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3年部分发达国家出版业的现状与展望_销售预测论文

2002~2003年部分发达国家出版业的现状与展望_销售预测论文

2002-2003年部分发达国家出版业状况及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发达国家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近期发布了2003年国际出版蓝皮书。2003年国际出版业蓝皮书着重分析研究了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及韩国等出版业发达国家2002年出版业的状况,包括国外图书、期刊、电子、网络出版状况及市场状况;国外新闻出版业管理体系及发展状况;国际出版集团发展状况及出版物发行销售体制及成功经验;2002年国外出版业重大事件;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及可能原因,并预测了这些国家2003年的发展趋势。本文是对上述国家出版业走势的一个大致概述。

一、出版大国图书销售册数有所萎缩,但销售金额不同程度增长

由于9·11事件以来,经济状况的恶化,消费者信心下降,物价的上涨,以及其他可供选择的娱乐形式的增加,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图书及出版市场热度明显下降,图书销售册数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图书价格的上涨抵消了销售册数下降的影响,销售额有不同程度的上扬。2002年美国图书销售总额为268.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5.5%;加拿大图书销售总额为21亿加元,比2001年微增;2002年德国图书销售册数下降2.8%,销售约4.8亿册,销售额维持在84亿欧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上有所减少。在2002年,由于俄罗斯取消了图书免税政策,对大多数图书征收20%的增值税,图书销售出现下滑,全年销售图书4.94亿册,销售额8.63亿美元,比2001年有所下降。2002年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图书出版走出了盘整的局面。日本图书市场经过五年的连续下滑,2002年由于一些品牌图书在销售市场的突出表现从而刺激、带动日本图书市场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图书销售额呈现增长;英国图书市场在1998-2002年间销售册数和销售额分别增长了12.1%和16.8%,2002年销售额达35亿英镑左右;1998-2002年,法国图书销售额与销售册数每年以3.2%和2.9%的速度递增,2001年销售额达到25亿欧元,销售册数达3.99亿册,从而走出了2000年以来的盘整局面。2002年,韩国图书出版数量增幅较大,新出版图书36186种,比2001年增加5.5%,但图书总印数增幅不大,基本与2001年持平;而韩国近几年的出版社数量增长很快,已从1993年的8381家发展到2002年的19135家,2002年韩国出版社数量比2001年增加了11%。

二、小说类图书销售市场份额仍在增长,大众消费者是市场增长的主驱动力

从出版物内容来看,小说类图书仍占国际图书市场较大的份额,一些国家小说类图书销售有较快增长,但非小说类图书仍是不少国家图书市场销售的主体。2002年德国小说类图书销售册数份额增长了1.4%,部分原因是由于儿童读物销售的增长。儿童小说、侦探、恐怖和西方小说在俄罗斯是最畅销的小说形式,2002年总共占到了总销售额的60.5%。而在英国和日本,小说类图书是增长最快的图书门类;在英国,过去5年小说类图书销售册数增长了13.8%,销售额增长24.1%,优质小说、恐怖及科幻小说以及儿童小说是主要的市场推动者;在日本,2002年由于一些畅销书的出现,小说类图书的销售额几乎增长了3.5%,而非小说类图书销售继续下滑,销售额减少了0.5%。2002年,《哈利·波特》在不少国家销售势头不减,成为国际图书消费市场活跃品种之一。德国小说类图书销售册数的增长部分原因得益于《哈利·波特》销售的成功;在日本,2002年仅《哈利·波特》(1-4卷)一套书的销售额就达到201亿日元,成为日本图书本年度刺激市场的主要畅销品牌之一。而在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等国家非小说类图书销售是市场的主体,其主要支撑是中小学教材,宗教类图书及科技、医药类图书也在非小说类图书中占有重要的份额。而小说类图书中,儿童小说,侦探、恐怖和科幻小说是主要畅销品种。从销售册数来看,德国64.6%是非小说类图书,小说类图书占35.4%。2002年俄罗斯非小说类图书销售册数占70.3%,销售额占73%。

从消费群体来看,2002年大众消费者仍是购买图书的主体,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者,图书馆及教学等机构图书消费有所下挫。在销售册数方面,英国大众消费者市场累计占80.4%,德国占89.6%,美国占62%,加拿大占71.2%,俄罗斯占78.9%。主要由于经济衰退的影响,2002年,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学校、图书馆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团体销售下滑;加拿大教学用图书相对于大众消费市场或其他机构图书消费来说趋于上升;俄罗斯由于其零售市场已相对饱和,团体购买力表现出相当大的潜力,尤其是教育类图书有突出表现。

三、电子图书市场成长良好,亟需进一步发展营销策略

2002年,国际电子图书市场在快速成长,但由于营销策略及技术等原因,该板块仍然十分弱小。2002年电子图书销售额,在美国为1600万美元,加拿大仅仅100万加元,2001年法国电子图书销售份额占4%。电子图书在德国图书市场尚未形成气候。但在日本,电子图书是发展最快的一种图书形式,2002年日本电子图书销售额增长到10亿日元。2002年,俄罗斯推出了电子出版有关国家标准,着手开发电子出版物市场,但其销售网络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四、图书零售市场向大型零售店发展,连锁经营继续扩大,因特网销售趋于稳定

2002年,在国际图书零售方面,出现了向大型零售店发展的趋势。德国独立的专业书店在图书零售方面占优势,由于大量较小的书店倒闭,德国图书零售业出现了朝向大型零售店发展的趋势。供给链的重组正在减少图书退货带来的损耗,零售渠道不断的兼并给独立书商带来了压力,但并没有出现此前预想的那种灾难性的局面。日本独立零售商由于旧书市场的火爆而保持了丰厚的利润。俄罗斯的图书发行系统建设在不同地区出现不平衡的态势,大城市的图书零售系统都已经建立了起来,而在俄罗斯偏远的东部现在图书零售业的发展滞后。英国图书出版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高额折扣的威胁。

连锁经营在一些国家的图书零售业中尚未起到主导作用,但连锁经营仍有增长的趋势。2002年,美国和法国连锁书店的份额继续扩大。随着加拿大政府公开支持外资拥有的零售商Amazon.ca进入加拿大图书市场,2002年加拿大图书零售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2年,加拿大超级市场形式成功发展,惟一零售品牌——Indigo Books & Music出现,以及随后它与Chapters合并,连锁书店实现了强劲的增长。

2002年因特网销售趋于稳定发展阶段。在美国和加拿大,网络零售在经过几年迅速发展期后,已经稳定下来,已成为重要的发行渠道,网络书店逐渐成为书业的重要成分;德国因特网销售出现增长,从1997年的1300万欧元增加到2002年的3亿欧元;在日本,由于日本家庭中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和手机与互联网实现对接,网上销售继续增长。

五、国际出版集团兼并与扩张趋势未减,但过度扩张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

出版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是世纪交替这几年中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的一个主要趋势。这种趋势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出版企业之间出现的大规模的购并扩张,二是出版资源与渠道的垄断趋势。2002年出版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仍在进行,同时,不少国际出版集团的发展出现了种种困难,国际出版集团进入转型期。2002年7月,随着罗伯特·皮特曼宣布辞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首席运营官(COO)和集团董事的职位,同时交出美国在线的管理权,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正式宣告了其网络梦想的破灭,集团旗下的所有资产被划分为媒体传播和娱乐广播两部分,分别由时代华纳方面的两员老将执掌,而美国在线则被整编为媒体传播事业群之下的一个部门;以22亿美元买下美国著名的文学与教育出版社霍顿·米夫林的法国韦文迪环球集团,也于2002年被揭虚假赢利15亿美元的财务丑闻,该公司不得不将旗下的出版事业卖出;经过2001年的亏损之后,贝塔斯曼也在2002年解聘了极富开拓精神的托马斯·米德尔霍夫,目前集团在董事会的操纵下走回了传统出版的路子,一方面舍弃了电子商务这块亏损业务,另一方面也从美国及国际市场大幅撤出。2002年国际出版业的一大特色就是大型出版集团纷纷将不称手的业务割舍掉,重新在专业化上下起了功夫。

六、出版业信息标准化建设受到许多国家关注,物流信息对接共享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2002年,一些出版业发达国家信息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在退货不断增加的市场状况下,日本出版业高层人士的普遍共识是,物流、信息的共有化是减少退货、提高整个出版流通效率的关键,这使得保守的日本出版业终于发生了变化,促生了新型物流公司。2002年4月,日贩与大阪屋、太洋社、日贩教等图书贸易公司及讲谈社、小学馆等出版社达成协议,共同出资成立了“出版共同流通公司”,接受有关图书、期刊的退货物流业务。英国出版业新近启动了一个重要项目,即实现退货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并为这项工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此外,书业信息交流集团公司率先开发欧洲和国际通用的图书行业信息交流系统标准。在这一年里,俄罗斯出版业统一信息平台项目付诸于实施,为制定新的出版业行业标准提供了依据。

七、期刊销售增长乏力,广告收入成为主要利润增长点

2002年,国际期刊销售市场未见明显好转,期刊出版发行走向商业化经营。2002年,美国期刊销售册数有所下降,但定价上扬抵消了销售册数下降的影响。发行和广告收入成为俄罗斯期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此期,加拿大期刊出版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期刊出版商数量有所减少,但期刊利润却有较大增长。日本期刊出版出现连续第五年负增长,期刊总体销售持续低迷,但2002年日本期刊销售下降幅度有所趋缓,出现了好转迹象,众多日本期刊商全力开展全国购读活动缓解市场压力。自1989年以来,期刊渐成广告业务新宠,广告收入出现大幅上扬。2000年,全球投向期刊的广告开支增长10.4%。欧洲期刊广告投入达157亿美元,增幅达8%,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0%;美国大众消费期刊广告增长13.5%,是1999年的2倍。加拿大期刊效益的增长也主要源于广告收入,其次还得益于期刊定价的攀升。

八、海外出版商(集团)正在以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出版业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从2002年12月开始,中国书报刊及音像制品分销向外资逐步开放,海外资本可以逐步进入中国书报刊的零售、批发等领域。2003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对外资参与中国书报刊分销业务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外资进入中国出版业的速度和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许多海外出版巨头以版权合作、广告代理、成立合资商业公司等手段,大量进入图书、期刊、音像等出版与分销等领域。如贝塔斯曼集团利用多种合作出版形式,涉及书友会、网上书店、专业咨询、物流服务和信息技术等进入中国出版业;美国培生集团与央视合资成立培生CTV传媒公司,所制作的英语教学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开播,随之而来的是与之配套的大量出版物上市。事实上,已经有不少海外出版公司在政策许可的范围里,逐步渗入中国出版业。一些国外出版公司还凭其经验和技术渗入图书生产流程。不少外国公司瞄准了中国的高校及图书馆,扩大其原版教材和学术专著在中国的销售。在音像电子出版等方面,国外出版商也采取各种变通办法谋求进入。网络出版业和电子出版业是高科技带动的新兴出版业,外资以风险投资等方式,在电子阅读器和电子图书研发过程中以及大型网站建设中都不同程度上介入。在发行方面,多家中外合资发行机构成立,如人民日报与香港泛华科技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大华媒体服务公司,投资额为2.5亿元;三联书店与TOM的合资公司投资额为5000万元;福建外文书店与台湾合资的闽台书城已于年初开业;港资背景的阳光文化也于2002年通过兼并收购手段,大举进入音像与书刊发行领域。早已进入的贝塔斯曼书友会继续扩展经营,到2002年号称已经拥有会员150万,发行码洋1.5亿元。此外,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2年从1月到11月共批准外商投资印刷企业92家,投资总额55225.3万美元。

九、2003年及2004年世界出版业仍将平稳增长

随着经济条件的恢复性增长,2003年乃至今后几年国际出版业也将继续增长,不同国家的条件不同,国际环境千变万化,各国出版业发展的情况或许有较大的差异。以图书出版销售为例,2002-2007年,法国图书销售册数和销售额会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或许比1998-2002年度弱。日本经济进一步衰退可能会再一次影响日本图书的销售,从而使销售册数和销售额出现下滑。俄罗斯的图书销售册数和销售总额有望在下一阶段实现缓慢而平稳的增长,到2007年,俄罗斯图书销售册数预计将达到5.7亿册,销售额将超过10亿美元。由于目前经济状况的不稳定,英国2002-2004年启动的缓慢增长有可能带来2006年稳定的增长。美国在2003这个充满挑战的年头之后,市场增长有希望在2004年及以后继续,整个美国图书市场预计在2007年达到380亿美元,增长主要来源于销售册数的增加和价格的低幅增长。

标签:;  ;  

2002~2003年部分发达国家出版业的现状与展望_销售预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