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论文_庞磊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论文_庞磊

牡丹江市康安医院 四病区 157000

摘要:乙型肝炎是对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威胁疾病之一。目前,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免疫协调药物及肝功能恢复和协调药物等。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不理想,复发率高的问题,并且许多抗病毒药物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细胞毒性,而且药价高昂,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乙肝治疗进行分析与评价,分类介绍乙肝治疗药物的进展和临床应用概况,并评价其疗效,借以指导其临床正确的应用及合理的个性化选择,从而促进乙肝防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乙型肝炎;研究进展;临床评价;药物;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为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过渡性疾病。该疾病影响着全球超过3亿人,每年造成100多万人死亡,主要死因为肝衰竭和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继续抑制或停止肝炎病毒复制,降低肝细胞损伤,防止肝炎变成肝硬化和肝癌。而在我国有超过1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居世界首位,有3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每一年有将近30万患者死于由该疾病引起的乙肝,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因为艾滋病和禽流感死亡的人数。所以预防乙型肝炎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乙型肝炎控制的现状是非常严峻的。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在HBV感染后发生应答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肝损伤有关。因此,目前国内外尚无令人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目前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在国内外广泛的共识是:通过药物治疗长期或永久抑制肝脏病毒复制,控制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在药物治疗中,虽然有胸腺素、免疫核糖核酸、抗乙肝转移因子、苦参素、甘草酸等免疫调节药物和中药制剂。但上述药物中没有任何一种能确切证明可以抗乙型肝炎病毒(HBV)。

1抗乙肝药物的应用

目前,应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肝功能和抗纤维化等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1.1干扰素

用于乙型肝炎治疗的干扰素主要是IFN–α,它可以激活细胞内的2'-5'寡核苷酸合成酶催化寡核苷酸,激活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抑制病毒mRNA的信息传递,从而防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IFN-α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具有疗程固定、不容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但也存在稳定性差、半衰期短、免疫源性缺乏的问题。

1.2核苷类药物

核苷类药物用于治疗乙肝主要是以三种磷酸化形式存在于体内,使链合成终止,并与HBV-DNA聚合酶结合,限制酶的运动,从而影响其活性。到目前为止,核苷类药物仍是临床应用的一线药物,对于其类似药物结构的研究仍是药物开发的重点。此类药物中的几种代表药物按照由低至高的抗病毒效果排列,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蒂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1]。

1.3胸肽腺

胸肽腺α1Tα1是一种包含28个氨基酸的人工合成肽、免疫调节效应较强,可以增加IL-2高亲和力受体和T细胞前体细胞的数量,加强IL-2的合成,提高机体清除乙肝病毒的能力,可以减轻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细胞毒性效应。

1.4治疗性疫苗

治疗性疫苗是指能突破慢性感染人群的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反应的新疫苗,主要是诱导细胞免疫反应,一种新的抗病毒、抗肿瘤的治疗手段。乙型肝炎治疗疫苗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手段,主要包括蛋白质或多肽疫苗、DNA疫苗、免疫佐剂等。治疗性疫苗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疗效好等特点,但其安全性和标准化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离研究到可真正促进治疗性疫苗注射的使用扔存在一定的距离[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中草药及有效成分

中医药治疗肝炎的重点是整体调整,明显优于西药的改善症状,具有不可替代的化学合成药物优势。代表药物有联苯双酯,齐墩果酸,飞水蓟宾等。

1.6多肽类药物

还原性谷胱甘肽和硫普罗宁。还原性谷胱甘肽为人体的内源性解毒物质,有清除超氧阴离子,保护肝脏,改善能量代谢等作用,帮助恢复肝细胞膜流动性,维持肝脏合成和解毒功能。硫普罗宁甘氨酸衍生物,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引起的肝损伤,减少肝细胞线粒体膜ATP酶活性,使肝细胞ATP含量升高,改善肝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活化肝细胞物质和能量代谢,近年来它已成为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肝炎和酒精、其他化学物质导致的中毒性肝损害的有效药物。

2乙肝药物的临床评价

2.1干扰素

虽然IFN-α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其特点是稳定性差、半衰期短和免疫原性。在临床应用中,IFN-α需要每周至少注射3次,才可以达到有效的血浆治疗浓度,从而导致每次注射后血液药物浓度波动较大。当药物达到峰值浓度时,通常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当药物在谷浓度时,会出现病毒水平的反弹现象。为了克服常见干扰素的许多不良反应,罗氏公司开发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实践表明,IFN-α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相比,患者依从性强于干扰素-2a[3]。

2.2核苷类药物

拉米夫定是一种高效的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抑制剂,临床上,经常把拉米夫定结合干扰素或其他乙型肝炎药物共同使用来治疗乙肝。

恩替卡韦是选择性抗乙肝病毒的口服核苷类药物。对HBV的抑制作用强,可抑制拉米夫定耐药菌株的复制,适用于活性病毒复制活跃,ALT不断升高或有肝脏组织学显示的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阿德福韦是腺嘌呤核苷类似物,可以与腺苷酸竞争性渗入病毒DNA链,作为DNA链终止物抑制DNA聚合酶,终止DNA合成,以及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较强的抗HBV效应。

2.3中草药及有效成分

研究发现,苦参碱能在DNA复制水平直接抑HBV的合成。飞水蓟宾,具有抗肝细胞毒,降血糖等活性,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齐墩果酸作为四环三萜化合物,以游离体和配糖体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已成为一种常用的保护肝脏的临床药物,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预防肝硬化,促进肝细胞再生。

3结语

目前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有四个发展趋势:①安全有效药物的开发、小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②制定有效的免疫规划方案;③将免疫疗法和抗病毒药物相结合,结合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促进树突状细胞(DC)和t细胞功能的药物结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④发展个体化和连续治疗方案的结合的方案。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乙型肝炎的发展和研究,将有更多的乙肝药引入,使乙肝治疗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乙型肝使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伟,李静,李娅娟.慢性肝炎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房,2016(05):308-310

[2]吕卫红,方鹏飞.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J〕.医药导报,2016(05):444-447

[3]JANSSENHLA,VANZONNEVELDM,SENTURKH,etal.Pegylatedinterferonalfa22baloneorincombinationwithlamivudineforHBeAg2positivechronichepatitisB:arandomizedtria1[J].2016(12):23-25 Lancet,2015(01):123-129

论文作者:庞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论文_庞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