极拳对于老年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积极的作用。张光立等运用大脑电技术和功率谱与相干函数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对28 名太极拳练习者脑电变化规律观察的结果表明: 太极拳锻炼可使大脑皮层相距最近的两个部位, 在特写频率上是渐趋同步的, 意味着加强了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有序性[3]。这说明了太极拳对大脑中枢神经的调节作用特别有效。石长青等对有20年太极拳练习史的15 名受试者测定显示: 锻炼中, 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调整同期, 大脑皮层锥体细胞的同步发放。即证明太极拳可以提高大脑功能效率。刘国隆等对练习太极拳半年的23 名练习者, 运用脑电波功率谱进行实验, 观察到“ 用意”阶段时, 额区皮层以及皮层下核团之间进行大量频繁的神经整合过程。老年人习练太极拳, 能够对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和诱导, 使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及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而皮质的其他部位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 通过发挥其对机体内部主导调节作用, 修复改善神经中枢的生理功能, 调整与其它系统器官的本能活动, 从而保证机体健康, 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5]。

1.1.2加强呼吸系统机能

太极拳采用的是腹式呼吸, 使呼吸慢、长、深、均。呼吸时, 气沉丹田, 吐纳平和, 深而自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方式, 在外表现为腹部一张一弛的起伏,呼吸深度加深和频率的减缓, 在内则通过腹压的节律性变化增大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 加速血流, 加大肺泡气体交换量, 吸入更多的氧。如此一来, 吸入氧的增加可以改善心脏、肺和心血管等机能。徐明等研究表明: 长期坚持打太极拳的老年人安静时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 MVV)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 练习后即刻的MVV 比安静时呈现显著性增大( P< 0.05) , 太极拳锻炼还能使安静时呼吸深度加深和呼吸频率减缓, 即提高了呼吸效率。刘静等的研究指出: 长期太极拳运动后, 中老年女性最大通气量( MVV) 、肺活量( VC) 和第一秒呼气量( FEV1)都显著性提高, 提示了太极拳运动能显著改善肺弹性回缩力, 增加呼吸深度, 增加呼吸储备力, 有效改善老年人呼吸系统机能的退行性变化。

1.2爬山对老年健身的影响

唐岳年、江志鸿、龚德贵、熊学群的试验证明,保证质(有效心率范围) 与量(每周3 次,每次30 min 左右) 的爬山锻炼是一种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的有益的有氧代谢运动。有氧代谢运动可增加脂蛋白酶(LPL) 的活性,而LPL 活性的增加又促进了运动中和运动后体内脂肪的分解,加大了脂肪作为能量的利用。

老年人进行运动健身,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但是,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方法,则可能达不到积极的健身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甚至发生意外[13]。因此,遵循科学的健身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

2.老年人在健身时应遵循的科学原则

2.1 健康体检

老年人的体质和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任何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在医生和健身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量力而行的活动,活动量要从小到大逐渐增加,不能操之过急。每次增加负荷,都要经过一个适应过程,使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对运动产生初步适应[14]。

2.2 以大为主

是指老年人在进行活动时要以大关节、大肌群参与为主,因为只有大机群运动,才对心肺功能有较大的影响,并能调整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据有关专家研究:仅做手指、手腕活动,心率基本无改变,但做肩、肘关节活动后,心率会增加1O一14次/分。大关节活动主要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腰背部等活动。因为这些关节都有大量肌群相附。在大关节、大肌群活动中,尤以下肢周期性活动更为适宜,如散步和健身跑。

2.3 自我监督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时,对身体的健康情况,要学会自我监督。如在健身运动中必然会遇到运动量的问题,对老年人来说,应以中等运动量为宜,就是说运动的速度和强度都要适中。前者指运动不宜快或慢,过快运动强度常偏大,过慢也会引起活动肌肉的过分紧张用力,也不适宜。如果遇到感冒或身体过度疲劳时,应马上停止体育锻炼并及时进行治疗。

2.4注意事项

2.4.1 不空腹健身

很多老年人起床后不吃早饭即开始晨练,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经过一夜的睡眠,腹中食物早已被消化完,若此时消耗大量的体力,会引起低血糖,造成大脑供氧不足,在这种情形下锻炼,老年人会感到头晕、心慌,如果原本患有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引发意外。

2.4.2 健身后不睡“回笼觉”

老年人晨练以后再睡觉,不但影响健身的效果,而且不利于保健。锻炼时肌肉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不易除去,积累在体内,会造成四肢酸软无力。此外,人体出汗后立即睡觉,也容易发生感冒。

2.5.3 清晨外出健身不可太早

很多健身者认为清晨外出越早越好, 有的人甚至清晨4点钟就出门了。其实, 清晨过早到户外出锻炼,是健身的一大误区。因为夜间的污浊空气,只有到太阳出来后,污浊空气方能散尽。由此可见,太早出门有百害而无一利。

本文主要对太极拳、抖空竹、爬山三个国内现阶段开展比较普及的健身项目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向老年群体揭示出参与太极拳、抖空竹、爬山等健身活动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从而达到促使更多老年人自觉地参与各种健身活动,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提高的目的。具体地说,老年人在健身时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根据自身的年龄和体质制定适宜的运动强度、时间和频率,并严格遵循科学的健身原则,从而真正使老年人得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健身效果。目前,随着国家对老年人重视程度的提高,对老年健身的研究必将越来越深入,对老年健身的宣传和开展必将越来越广泛,这样将会使得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健身行列之中,一方面是顺应了我国现阶段开展全民健身的指导方针,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在整体上上了一个台阶,使他们的老年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幸福,这将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参考文献

[1] 董之鹰 .老年资源开发与现代文明社会[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2] 张钟汝,范明林.老年社会心理[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3] 张光立. 太极拳用意入静过程中自发脑电波功率谱及相干函数的分析[J]. 心理学报, 1998(4) .

[4] 石长青. 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脑电特点的初步研究[J]. 上海中医药, 1985(3) .

论文作者:方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试探老年人的科学运动健身方案论文_方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