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内地开放学习模式比较研究_成人教育论文

香港与内地开放学习模式比较研究_成人教育论文

香港、内地公开进修模式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内地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寻找“终身学习”的有效实施手段,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终身教育”概念使“正规教育”成为教育的一种特殊情况,教育的整体性、联系性得到了加强。(朗格让,1988)1994年8 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将终身学习比喻为是一种文化,随后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更促进了终身教育的概念深化和实施,终身学习成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吴咏诗,1995)教育思想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重要性已得到发达国家政府首脑的充分肯定。对成人进行持续教育,是传统的大学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甚至从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角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梁锦松,1996)这是社会需求对成人教育的定位。(John Holford,1995) 随着我国开始实施9年义务教育,以及城市高中教育的普及,“终身学习”终必成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发展开放型的公开进修模式并使之地方化,是落实“终身学习”的必要措施。

香港公开进修模式的发展有其地区性特点,并以实体的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和附属于各大学的持续进修学院所体现,便于利用现代视听、通讯设备和走读制,建立较为多样化的师生校园环境。我国公开教育具有国家型教育特征,体系追求完整和互补,同时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自学考试和电大教育等形式,在如何适应公开进修地方化发展方面,香港公开进修模式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香港公开进修模式的定位

60年代后,香港教育发展受经济、公众因素的影响,上升到了主要地位,人才的市场需求变得十分殷切,高等教育尤其是工商类高等教育有了大的发展。(雷强等,1988,12—17页)1957年香港大学率先成立了校外进修部,1996年全港的6所大学中,已有5所有持续进修学院(或中心),持续教育以大学为依托及作为成人兼读制和遥距学习的重要途径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其学术地位较高,成为与传统教育平等的教育形式。持续教育人人可读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了有良好学习风气的持续高等教育环境。

在近年大学持续教育机构大发展的同时,国际顾问团对兼读制和公开进修学习模式的推崇,促成了1989年香港公开进修学院(OLI )的成立,在遥距学习的基础上,推出了遥距教学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的公开进修模式。在香港,非大学不能自我评审学位和学术水准,该学院学位课程受香港学术评审局监管和评审。公开进修学院的出现,使在职学习以及未来的终身学习有了专门的场所,人人可读的领域和层次可以大为扩充。

1.教育思想的定位

落实终身学习思想。第一,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市场供求关系,作用于成人教育模式的定位。持续教育、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等教育思想的相继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市场需求已达到了相应的阶段,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公民意识,达到了社会广泛参与的目的。这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支柱。第二,实行“开放式”。开放是持续教育乃至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在个人工作压力很重、职业类型及需求变动很大、人员流动性很强的香港,时常有短期学习或换一种学位类型的需要。转学位类型的学习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而不同年龄成人的记忆能力和思维特点不同,要用某类入学选拔考试来把关的话,显然难以兼顾各年龄段的学习者,不适合持续教育尤其是终身学习的特点。

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第一,树立质量保证意识是学院自身生存的条件,也是学员持续教育乃至终身学习的充分条件,是终身学习大众化和学位质量英才化的统一性保证。否则学员的文凭将可能一文不值,学校的信誉及长久生存也将被危及。教育质量成为学院运行的根本目标。第二,建立以学位为网点、各类课程相互衔接的课程结构。根据学员的学习基础可以随时进入相应层次继续自己的学习生涯,获取学位是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

遥距教学与开放式相结合。广泛开展非传统的遥距进修教育是近年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采用“遥距教学”手段也是持续教育乃至终身学习的充分条件。是负有成人责任的人士在职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最适合各种各样学习时间要求的、最随意的学习方式。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作为全港唯一一所主要采用遥距教学方式的专上院校,在开放的同时采用遥距教学方式,对满足社会全方位的教学需求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以其“开放式”和“遥距教学”相结合的公开进修的办学特点得到香港市民的青睐,很快从一所羽翼未丰的新校,变成在校生规模庞大、学位质量控制严谨、财政自负盈亏和社会声誉良好的高等学府。

2.法定分工的定位

进入角色。香港主要专上院校几乎都由政府间接或直接巨额拨款资助或曾经资助。“各院校泾渭分明而相辅相成的角色,能够符合社会的利益,并能令政府的资源得以善用。”(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1993)这种类似于商业牌照制度的角色划分,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院校之间竞争的有序性,维持了有效率的院校协作,也维持了大学内部持续进修学院与传统学院的角色配合。

提供公开进修。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根据《1989年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条例》设立。条例开宗明义地规定,设立“香港公开进修学院”的目的,就是要以公开进修方式在香港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并定义“公开进修”为一个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高等教育系统,为适合的人提供教育机会,不论他们具备何等学历。(香港立法局,1989)因此,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角色被法律所规定,也是最适合发展成为学员终身学习的教育场所。

实行自主办学。除了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之外,具有本身法定条例和校董会的学校还有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学院、香港教育学院和香港演艺学院。这些学校的法定条例都各自规定了相应院校的角色,有层次、类别和特色之分。这些院校仍以传统教育形式为主,成人教育形式在5个大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规定范围内,各院校都享有较高的自主权。

恪守市场。各院校守法,按条例付予的角色、权力、义务运作,从而获取政府和社会支持,已成为各院校的共识。香港公开进修学院近年来的成功,正是抓住了公开进修的自我角色意识。香港作为一个学历社会和充满发展机遇的地区,吸收了许多国家或地区的移民或就业者,工业转型极快。(Joseph Y.S.Cheng,1995)在此大环境中,有了学位体系包容性很大、适合各种年龄段学生学习、不设门坎和方便各种工作时间学生学习的公开进修模式,使许多想转职、晋升或兴趣的需要,而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不愿就读传统高等教育形式的在职人士,有了进修提高的机会和学习途径,学院也占据了自己所独有的生源市场。

3.学术质量的定位

品牌意识。香港作为一个经济和资讯高度发达、人员出入境极为方便的社会,人们的品牌意识十分强烈。从毕业生就业看,毕业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或优劣对就业竞争影响极大。因此,他们对自己选择的课程类型,都是建立在学校和相关课程有较高学术质量基础之上的。如果学校或课程名不符实,会受到社会公众的投诉和批评,也会成为学术评审机构或监督机构的警告对象,使之成为敏感的新闻媒介关注的焦点,而影响其社会声誉和生源。把握学术质量几乎是各公开进修机构的第一要务。

质量控制。用公开进修学院董事会主席黄匡源所描述的学院21世纪发展目标来说,一是提供能与香港社会及经济发展紧密配合的优质课程和遥距教学,二是在不影响课程质量和多元化的条件下达到自给自足。(星岛日报,1993年12月22日)可见学院运作的基本原则,就是控制质量。这在学院领导人的头脑中是十分明确的。在控制学术质量基础上保持公开进修特色是学院和生源市场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学位中心论。基于学位有较高的国际通行性,也是伴随人的一生的终身学术水平证明,公开进修学院的发展目标以学位教育为主干。目前开设多项学士学位课程和数项硕士学位课程,其他各类课程与学位课程也有一定的衔接性。学院附属的持续与社会教育中心也提供境外遥距学位课程。这些学位课程的学术水准与传统学位教育一样,受学院条例制约,学生所获学位与学习方式无关。学院的公开进修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仅是教学方式上的不同,而非教育层次上的不同。这一点已为社会与政府所公认,其陆续开设的学位课程都得到了学术评审局组织的境内外专家的赞许。学院原则上可以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哪一层次或哪一类别的教育,与其学术保障能力和其附属的五个学院相互分工有关。

自我约束。由于本地专上院校的质量保障机制比较完善,各课程都有境内外著名大学学者参加的校外考试委员,所以在一百二十个非本地的高等及专业教育机构所提供的三百七十多门课程中,约20%是与本地专上院校合办的课程,无须受“非本地高等及专业教育(规管)条例”监管。(明报,1995)

4.财政运作的定位

用者自负。香港公开进修学院的生源不限学历,又采用遥距教学方式,所以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 多数有自己的工作和经济来源。 从1989年政府资助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建立,至1993—94年度学院自负盈亏,之间跨越了四个年度。政府经常性资助逐年迅速下降,于1993—94年度减至零。学院自负盈亏之后,经常性支出几乎依靠学费收入。这对于人人可读的庞大公开进修规模来说,不实行“用者自负”的财政政策是不可思议的,也为未来21世纪的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奠定了财政运作基础。

政府适当资助。实行“用者自负”而又不致使学院成为只认学费的学店,研究者设想了建立学生贷款计划、免除学院房租费用、鼓励私人捐款、建立基金、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措施。(Shu-hung TANG,1994) 政府和社会对此也作出了回应:政府和赛马会拨款资助2.2亿,于1996 年建成永久校舍;政府拨款5千万元于1995年10 月建立了学生贷款计划,加上尚有每年发放70多万元的11项助学金,以及一些奖学金和其他学生贷款计划,减轻了低收入学生的学费负担;政府为了鼓励市民通过进修去提高技术和知识水平,于1996年推出税收优惠计划,最高扣税额为每年1.2万元,公开进修学院的学员受益最大。

二、两地公开进修模式比较

内地与香港的教育体制不同,公开进修模式也不同,我们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比较。

1.成人学习环境的比较

就成人教育的大环境而言,香港各类教育形式是结构一体化的,各主要高等教育院校内一般都有成教单位,更有专门从事成人教育的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开设有大量实用性、兴趣性课程,同时开设有不少职业性的证书课程和职业性较强的学位课程。学费主要由学生自己承担。学生大多为年青人,工作压力很大,主动性来自学习的紧迫感、储备感和兴趣,终身学习之思想和要求已初现。这与英国和大陆的情况有所差异,大致介于两者之间。英国较为注重自由的、非职业化的成人教育思想,强调学的权力,课程形式多样化,学员年龄范围很广,学员较多考虑学习的个人需要和兴趣,非职业性成人教育学员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但学习的压力并不明显。内地十分强调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强调在职的成人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在职人员的教育水平和学历层次,所以特别侧重大专和本科层次的成人持续教育。除自学考试和电大注册视听生,实行国家成人统一入学考试。成人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学员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国家行政统一安排的特征明显。(张向东、迈克尔,1992)在终身学习强调的终身必要性、学习主动性、学的权力三个方面,三地各有长短。

2.特征的比较

从“开放性”特征来看,内地的自学考试制度与香港的公开进修模式最为相象。国务院198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参加考试的公民不受学历、年龄限制。所不同的是,香港公开进修模式以一个学院实体为媒介,有自己的及聘请的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和行政管理架构,学生可以在学院注册、接受学院导师的导学、获取学院名义的学位;而内地的自学考试,形式上更为松散、自由,没有学校实体的概念。所以从“遥距学习”和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来看,内地的广播电视大学与香港的公开进修模式又更为相似。若以“开放性”和“遥距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看,内地的电大注册视听生方式与香港公开进修模式最为相象。

内地无论在体系的独立性还是在科类层次的完整性方面,都具备国家型高等教育特征,学位制度受官方控制很严,分为普通教育学位和成人教育学位两大类,与香港体系极大开放性和科类不平衡性的地区型高等教育特征极为不同。相对而言,内地高等教育的区域化或地区化才与香港的高等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3.可持续性的比较

学习层次的可持续性。自学考试制度和广播电视大学一般以非学位的专科教育为主,由于层次较为单一、科类相互独立,可持续性在本系统内外都还难以实现,实体是某个自考开考大学或当地的广播电视大学。对大多数专业的专科毕业生而言,修读学士学位后半段课程的机会甚微,跳读普通高校的研究生课程又台阶太高,形成实际学习层次的断层现象。从教育层次和学位制度来看,香港的公开进修模式与内地的普通高等院校层次相似。作为一个开放地区型高等教育,香港的公开进修除开设阶梯递进式学位课程,也与境外大学合办学位课程,抓住了学位这一高等教育层次比较及就业国际化的必备基础,以学位教育为主和终结目标,学位制度中谘议机构对学位质量的评审作用十分重要。学员获取文凭既可以就业,也可以作为进一步获取学士学位直至硕士学位的中介。

质量的稳定性。内地的自学考试主要由各主考大学控制开考专业证书颁授质量和校外考试控制各门开考科目质量。考试的客观性和严格性,使十几年来自考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为自学成才者和一些无学历授予权的私立高校、成人高校的学生提供了一条光明大道。象内地的自学考试制度一样,香港公开进修学院要求学员唯一必须参加的活动就是考试,因此两地都十分重视严把出口关,但方式不同。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有自己独立的委员会严格控制学位颁授,每个下属学院又有多个课程学分颁授委员会,每个委员会一般有主席及两个成员和一个秘书,两个成员是该课程主任和校外考试委员,个别委员会成员多至5人。 学生须在科目所要求的平时作业及其终考试表现理想,才能获取学分。在质量稳定性的控制方面,内地开考大学一般是很好的学校,但侧重外部监控;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注重内部自我约束,校园学术气氛更浓。

4.发展策略的比较

内地的自学考试和广播电视大学接受的国家经费投入,虽然比全日制学校少得多,但每年都有经常性拨款。作为国家成人教育的两种模式,学科和课程设置在于尽可能齐全。香港公开进修学院的发展策略与内地的显然不同,以学生缴付学费、学院自负盈亏为主,必要时政府提供专项补助,同时具有地区性特征。学科和课程设置不在于齐全,而在于适应香港社会对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工商类、教育类和应用文科类人才的大量需要。

从社会的接受性方面来看,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内地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都有广泛的生源。自考与电大以专科为主,低重心发展。由于内地获取本科学历证书的条件,一般比获取学位所规定的条件低,而且不宜象学位那样容易公开评判,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又有着生源上的人为差异,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的专、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往往被看低一等,这表现在一些招聘言行上。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在比较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公开大学模式之后,将导修、考试及颁发学位三个措施相结合,并认为这是支持学生继续努力下去的因素,也是学院迅速取得成功的原因,(文汇报1995年8月12 日)获取学位成为学员的努力目标。此外,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将学士学位等分为相互联系的证书、文凭、高级文凭、学士学位、荣誉学士学位五段,也方便了成人学习的阶段要求。

三、我国公开进修模式地方化的发展对策

香港公开进修模式既有“开放式”和“遥距学习”两大特点,又有导修、考试及颁授学位三项措施相结合,值得内地借鉴。由于两种模式的发展有特定的地区和社会背景,在借鉴的同时,也应考虑到两地的差异和内地自身的优势所在,不可盲从。

1.公开进修模式地方化

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政策已由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所规定。成人教育被定义为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并将存在较长时间,各地区成人在职学习的需求,及进入终身学习阶段的时期会互不相同。作为成人教育重要形式的自考及电大,其模式地方化是照顾地区差异的重要措施。1997年香港与内地实行一国两制后,两地公开进修发展策略仍不同,但由于地理和文化相近的原因,两地在各方面有着密切交往与合作。香港作为我国公开进修模式地方化的范例,对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开进修模式的发展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2.公开进修模式一体化

我国成人高校现已数量众多。早先所开专业与普通高校大致相似,电大和自考也是如此。如1979年电大开办之初到1986年,电大所开的专业就与普通高校所开的专业差不多。(高文浩,1996)后来由于成人高校大多为不授学位的专本科课程,专业、课程转向受限制较少,所以开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新课程较普通高校来得快。但在本科教育乃至学位教育成份越来越大,以及普通高校适应社会能力提高的今天,成人高校的一些优势已经失去,有不少成人高校与普通高校相比而显得重复设置,与普通高校合并的也已有之。有的成人高校因生源不断扩充及在校生众多,非学位又很难进行学术评估,而使社会对其质量产生怀疑。因此,满足社会对持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越来越强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的高等教育形式,以自学考试制度为中心,建立与电大的遥距教学、现有普通高校的学位教育相结合,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需要的一体化公开进修模式已十分迫切。

3.公开进修模式学位化

从香港公开进修模式的发展可以看出,学位教育有很强的生命力,具备国际化和可比性,便于转校和院校间相互认可,为社会所广泛接受。随着内地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和人员国内国际双向流动的加强,同时面对着就职或转职人员的高学历化趋势,(高文浩,1996)对终身学习、证书的国内国际通用性的需求,在内地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将会越来越强,终结性的非学位化证书对毕业生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有着极大的障碍。越迟走向学位化道路,评价、升学及就业方面的遗留问题就可能越多。我国政府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强调要重点发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证书制度、资格制度和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规定成人学历教育要加强和普通高等学校的联系与合作。这是我国发展学位化公开进修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与发达地区或中心地区普通高校的合作,以普通高等学校为重要参与者,象上海等地区一样改变高校师资等资源的学校私有化,则使这些地区公开进修学位化先行一步是切实可行的。

4.公开进修模式标准化

国际学者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是严密而系统,但缺乏创造性,因此基础教育正面临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局面。高等教育尤其是终身学习也面临这一问题。强化标准化考试和公开进修质量标准保障机制,逐步减弱一次入学考试定终身的选拔性考试的作用,是未来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内地教育改革的多元化取向和成人教育体系包容性的增大,使香港回归后,可以扩展这种多元化局面,有助于两地成人教育的协同发展。(程介明,1995)发展质量相对标准化的学位教育,有助于维护这种多元化局面。通过两地模式的互补,吸取香港公开进修模式的长处,发挥内地学科齐全优势,树立内地自身公开进修教育的国际形象,使公开进修教育走向国际。

5.公开进修模式可持续化

改革依赖于观念更新,面对21世纪的挑战,必须使全民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未来的教育实践。比较教育研究成果表明,只有新观念能为公众接受,义无反顾地进行改革,才能使改革迈向成功。

有了观念,还需辅以课程为中心的配套措施。面对21世纪终身学习的要求,以学位课程为联结点,发展各个层次、各个类型、各种学习方式相互衔接的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落实全民接受终身学习理念的有力措施。体制也应有所改变,使公民接受持续教育或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6.公开进修模式大学化

第一,利用现有学位点,发展分段学位教育。自学考试要走向学位化,要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石,又要维持现有普通高校学位层次、科类齐全的优势,就必须依赖普通高校的现有学位点,(湖北电大教育考察团,1996)结合电大的广播电视等教学手段。第二,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解决自考和电大学术环境不佳,要利用现有普通高校的学术环境,或在高校众多的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于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方面创出新的生长点。这就是普通高校在职和退休教师可能形成的、专事自学考试辅导的民办高校。(蔡克勇,1996)从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既有象香港公开进修学院那样,具备导修、考试和颁授学位三种功能,改变自学考试忽视教学环节的弊病,(冯成火,1995)同时将这三种功能进一步形成适合内地地方化的自考松散联合体,统筹自学考试行政部门、开考大学及辅导学校的统一运行,并赋于该联合体大学运行模式,营造普通高校那样的教育环境。

标签:;  ;  ;  ;  ;  ;  ;  ;  ;  

香港与内地开放学习模式比较研究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