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党接管沈阳的成功经验及其指导意义_沈阳经济论文

论我党接管沈阳的成功经验及其指导意义_沈阳经济论文

试论我党接管沈阳的成功经验及其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党论文,成功经验论文,试论论文,指导意义论文,沈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大批城市获得解放,我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就是如何接管已被我占领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由于我党长期在广大农村进行革命斗争,远离城市,对如何接收和管理城市应该说是缺乏经验的,因而要有一个摸索方法、探索途径、推广经验的过程。我军攻占石家庄、洛阳、济南后,城市接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经验,但还很不成熟,还没有接管百万以上人口大都市的经验。沈阳是我党最早接管的大工业都市,接管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卓有成效,给我党以后接管中心城市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948年9月,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看到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果断地发动了辽沈战役,同年11月2日解放了沈阳城。古城沈阳及其周围市县构成了我国当时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该城也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交通中心,成为第一个落到人民手中的百万以上人口的中心性大都市。因此,怎样接管好沈阳,使之成为支持解放战争的后方基地,并为我党以后接管大城市取得经验,具有决定性意义。党中央和东北局对此十分重视,10月下旬就完成了入城接管工作人员的选拔工作。1948年11月2日,4000名党政干部在陈云同志率领下,随攻城部队进入沈阳城,并立即着手接管工作。当天即成立了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陈云同志任主任,陶铸同志为副主任。军管会是军事管制时期沈阳市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统一指挥沈阳的接管工作。中共中央东北局制定了接管要达到的目的:“(1)完全肃清一切残余的敌人和散兵游勇以及任何进行武装抵抗的分子;(2)接收一切公共机关、产业和物资,并加以管制和监督;(3)恢复并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消灭一切混乱现象;(4)逮捕战犯及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没收那些应该没收的官僚资本;(5)建立系统的革命机关,建立革命的警察、法庭、监狱,建立物资及生产的管制机关与监督机关,建立临时的各界代表会。”由于以陈云同志为首的沈阳军管会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指示精神,认真吸取其它中小城市接管工作的经验教训,并能结合沈阳市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在沈阳各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使接管工作进展顺利,成果显著,全部接管工作仅用一个月就基本完成,并形成了一套接管大城市的宝贵经验。

我党接管沈阳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取了“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收方法。

各按系统:就是根据国民党在沈阳的各个不同的系统,军管会对口设立了八个接收单位(市工委在外),各单位负责接收与本部门相关联的系统。政务处负责接收原国民党的政务委员会、各省流亡政府、国立省立学校、文化机关等不属于市管的机构;财务处负责接收原国民党的物资调节局、银行、税局等财政系统;经济处负责接管原国民党的资源委员会、生产管理局、中纺公司、东北电力局等工矿企业;后勤处负责接收原国民党的第六补给区;铁路处负责接收原国民党的沈阳铁路局、中长路局、东北运输总局等;公安局负责接收市属党政系统、警察和特务系统;卫戍司令部负责接收“东北剿总”在沈阳的军事机关;办公室属秘书处性质,负责管理签发接管文件。以最为庞大复杂的经济处工业部的接管工作为例,可见“各按系统”接收的情况。工业部作为沈阳军管会经济处的直属单位,负责接收国民党在沈阳的四大企业系统,即资源委员会、资委会东北电力局、生产管理局、中纺公司。(1)资委会在沈阳有15个单位,其中有8个是直接生产单位,都是基本的工业精华,除机车车辆公司交铁路处接收外,其余如机器、冶炼、化工、橡胶各厂均由工业部接收。(2)资委会东北电力局,除接收东北电力局及沈阳分局和在沈的修理厂、材料库、营业所等单位外,原沈阳“中央电工器材厂”及抚顺电瓷工厂也由工业部接收。(3)生产管理局,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有工厂435家,全部由工业部接收,其中出租合营46家。(4)原国民党的中纺公司所属的沈阳纺织厂、沈阳染整厂和原生产管理局东北纺织公司所属的两家纺织厂及染织厂、帆布厂、纤维厂等5个单位均由工业部接收。经济处工业部总共接收机器设备12516台,动力设备1728台,运输设备2229台,职工7807人。其接收经过这样几个步骤:护厂、点交、复工、清理、调整和建立正常的管理机构。由此可见,这种“各按系统”的做法,好处在于保持原系统不乱,便于了解情况,人心安定,顺利过渡。

自上而下:军管会入城后,就立即发出布告,要求各原有机关、厂矿、学校等部门的最高主管人员,负责办理移交手续。如果第一级主管人员不在,则由第二级办理,依次类推,谁出问题谁负责。同时,通过我地下党组织了解的情况以及下面一般群众反映的情况,弥补自上而下的不足。这样做的结果,使原主管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关系,便于顺利、平稳、完整地交接。

原封不动:军管会通知旧职人员均按原有职务照常上班,政府部门只撤换少数头子(如市长、厅长、局长等),工厂企业只派去军代表,同时对已照常上班的职员、工人一律发放生活费10万元(东北币)。这样做起到了迅速复工、保障群众生活、安定人心的作用。

先接后分:军管会规定各接收部门只有接收权,而无使用权。所有资产除特殊情况经批准外,一律不准搬动,待全部接收后再统一分配。接收证件必须由军管会办公室统一印发,专人负责审查盖章,否则一律不准接收。这样做的结果,保证了令出一门,令行禁止,使整个接收工作有条理按计划进行。

二是首先抓紧解决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助于恢复秩序、稳定人心的一些关键问题。主要有:

宣传政策、稳定人心。沈阳刚解放时,人们对共产党的政策还不十分了解,存在许多疑虑;人心不稳。11月3日,军管会就立即发布了第1号“安民告示”,积极宣传我党的城市政策,告知市民,我们只对少数罪恶极大的反革命分子进行处理,只没收官僚垄断资本,使惶惶然的市民消除了疑虑,并积极协助我军接收。同时,作为军管会喉舌的《沈阳时报》于11月17日创刊,在创刊号上发表社论,号召“全体市民通力协助民主政府,自动保护一切公共设备建筑,检举一切破坏分子,帮助卫戍部队和公安人员恢复秩序,各安生业,建立新民主生活”。到处有报贩叫卖,深受市民欢迎。为满足知识青年对解放区书报的渴求,军管会入城时还携带了大批书报,有计划地散发、赠送给各学校、工厂、机关。同时,东北书店开始营业,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向全市广播,及时把党的政策、军管会的决定传送到千家万户,人心更加稳定。

恢复市政交通。军管会十分重视市政交通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11月3日,即沈阳解放的第二天,电业局就恢复送电,市内一片光明。4日电话通了,5日邮电把沈阳与全东北连在一起,6日电汽车恢复运行,自来水开始供水。接着安沈、沈抚铁路相继恢复通车。同时,军管会还规定12月1日——15日为全市清扫突击期,全市人民都发动起来了,清扫垃圾、粪便,使街道市容为之一新。

商店复业、稳定物价。军管会认真执行我党保护城市工商业的政策,召开了有120余位工商界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帮助他们解除了顾虑。11月3日,南市场、北市场的商店相继开始营业,顾客盈门。11月10日,商业中心中街的商店已部分开业,太原街小市场也生意兴隆。同时为了稳定物价,军管会于11月8日,按金圆券急剧贬值的实际市价,以100(东北币)比1(金圆券)的比值,收兑了伪金圆券与伪流通券,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深受市民们的欢迎。另外,为了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规定沈阳市的粮价高于外地,从而使外地粮食源源不断进入沈阳,粮价也稳中有降,人民生活有了保障。但是,在税收问题上因缺乏经验出现了“因小失大”的现象。由于我们带的税务干部太少,又担心旧职人员贪污,最初一个时期税收中断,造成损失约一百亿(东北币)以上,这就为其它城市提供了一个教训,即在我税收干部不足时,一般旧税务人员可以暂时利用一下,使税源不断,然后再逐渐训换旧人员。

机关工厂复工、妥善解决工资问题。广大市民人心稳定之后,机关厂矿纷纷复工,从11月4日至11日,已报到上班的人数达19万人,这里面不仅有工人、中下级职员,也有原国民党的高级职员,包括国民党军队及联勤系统的将官、国民党资源委员会系统的高级技术人员等,可见我党政策的感召力。机关照常办公,当朱其文市长走进沈阳市政府这座棕色大楼时,原机关的130余名职员全部到位,档案完好无缺,办公文具都是干净的,人民的市政府已经开始工作了。与此同时,军管会还立即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工人、职员的工资问题,除了给职工每人发10万元(东北币)生活费外,还于11月份采取发给临时工薪的办法。临时工薪基本上按国民党的薪金等级,每人每月80-400斤米不等。工资问题的解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小西区政府的一个旧下级职员领到军管会发给的工资后,他的老祖母哭着说:“想不到还可以吃到高粱米。”市立二中教务主任说:“国民党在时,我们10月份的薪金还没领到手,粮食早没了。正在困难的时候,解放军来了,就发给‘生活费’。”就业和工资问题的解决,极大地调动了工人、职员们的劳动生产热情,他们把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化作了冲天的干劲,进行忘我的劳动,努力增加生产,支援前线。沈阳纺织厂的工人们捐献器材,努力提高产量,复工头一个月就创造该厂有史以来的最高月生产纪录。被服总厂、橡胶厂员工,决心完成百万双军鞋,支援子弟兵,28家私营被服厂也努力生产,赶制解放军军衣。不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军工厂全部开工,各单位产量成倍增长,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迅速处理散兵与疏散弹药。沈阳是一个后方基地性质的大城市,原国民党的军政机关众多,人员复杂,我军一进城就碰到散兵游勇的处理问题。当时沈阳街头的散兵游勇不下4万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卫戍司令部从11月5日起,抽调近百名得力干部,先后成立了散兵收容所30个,军官招待所6个,1个解放团,2所医院。对被收容者进行教育,愿意回老家者发给路费,愿意带罪立功者收编到我军部队中,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原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的弟弟说:“过去我狗仗人势,放下武器后,解放军对我很宽大,使我感激不尽,蒋介石一定失败,谁也不愿意跟他干了。”另外,沈阳还是国民党重要的战略补给基地,无数弹药装车待运,沈阳解放后,敌人多次派飞机来轰炸这些弹药,军管会对此十分重视,迅速组织人力、车辆连夜抢运,把弹药都疏散到了安全的地方。

对旧警察和在押犯的处理。原国民党沈阳市警察局辖11个分局,机构庞大、人员成分复杂,接管难度较大。沈阳军管会对旧警察的处理办法是,交出武器后,照旧上班工作,交通警立即上岗,消防队各守原位,户籍警也继续留用,对刑警、武警等则集中教育后予以遣散。但是,沈阳对在押犯的处理有一个教训,入城部队打开监狱释放了所有犯人,结果带来了许多不该发生的问题。据解放初期破获的盗匪案件统计,被释放的惯盗惯匪作案占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为其它城市的接管提供了借鉴,即对政治犯经审查可以释放,对刑事犯则不能立即释放。

三是要有称职的接管干部和经过训练的卫戍部队。

沈阳接管工作的成功,是与接管干部领导有方和卫戍部队的保障有力分不开的。以陈云、陶铸同志为首的军管会干部久经革命考验,具有相当成熟的革命工作经验。此次接管,在外交、金融、物价、治安等重大问题上都有思想准备,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接管中遇到的新问题,也能冷静分析,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加以妥善解决。他们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执行党的城市工作政策,为做好接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接管工作中,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卫戍部队是非常必要的,沈阳接管过程中卫戍部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准备仓促,沈阳卫戍司令部本身人员太少,而且都是从各野战部队临时抽调来的,没有建制完整的部队,因而最初几天没有很好地起到保障作用,不能完全满足各接收系统的紧急需要。这就为我党以后接管大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即在接收大城市时,除一般卫戍部队外,还需要有部分的机动兵力,以便随时派出保护接收了的厂矿、机关;卫戍部队应该由建制完整、有纪律、有觉悟的部队来担任。根据接管沈阳的经验教训,陈云同志建议中央在各战略区组织接管大城市的专门班子和专门的卫戍部队,以便依次执行接管任务。

四是待解放城市的地下党组织,应全力组织市民、工人、学生协助做好接管的准备工作。

沈阳的地下党组织,为使沈阳尽快顺利地回到人民怀抱,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解放战争初期,在我军撤出沈阳时,我党为了坚持沈阳的地下斗争,留下了一批干部,“由金人、李正风同志负责,组织秘密市委,1946年成立城工部”,1948年4月又成立沈阳市工委。“他们在十分艰险的环境中,进行公开的、秘密的、武装的、非武装的斗争,在群众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开展了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统战工作,以至深入敌人内部,进行争取、瓦解工作。”如沈阳解放前夕,地下党负责人曾亲赴国民党一三○师师部,与师长王理寰谈判,从而一枪未放打开了沈阳北大门。又如解放前夕,“当时地下党的边兆祥、董国政等同志领导保护市政府,调查资财,联络人员,锁上了所有的门窗,并加封条,将全部钥匙投到铁柜里,经历了三天三夜的突击工作。”正是在地下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下,才使得绝大部分机关、厂矿、学校等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沈阳接管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党中央和东北局的高度重视。1948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布了《关于接管沈阳的经验简报》,不久又发布了《关于接管沈阳经验之补充报告》。12月24日,中共中央向全国解放区批转了陈云同志关于接管的经验,这就为其它大城市的接管工作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成功范例,从而促进了各中心城市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接管北平、天津前夕,中央军委曾致电聂荣臻、薄一波、叶剑英、黄敬,指出:“此次接管平津影响中外,你们务必办到如同沈阳、济南那样接收和管理成绩,不要落在沈阳、济南之后,不要重犯接收石家庄初期所犯的那样的错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接管工作基本上都是参照沈阳的成功经验进行,同时吸取了一些教训,从而把这些大城市完整有序地接收到人民手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我党对沈阳的接管工作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探索出了一套接管大城市工作的宝贵经验,对以后大城市的接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沈阳的成功接管还充分体现了我党的非凡才能,我们不但能管理好农村,同样也能管理好城市,从而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所预言的“共产党即使占领城市也不能管理好城市”的谬论,在我党领导城市工作的史册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为我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奠定了一块牢固的基石。

标签:;  ;  ;  ;  

论我党接管沈阳的成功经验及其指导意义_沈阳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