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北伐抗日战争比较研究_抗日战争论文

新海北伐抗日战争比较研究_抗日战争论文

辛亥、北伐、抗战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辛亥、北伐、抗战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三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三个时期,可以说都代表了一个时代,既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也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并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这三次伟大的革命斗争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特殊点,进一步认清社会变革时期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一、三次伟大革命斗争的共同点

辛亥、北伐、抗战尽管发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在探索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事业中,都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第一,三次伟大革命斗争都高举三民主义的旗帜。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在这次革命中,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这个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愿望,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从而使这次革命有了一个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明确的奋斗目标——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是在三民主义革命旗帜的指引下,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才跨越了鸦片战争以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准备阶段,使这次革命具有了比较完全的意义。

北伐战争是以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革命战争。它高举的是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大旗,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它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上的政纲基本上相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共同的革命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基础上,能够结成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曾经因为孙先生与共产党合作加以坚决执行而取得人民的信仰,成为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1〕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同样高举的是三民主义大旗,“这种三民主义不是任何别的三民主义,乃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2〕。 三民主义已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所决不能少的胜利因素”〔3〕,“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4〕。中国共产党公开声明:“我们不但不拒绝三民主义, 而且愿意坚决地实行三民主义,而且要求国民党和我们一道实行三民主义,而且号召全国人民实行三民主义……共产党、国民党、全国人民,应当共同一致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这三大目标而奋斗。”〔5〕

第二,三次伟大革命斗争都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并积累了经验教训。

辛亥革命时期,孙先生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不使我们承认:当时统一战线的基础还不巩固,还不扩大,特别是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要算是第二次统一战线,于是,造成北伐胜利。”〔6 〕北伐战争从战略决策到作战计划的制定、战斗的具体部署,都是在国共两党合作下进行的。然而,当时统一战线的基础还不巩固,还不扩大,特别是“国共两党的政策,还没有取得一致”〔7〕,从而导致统一战线的破裂。

抗日战争时期,“又有第三次统一战线,包含着新的国共合作,及其它抗日党派的参加。”“全民族的,不分任何种族、阶级、党派、信仰、性别”,都“联合起来”了〔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 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战场起着互相支援、互相依存的作用,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胜利的历史证明:合则两蒙其利,分则两受其害。统一战线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第三,三次伟大革命斗争都是坚持走武装斗争道路。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从建立兴中会开始,就致力于发动武装起义,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奋斗目标。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在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和鼓动工作的同时,发动并领导了一系列的反清武装起义,直到辛亥武昌起义,掀起了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推翻了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把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战争,也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伟大斗争。1926年7月,北伐军誓师北进, 打击的对象是北洋军阀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集团。战幕拉开后,国民革命军旌旗所指,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面临的是全副武装的日寇。中国人民以战略的持久战打破日寇战略的速决战,消耗日本的经济实力和战争资源,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所取得的第一次最伟大的胜利。

第四,三次伟大革命斗争都铸造了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时期的斗士,为中国革命事业披荆斩棘、抛头颅、洒热血,这就是“至死不屈”的辛亥精神。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倒袁护法,发动第二次革命,直至1924年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北伐时期的国民革命军作为正义之师奋勇杀敌,尤其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使国民党改组不到3年, 便打下了半个中国。在北伐过程中,国民革命军所到之处,工农群众或直接参战,或为部队侦察敌情、递送情报,或送茶送水、运输军需物资,支援北伐军。

抗日战争“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在战区,在敌后,与敌人进行长期的浴血战争!这种民族的觉醒,民族的愤怒,民族的斗争,区域之广,数目之多,动员之深,是中国史上空前所未有的!”〔9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和共产党,武装斗争了十年,一旦团结御侮,走在一条战线上杀敌;以一个尚未完全统一的政府,一个尚未完全统一的军队,一旦决心抗战,无间南北东西,都一致行动,一致奔赴前线,以许多武备不完的军队,许多尚无组织训练的新兵,继续向前线输送,前仆后继的牺牲”〔10〕。从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第五,三次伟大革命斗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丰功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开拓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近代中国先进的生产力,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了较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对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它摧毁了北洋军阀的两大军事集团,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把中国革命推向了新的高潮;使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北伐战争经过的地方,得到了空前规模的传播,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信心;同时,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进行反帝斗争取得的一次完全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自尊心、自信心;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增大,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并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抗日战争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并成为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它粉碎了日本“北进”苏联的计划,支援了苏联人民的对德作战,并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迅速转入反攻赢得了时间;它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胜利信心。中国抗日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对世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三次革命斗争的不同点

第一,各自发生的社会背景不同。

辛亥革命一方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出现的产物。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导源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不断加剧和激化。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中国人民,迫使占全国人口90%以上的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和组织活动,以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为前导,逐渐汇合成为一股浩浩荡荡的革命洪流,强有力地冲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

20年代初期,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所走的旧的革命道路到了尽头,山穷水尽,穷途末路,要继续奋斗,必须寻找新的革命力量、新的革命道路和方法;而肩负领导中国革命重任,还处在年幼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急需找到革命的同盟军,以迅速扩大和发展中国革命;20年代的中国社会,处于极度危难之中,人民渴望迅速摆脱痛苦,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能使中国走向统一、光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首先是源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继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三省后,1937年7 月又发动芦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华民族陷入了亡国灭种的危急之中,中国人民奋起抵抗,遂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

第二,斗争的性质不同。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式的民主革命。因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民权学说;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以欧美式的民主政治为榜样又力图避免其某些弊病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但是革命不彻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革命过程中,不仅没有提出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而且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和一个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所以造成革命的失败。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广泛参加的革命统一战线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虽然由于国民党的叛变而导致革命的失败,但它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它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揭示的历史规律不同。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作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是由辛亥革命证明了的中国革命的根本规律。因为,强大的国际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它们的目的是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封建势力也不允许资产阶级发展,它们的目的是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在帝国主义恫吓和欺骗下,最后向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袁世凯妥协退让。事实证明:资产阶级在中国是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企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只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中国共产党在同国民党合作的革命斗争中,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就必须建立和掌握人民武装。这是北伐战争证明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历史规律。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北伐战争的显著特点。在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虽然参加了领导,但没有组织自己的军队,不注重军事战略和战术的研究;党虽然掌握了一部分军队,但没有注意加强它,发展它。其结果, 国民党一旦叛变革命, 革命成果便被葬送。1927年8月1日诞生的人民军队,正是中国共产党吸取了上述教训的结果。毛泽东所指出的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正是概括了北伐战争失败的教训提出来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真理。

兵民是胜利之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是抗日战争所揭示的最深刻的历史规律。因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才能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在战争中,武器是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单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也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注释:

〔1〕〔4〕〔5〕《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59、259、259页。

〔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89页。

〔3〕〔6〕〔7〕〔8〕〔9〕〔10〕《周恩来政论选》上册,第225、226、227、226~227、211、172页。

标签:;  ;  ;  ;  ;  ;  ;  ;  ;  ;  ;  ;  ;  ;  

新海北伐抗日战争比较研究_抗日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