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研究生院科研管理的作用_研究生论文

关于高校研究生院的科研管理职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生院论文,管理职能论文,科研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目前中国高校行政机构设置中,研究生管理部门和科学研究的管理部门是两条线:研究生管理部门为研究生院(部、处),抓学校科研的是科研处。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是:研究生教育和科研的关系,在科研管理上是两条线好还是一条线好?研究生的管理部门、尤其是研究生院能否对高校的科研工作实行有效的管理?

一、研究生院应该而且可以抓好学校的科研工作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学科综合、高水平专家集中、信息交流方便等优势和特点。这些优势对于高校来讲,又相对集中在研究生的管理部门,即研究生院。

全国数千所大专院校中,目前设有研究生院的仅33所。每个研究生院都拥有众多的专业(研究方向就更多了),拥有数千名研究生和数百名高级专家学者--研究生导师。以同济大学为例,其研究生院就有20个博士点,63个硕士点,15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600余名研究生导师。这些导师的人数占全部在岗高级职称数的90%以上,他们是60多个专业的中坚和骨干,更为重要的是,这90%的教学、科研人员承担着学校95%甚至更高比例的科研项目、基础研究,有的导师掌握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科研经费。而研究生有别于大学生者,正是“研究”二字,他们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他们和导师之间是一种师承关系,是导师科研的有力助手。1994年5月,我校曾举行一次大学生科研活动展,其中绝大部分是研究生的成果;在评审“宝钢”、“倪天增”、“李国豪”等奖学金过程中,二年级以上研究生均有好几篇论文发表或有科研项目获奖。

说研究生院应该管理好科研工作,是因为我们的责任是把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进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的人才,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而这一切离不开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导师,离不开科研项目,离不开科研经费,也离不开科研设备和科研手段,否则,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将是一句空话。如果学校的科研和研究生分离,势必给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带来困难,而科研离开研究生这支生力军的全力以赴,科研工作也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

说研究生院能够管理好科研工作,是因为它具备管理好科研组织机构、科研工作者和科研对象的能力。研究生院院长往往是由兼管科研的副校长担任(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大抵如此),而院长、副院长、处长本身也大多是教授、副教授。他们既有培养研究生的教学经验,也有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

发达国家大学的研究生院,也往往要对学校的科研负责。美国肯塔基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鲁斯特认为:研究生院院长要做到能协调科研活动;推动跨学科的科研活动;管理科研设备和服务设施;提出学校的科研预算;经管科研费用,从校内外争取财政支持……。而这一切告诉我们,管理好科研是研究生院的责任,而研究生院是能够管理好科研的。虽然,目前由研究生院管理科研的问题尚未在校内外教育部门达成共识,但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都在这方面跨出了步子。我校研究生院为促进科研,筹集了经费,支持重点学科的建设和重点的科研项目,为研究生搞科研提供微机室和科研设备,而且“科研”渗透到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管理、学位等每一环节之中。

二、研究生院如何抓好科研工作

1.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方可受聘为研究生导师。

获得高级职称,仅仅是受聘为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只有同时拥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高级职称者,才具备了作为研究生导师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没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带研究生只能是纸上谈兵,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市场经济意识的培养都是做不好的。事实上,即使这些老师受聘了,也是缺少吸引力的。研究生更多地向往拥有高、精、尖科研项目的导师。从另一方面来讲,研究生的普通奖学金(助学金)较少,不少研究生还得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导师科研经费中的一小部分作为“助研”的报酬。在这方面,研究生之间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信息交流。为此,我校每年在制定研究生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之前,都要对导师的任聘资格予以审查,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据此来确定导师能否带研究生和带多少研究生。这样做的积极意义就是促使导师找米下锅,主动去寻找科研课题,从而促进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对于尖端科学、有价值的科研项目,导师往往需要多一些助手,以形成一个课题组。为此,我们在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方面就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如我校承接国家教委的大口径玻璃钢管的重点科研项目,尽管报考我校该专业方向的考生不多,符合国家录取分数线的人更少,但我们从科研的需要出发,主动从兄弟院校调剂这方面合格的研究生,使这项科研得以顺利开展。

2.招收在职研究生是获得科研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几年,各高校强调面向生产应用第一线,根据需要进行研究开发,大部分课题来源于产业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任务,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而这些课题的进口渠道,不少是来自在职研究生。近年国家教委对招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对大学本科毕业满四年以上、又为原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实行由学校组织的“单独考试”。这样做的直接结果,使用人单位放心地选送优秀的在职人员报考,而这些人大都是科研和管理方面的骨干,有的已经是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他们满怀学习先进知识的热情,同时也带着本单位亟待解决的科研课题跨进了研究生院的大门。这些来自生产第一线的科研课题,往往有很大适用性、经济性,对我们的研究生教学、科研起着充实和提高的作用,而对于考生所在单位来讲,这些实际问题有时维系着许许多多人的工作、工资甚至是企业的命运。这部分在职研究生很受导师的欢迎。根据课题的大小,他们或是和该研究生一道,或是和其他专业的导师一起联合成立课题组,还有就是和该生所在单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联合培养”。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了解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而科研项目的攻克,产生了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推动了研究生的教学、科研。正是这种经济、社会的需求是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学校的科研只有在与经济的结合中才能充分显示其价值和作用,得到繁荣和发展。

3.研究生的论文必须和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

研究生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研究。不搞研究的学生就不成其为研究生。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制是二年半,学习年限是三年,事实上,绝大部分研究生在一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学分所需要的课程,剩下一年半~二年的时间就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做毕业论文。

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只有和科研相结合,以目前国内、国际在本专业领域内的先进科学理论为着眼点,并适应社会经济生产的需要,才具有生命力。大部分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论文方面都在努力地这样做,他们有的把现代科技成果应用到大型工程上,有的结合生产第一线的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有的在目前本专业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上和研究生携手攻关。但也有个别导师,年年指导研究生做论文,年年一副老面孔,最后不得不靠关系而使研究生的论文通过答辩,这种不与现代科研结合起来的论文,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也是不合格的。当然,这是由不合格的导师带出来的不合格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固然重要,但“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量”和“质”究竟表现在哪儿?现在有一个趋向就是研究生论文字数越来越多,篇幅越来越厚,但随之而来的是“水分”越来越大。洋洋数万字、数十万字的论文中真正称得上“成即”、算得上是属于自己东西的,仅仅是一点点。“量”是有了,但“质”显然是欠缺的。这是当今论文方面的“不正之风”,是新的“八股”。那么厚的一本“书”,评审的人浏览一遍已觉吃力,要区分出哪些是抄来的,哪些是属于研究生自己的就更困难了。我们的想法是:挤掉水分,使论文货真价实。与此同时,不给论文打“优、良、中、下”的等级,只评定“通过”与否就可以了。论文评等级往往使得导师和研究生为得一个“优”而积极活动,通关节,找关系--因为这既关系到研究生的成绩,也关系到导师的脸面。这必然使得毕业论文的评定工作“假作真时真亦假”了。

毕业论文本身的“量”减少了,科研论文的篇数这个“量”却应该大幅度地增加。我们要求公开发表的论文篇数增大,因为研究生是以研究为主的,不出成果怎么行呢?目前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公开发表的论文平均达8篇,硕士生公开发表的论文平均达3篇。我校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博士生3篇论文、硕士生1篇论文公开发表方可答辩的要求,公开刊物是衡量研究生论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刊物是不允许掺有过多的水分的,而且过低水平的文章一般也是得不到发表机会的。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个事实,就是有些专业可供发表的刊物很少,这些学生的论文缺少发表机会。对此,研究生院应先积极创造条件,或者积极推荐,或者自创刊物。这样,学校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4.以重点科研课题为龙头,实现多种专业的有机结合。

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时代,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很多创造发明已绝非某一专业所能单独完成。导师带研究生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近亲繁殖”的结果往往不利于研究生知识面的扩大和科技创新的发展。目前,各高等院校在研究生培养中,同一专业中分成许许多多研究方向,个别导师往往只精通某一两个方向,面很窄,这是十分有害的。导师带领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时,应以重点科研为龙头设立课题研究组。而在该组中有各类专长的人员应围绕所研究的课题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构成。总的来说可分为“主家”和“客家”,没有“主”家不足以涉其深度,没有“客”家从广度上的配合许多难题必将阻碍科研的进程。不同专业之间应互为主、客,这个课题你为主,我配合;另一课题则是我为主,你配合。据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卡萨雷特介绍,该校生物学专业研究通常是由几方面的人员一起,由科学家及教授领导研究,刚获得学位的博士和在校研究生参予其中工作。这样做的意义有二,一是研究生可通过同经验丰富的科学家、教授一起工作而学到东西,二是绝大部分研究工作具有多学科性。这些研究人员一般包括医生、生物学家、化学家、心理学家等,他们从不同背景出发研究同一问题,可以互相补充。同济大学也不乏这方面的例子,如供热、供燃气专业的徐吉浣教授和材料专业的徐正平硕士联手,制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复合层多孔陶瓷板燃器辐射器”;著名桥梁专家石洞先生的桥梁CAD也集合了桥梁、力学、材料、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当然,我们在这方面步子迈得还不大,导师之间、科研课题之间“以邻为壑”的现象,“作坊”式的科研方式仍然屡见不鲜。

5.搞好研究生兼助研的管理工作。

研究生兼“助研”,是研究生更大幅度地参与科研,同时也适当解决生活困难的一个好形式。我校对1994年度审批的研究生兼“助研”情况进行了统计,有502人次的研究生提出了申请,约占需要“助研”人数的50%。申请的“助研”酬金总额为15万元。每人每月约为30元左右,当然,由于专业之间的不平衡,“助研”之间所得到的报酬悬殊是很大的。

由于管理不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偏离了“科研”这个主方向。一些导师不是带领研究生“攻关”搞科研,而是沉湎于接“工程”,而这些工程往往是大学甚至专科的学生就可以完成的。有的人甚至把以前的设计图纸改也未改,就交给了委托方,使工程出了严重问题。这些导师视学生为“雇工”,而研究生把这看成“打工”。目前,各大学研究生院中,研究生延期答辩大大增多,原因之一就是导师需要研究生为其“捞钱”。我们认为,工程,特别是有典型意义的工程并不是不可以接,而是要指导学生去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典型工程中的典型问题,或者针对典型工程中问题来促进我们的科研工作。

另一个偏向则是:导师每月给学生30~50元钱,“救济”学生,美其名曰“助研酬金”。这样,研究生往往体会不出科研的艰辛和乐趣,不利于提高研究生搞科研的积极性。

要做好研究生兼助研的管理工作,就要对导师的科研工作(包括课题内容、科研经费等)做到心中有数;在审批研究生兼助研酬金表时,要认真严肃、实事求是;要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让他们树立为科研而献身的精神。

6.了解、掌握科研信息,更好地指导科研工作。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把科技信息视为同人才、资金、物资一样重要的资源,是现代化科研管理的特点。当科技人员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撰写报告和论文时,都要从事大量的信息处理,包括与其他人员交换信息,并不断产生新的信息。科技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信息的处理,只有在及时获得有用信息的基础上才能使科技活动有效地进行,取得更好的成绩。

研究生院要管好科研工作,必须有效地掌握和管理好当前的科技信息,疏通好科技信息的渠道,这包括:文献资料、国内外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各专业之间的信息联系。

当前,研究生选修课中设立了“科技情报检索”课程,这是十分必要的,甚至可以建议作为必修课程;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完全有条件在大学内部进行科技情报联网;学校科技情报站应及时把科技信息输入信息库;而各专业之间、学校和社会信息之间在条件具备时也应该联网。研究生院应增设科技信息的管理机构,以保证科技信息的渠道畅通。

由于目前大多数的研究生院还没有把科技工作视为自己的一项管理内容,主动进行信息管理将有待于研究生院这方面任务的进一步明确和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三、理顺研究生院组织机构,更好地为研究生培养及全校科研服务

著名大学所以有名是因为有较强的研究力量和研究项目。美国不少著名大学的“研究生院行政人员多少取决于研究项目的大小”(美国圣母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语)。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由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下面有一名副院长,一名秘书及其他人员,管理3500名研究生、科研工作及4500万科研经费;纽约州塞莱克斯大学负责科研及研究生事务的副校长,有6名助手协助管理4000名研究生、2000万元科研经费,其它大学研究生院也大抵如此,科研在那里和研究生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而在研究生院中管理科研及科研经费的人员也不少于招生、培养人员。

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在研究生招生、分配、培养上均和西方国家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科研的管理模式也有许多差异。当然不能用外国的模式死搬硬套,但是以科研促教学、科研与教学并重无疑应作为我们研究生组织机构和组成人员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再考虑到精兵简政的需要(决不能用研究生院+科研处=新研究生院),以某大学研究生院和科研处的现状为例,对今后的机构设置提出以下看法。

1.目前研究生院机构(见图1)

图1 目前研究生院机构

全院21人,院长3人,处、副处5人,科级6人,科级以上人员合计14人,占全院人数的66%。

职能:招生科:招收硕、博士生,助教进修班,访问学者,留学研究生等;思想办:研究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含研究生的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分配科:研究生的分配;秘书:协助院长协调各处关系;学位科:毕业论文、授予学位,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导师的管理工作;培养科:研究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和导师一道制定培养计划;信息站:导师、学位、科研等有关信息的整理、汇总、汇报等。

2.目前科研处机构(见图2)。

图2 目前科研处机构

全处30人,处级3人,科级8人,科级以上人员合计11人,占全处人数的37%。

职能:科技科:负责纵向课题;科技开发科:负责横向课题、科技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合同等;信息规划科:学校学科规划、重点实验室等;成果科:论文的鉴定、报奖等;专利事务所:管理学校的专利,委托接受外单位的专利申请;学报:主编自然科学版。

3.我们设想的机构(见图3)。

图3 我们设想的机构

总人数为39人。所有办公室均为半处级,研究生院副院长由正处级担任。

这样,研究生院将实行的是二级机构管理,避免了机构重叠、官兵倒挂的不正常现象,同时,也符合精兵简政的原则。现在的研究生院起着原研究生院和科研处的双重作用,而人数却由以前51人减少到39人,减少了24%。人们也许会担心:减少以后的机构能完成以前两个单位所能完成的功能吗?我们只要看一看我们减少对象的成分及原因就能作出正确的回答了。首先减少了头头,处一级我们减少了2人,科一级至少减少了10人;其次,我们对系统内部的功能作了调整,如信息计划科和研究生的学位、培养科的功能重叠,所以合并,结果使得新的办公室内部可以有机地调节……可见,新的机构不会降低功能。

在新的机构中,研究生院的院长、副院长可直接抓6~7个职能办公室,避免了原先两处(管理处和培养处)之间扯皮的现象。也使研究生院能更好地管理科研工作,促进学校科研发展,使得研究生教育和科研融为一体。

为了适应面向经济建设需要、面向科研需要、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研究生的时代要求,高校在专业方向、结构布局、研究生院职能和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方面都必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完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研究生培养和科技工作的有效途径。

标签:;  ;  ;  ;  

论高校研究生院科研管理的作用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