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 刘仁勤,

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卫生所 116031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6例 足底筋膜炎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使用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因子疗法、牵拉、主动锻炼等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现有疼痛强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疼痛总情感类评分以及感觉类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快速、简易、有效、安全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足底筋膜炎;治疗效果

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或肌腱发生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足跟的不适和疼痛,其压痛点一般位于足底接近足跟的地方,持续存在,有时压痛剧烈[1]。它是运动造成的慢性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临床上通常使用皮质类固醇注射、功能性锻炼、夜间夹板、冰敷等方法可以缓解,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费用较高,恢复时间较长,在手术只有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选择了136例足底筋膜炎患者,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6例足底筋膜炎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68例。参照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5.1±9.6)岁;左足患者35例,右足33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6.8±10.3)岁;左足患者37例,右足31例。两组患者在发病位置、病程、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因子疗法、牵拉、主动锻炼等等。

1.物理治疗

休息并以物理治疗来改善足跟的疼痛, 可在足跟部冰敷10分钟~15分钟

2.足弓支撑

使用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垫可均匀分散患者足底压力,可在下肢负重时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进而减少反复牵拉对足底筋膜的伤害。

3.伸展运动

(1)靠着墙壁把上臂向前张开到肩膀的高度,用手掌压着墙,当弯屈一侧膝盖往墙壁推时,保持另一膝盖伸直;而在弯屈膝盖慢慢地向前靠时,尝试保持后跟平贴在地上,在感觉到跟腱和脚弓有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放松、直立。

(2)向前靠在固定物体上,慢慢蹲下,保持两后跟贴在地上。当你感觉跟腱和脚弓将要上升离开地面且肌肉充分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直立。可反复练习。

(3)在楼梯的最底阶用前脚平衡站着,慢慢降低后跟,直到你开始感到小腿肌肉拉张,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站起来,并且重复动作。

实验组患者均深圳欧蓝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冲击波治疗仪(型号:OCE-ESWT-002,注册证号:粤械注进20172261199)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按照皮下脂肪厚度对压痛点距离体表的深度(D)进行判断,冲击波治疗机的焦距(F)为定量,在本次研究中为110mm,水囊的高度(H)根据其充盈度的变化而变化。焦距(F)-压痛点的深度(D)=水囊充起的高度(H)mm。此时,将压痛点的位置放在水囊顶端的中点处,完成定位[2]。在水囊和皮肤之间将耦合剂均匀涂抹,释放高能波时要与小剂量的诱导时间,工作电压应该低于5kV,大约放电冲击50次,患者逐渐适应之后可以将电压升高到治疗所需的电压。将冲击波的频率预定为每分钟60次,工作电压在7~10kV之间,每次的治疗时间维持在15min(900次)。每间隔5天进行1次治疗,每位患者进行3次治疗。

1.3评价标准

使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对临床效果进行评定,内容包括现有疼痛强度、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疼痛总分、情感类评分以及感觉类评分,其中情感类评分共有4项,感觉类评分有11项,每项均分为四个等级,包括无(0分)、轻(1分)、中(2分)以及重(3分)不同程度;疼痛总分为情感类评分和感觉类评分的总和。情感类的评分范围在0~12分之间,感觉类的评分范围在0~33分之间,现有疼痛的轻抚在0~5分之间,目测类比疼痛的评分范围在0~10分之间。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 24.0对数据加以处理,若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并无较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总分、感觉类评分、情感类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8%(65/68),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8%(55/68),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P<0.05。

3、讨论

冲击波是一种通过物理学机制介质进行传导的机械性脉冲压强波,它可以穿过组织和体液到达患处,由于其接触不同的介质,例如韧带、肌腱、脂肪等软组织以及骨骼组织等,会在其组织界面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从而对细胞产生不同的压应力和拉应力[3]。压应力可以增加细胞摄氧,促使其弹性变形,拉应力可以对组织间进行诱导使其松解,促进微循环,以此来实现治疗的目的[4]。OCE-ESWT-002冲击波治疗仪是利用电磁驱动产生的能量驱动手柄内的子弹体,使子弹体以脉冲式冲击方式撞击治疗头产生冲击波,对骨肌疾病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为骨肌疾病患者的生活带来福音。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并且在疼痛总分、感觉类评分、情感类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上均优于参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快速、简易、有效、安全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刚,贾子善,万蕾, 等.冲击波与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8,13(3):298-302.

[2]朱迪,程瑞动,叶祥明等.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23(6):610-612.

[3]张卓恒.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7,16(10):1062-1063.

[4]余雪玲,邓福珠,张立, 等.肌肉骨骼超声应用于慢性足底筋膜炎临床诊断的价值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8(3):801-802.

论文作者: 刘仁勤,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  ;  ;  ;  ;  ;  ;  ;  

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 刘仁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