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术”和“道”论文_王勇

作文教学的“术”和“道”论文_王勇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561200

摘 要:面对作文教学,有好多老师只追求“术”的效应而不注重“道”的引领。其实,生活即作文。如果你懂得了生活,你热爱生活,你就是在写作;如果你不懂得生活,那你就是在写作文。真正的写作教学,不过是带领孩子们慢慢地阅读、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长大,并不断感受生命的艰辛和美好。

关键词:作文 教学 方法 

记得李镇西老师在一次讲学中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之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但是,如今面对应试教育的沉重枷锁,许多一直在追寻朴素、关注人性的教育人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条路上的坎坷和泥泞。可是,越难走的路越有它独特的风景和别致的味道。

教育的急功近利,已经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就拿中考作文来说,许些老师追求分数效应,于是教给学生的都是技巧作文。空洞的排比,离奇的比喻,响亮的口号,虚假的赞颂……总之两个字——“伪作”,就是不真实,不是作者真情流露的文字。每当读到这样的作文,我的心里无比的纠结。我知道这与孩子无关,关键是老师的引领方法,也关系到老师的价值观问题。因为,有好多老师只追求“术”的效应,不懂得“道”的哲理。其实,生活即作文。如果你懂得了生活,你热爱生活,你就是在写作;如果你不懂得生活,那你就是在写作文。真正的写作教学,不过是带领孩子们慢慢地阅读、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长大,并不断感受生命的艰辛和美好。

1997年春晚小品《鞋钉》播出后反响异常强烈,其中黄宏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反问:“你能去澡堂子里面买拖鞋吗?你能到饭馆里买大勺吗?你能到公安局里买手枪吗?你……”言下之意,大千世界万物皆有“道”,因而苍生才得以和谐共存和有序运转。而我们现今的教育,却是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歪招怪招层出不穷。

其实,写作并不难,离我们也不遥远,就是引领孩子认真阅读、品味生活、观察细节。牛郎织女原本只是两块大石头,因为有了诗人,才成了美丽的民间故事。青埂峰下废弃的顽石和寂寞的降珠仙草,因为有了曹雪芹,才有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日常生活,平凡得犹如一盏油灯,也许并不明亮,甚至有些昏暗。但是,只要拨一拨,油灯就会变得明亮。优秀的老师,就是那善于拨亮灯草的人。因为,生活在他眼里处处是美丽的风景。

写作的奥妙在哪里?就是写真人、真事、真情。写作和唱歌其实是一样的,有天赋和才华当然更好,但如果这些都不具备,那真情就是才华,因为真情最能打动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记得一位名师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我上这堂课只用了四十五分钟,但是却整整用了一生来备课。”这句话带给我的震撼是空前的,确实有些东西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思考和践行的。如引导学生写作,教“术”,只是写作的初期;写作要走得更远,更需要的是“道”。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语文老师都必须身体力行的事情。

好作文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每一道沟壑都洋溢着真情。要引导学生走上作文之道,除了勤奋地阅读外,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地体验生活,鼓励他们描摹生活中的真山真水,真实的生活是具有诗情画意的。再现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抒发真情,是好作文的出发点,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好作文还应是最真实的心灵赞歌,应该是发自内心对生活的感受和赞美。无论是愉悦还是忧伤,皆是有感而发,切忌无病呻吟。

好作文更不仅是一幅优美的画作,还是一场精彩的电影。因为,好文章一定来源于生活。它不仅有画面,还应该有环境的烘托,有动作的刻画,有语言和表情的描写。这就比画画更深了一个层次,因为它不再是静态的画面,而是动态的镜头组接。

记得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寒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这段精彩的文字融合了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短短的一段文字生动形象地将一个鲜活的凤姐展现在了读者眼前。相信此刻你感觉到的一定不是一幅画面,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在你的眼前不停地晃动,主角的形象便被刻画得惟妙惟肖,仿佛真人一般。

的确,好文章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是一场精彩的电影,更是作者品味生活的真情流露。毋庸置疑,阅读能够弥补孩子作文语言的乏味和空虚。但是,面对生活时健康、积极、阳光的心态,更是作文情感的源泉。因为,它们都阐释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自然美、生活美与人性美的关系。总之,好文章永远属于那些热爱生活、品味生活、欣赏生活之人。

参考资料

[1]李镇西 《做最好的老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02。

[2]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07。

[3]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及使用建议,2017,06。

[4]于永正 《我怎样教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02。

论文作者: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作文教学的“术”和“道”论文_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