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化疗进展论文_罗桃

结直肠癌化疗进展论文_罗桃

(广西田阳县人民医院 广西百色 533600)

【摘要】随着近几十年来结直肠癌化疗研究进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所取得的效果十分鼓舞人心。通过化疗不但能够让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得到有效降低,而且还能够让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得到进一步延长,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结直肠癌化疗进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化疗进展;辅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003-02

结直肠癌发病率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范围中排名第四,其癌症相关死亡率排名第二。而在我国,据2005年的肿瘤发病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基于十万人的基础上,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为26.89%,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四;死亡率为12.83%,排名第五[1]。以当时我国人口普查的13亿为基准,代表在2005年,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约为35万人,由该病死亡的患者约为16.6万人[2]。而化疗作为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研究进展不仅仅关乎着众多结直肠癌患者的命运,同时对整个医疗行业的肿瘤治疗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患者资料分析

回顾性的分析我院近期所収治的4例行胃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检查等。4例患者中,2例胃腺癌姑息化疗、2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年龄最小者为65岁,年龄最大者为73岁,平均年龄为68.5岁。

2.结直肠癌化疗研究进展

2.1 术后辅助化疗

由于结直肠癌通常会在手术治疗后两年,因出现血行转移而在此复发,因此能够将患者体内微小的转移病变消除掉的术后辅助化疗,能够让结直肠癌的复发率得到有效降低,促使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得到提升[3]。经过近几十年来的不断研究,国内外临床实践结果一致认同了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实施了肿瘤根治手术治疗之后,需要给予患者辅助化疗,通过辅助化疗能够让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升15%~20%[4]。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进行辅助化疗治疗过程中,可以选用单药化疗,同时也可以选用两种药物结合化疗;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如果检测出存在复发风险因子,临床建议患者也使用辅助化疗,通常可选用单药化疗[5]。

常用的化疗药物:在结直肠癌化疗领域中,5-Fu是近几十年来最为常用的一种重要化疗药物。它能够对胸腺嘧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促使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得到有效阻止[6]。将5-Fu和醛氢叶酸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联合给药能够让5-Fu与胸腺嘧啶合成酶之间的结合得到一定程度加强,从而促使5-Fu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5-Fu药物化疗和常规化疗一样,同样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其会减少中性粒细胞、抑制患者肠道反应和手足感觉[7]。据相关研究显示,5-Fu毒副作用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其给药方式,如果在化疗期间,每周连续五天给予患者负荷剂量,持续给予患者用药四到五周后,则有很大的概率会发生毒副作用;而如果通过静脉泵注射的方式,持续给患者静脉给予5-Fu,则其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会出现显著降低,不过手足感觉障碍还是会出现[8]。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持续静脉给予患者5-Fu,并不会提升患者的治疗费用或让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甚至还有些研究结果明确表明,对患者进行静脉给药,其疗效对比快速符合给药更加显著。

辅助化疗方案:随着日渐增多的新型高效化疗药物,让临床医生在化疗方案的选择上,更加广泛。不过不管方案有多少,其选择原则依旧是尽可能的获得最大化的疗效和最小化的毒副作用。因此,相关临床医生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对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充分了解,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到循证施治。

2.2 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新诊断结直肠癌患者中,转移性结直肠癌所占比例约为25%,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出现转移性复发的概率约为30%[9]。一些独立性转移的肝或肺癌患者,能够运用手术的方法将病灶切除,但是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依旧是最为主要的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方案。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化疗,能够让患者生存期平均延长两年。目前的临床实践表明,运用两药联合化疗方法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其化疗疗效相对于单药化疗疗效而言,要更加显著[10]。近段时间中所报告的,运用5-Fu持续静脉给药,结合FOLFOX或伊立替康联合治疗结直肠癌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都在二十个月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线化疗方案:奥沙利铂联合5-Fu/LV(FOLFOX)方案、伊立替康联合5-Fu/LV(FOLFIRI)方案或奥沙利铂联合伊立替康(IROX)方案来对患者实施联合给药,这种联合化疗方案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上较为适用。在一项多种药物临床试验中,其结果证明了FOLFOX方案的化疗疗效,不但比伊立替康联合5-Fu的给药化疗效果更佳显著,而且也比奥沙利铂联合伊立替康(IROX)方案更加显著,不管是在肿瘤反应率,还是在总生存时间上,亦或是疾病进展时间上,其效果都更加显著[11]。FOLFIRI方案与FOLFOX方案之间,二者的疗效基本相似,因此一直以来始终在一线化疗中得到广泛使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对二者进行选择时,一般能够以毒副作用为依据来进行选择[12]。针对于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优先选择FOLFIRI方案,而FOLFOX则更加适用于合并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这样能够让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的毒副作用得以减轻。

2.3 靶向治疗进展

据相关研究显示,表皮生长因子(能够对表皮的生长和角化起到直接刺激的作用,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过表达及疾病进展等,均都与放化疗耐受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主要针对于EGF受体,二者的特性联合之后,能够以抑制与EGF受体联合的酪氨酸激酶来让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渠道遭受阻断,从而对癌细胞的增长和繁殖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促使癌细胞死亡,让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形成得以减少[13]。

临床上CRYSTALⅢ期研究中,FOLFIRI和西妥昔单抗联合,作为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方案,能够让PFS、生存时间以及手术切除率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该研究还对K-ras突变所可能造成的疗效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虽然就目前的临床实践研究而言,有关于分子标志的研究非常之多,但是只有K-ras突变状态预测EGFR单抗疗效在临床上进行了真正应用。不过抗EGFR单抗疗效,和所检测到的表达水平并没有关联[14]。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目前还尚无定义,有学者认为是因为目前检测敏感性原因,也有部分人认为可能是EGFR和配体间的亲和性原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最为主要也能够明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EGFR信号传导通路的复杂性[15]。由此可见,在分子标志的各种实验和论证过程中,不能够单单只是关注于靶分子,还需要对整个信号传导通路或者整个药物代谢渠道进行综合性研究和分析。

3.讨论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的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以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等方面,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升,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随着日渐增多的新型化疗药物,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等组成的一系列化疗方案,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改善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无病生存期以及缓解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毒副作用。由此可见,随着结直肠癌化疗逐渐发展成规范化及基于分子靶向的个体化治疗,最终将为广大的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收益。

【参考文献】

[1]房敏,张红弟,蔡宏宇,等.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FOLFOX化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12:13-16.

[2]张冰,李志霞,张树荣,关山,张开通,王宇.187例Ⅱ期结直肠癌预后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及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15:4285-4289.

[3]巴一.2012年NCCN指南结直肠癌新辅助及解救化疗方案变更与解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09:716-719.

[4]黄佳莹,张文.基因多态性预测结直肠癌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J].肿瘤,2010,02:164-169.

[5]巴明臣,崔书中,骆福添,欧阳文伟,唐云强,吴印兵.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07:725-730.

[6]王吉林,唐洁婷,房静远.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肝脏局部化疗对术后肝转移及生存率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0,08:615-620.

[7]冯觉平,方静,袁响林,李敏,王亚萍,骆曼.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J].肿瘤,2010,10:865-869.

[8]季楚舒,何义富,胡冰,王刚,姚艺伟,陈健,单本杰,孙玉蓓,王勇,江丰收,胡长路.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J].肿瘤,2010,10:870-874.

[9]闫晓红,刘尧,汪华,耿熠.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03:9-11.

[10]黄立勇,潘杰,卢星榕,池畔.miR-196和HoxB8与结直肠癌Folfox4化疗敏感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01:35-40.

[11]潘永勤,焦根龙.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02:270-274.

[12]朱峰锋,司马辉,赵军.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在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应用的新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11:1360-1365.

[13]杨冬阳,黎莹,刘建化,江韦韦,马冬.晚期结直肠癌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12:1815-1818+1830.

[14]刘俊宝,张育荣,屈涛,史书萍,邵竹筠,杨婷婷,汤海舰,王楠,刘伟,高春会,崔成旭.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选择[J].中国肿瘤临床,2013,23:1464-1467.

[15]许炜茹,张青,富琦,徐咏梅,于洁,杨国旺,王笑民,许金,王皓.升血汤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06:2230-2232.

论文作者:罗桃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  ;  ;  ;  ;  ;  ;  ;  

结直肠癌化疗进展论文_罗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