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proBNP及cTnI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论文_张然 田领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肾脏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 方法 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差异。对56例观察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NYHA)分级Ⅱ级为A组、Ⅲ级为B组、Ⅳ级为C组,观察4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中A组、B组、C组患者比较,心功能越差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越高(P<0.05)。 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并且心功能越差其表达水平越高。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N末端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I;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情况下,由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因而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充血,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病因是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心功能变化,临床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液体潴留、乏力等[1]。NT-proBNP是BNP激素分裂后的无活性末端,半衰期较长,能准确反应心功能受损程度[2]。cTnI是心肌细胞急性损伤的重要血清标志物,可作为心肌微小损伤的早期标志[3]。本研究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的不同,并探讨观察组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2014年0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5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无家族遗传史,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4],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40~78(59.13±10.89)岁,体质量(71.20±8.34)kg。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40~76(58.26±10.69)岁,体质量(71.54±8.65)kg,血脂、肾功能等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2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56例患者中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NYHA)分级Ⅱ级为A组20例、Ⅲ级为B组17例、Ⅳ级为C组19例,A组、B组、C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分别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0ml,所取血液标本均静置30分钟后以2000转/min离心20min,分离血清标本备用。NT-proBNP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定量测定(即ELISA法),cTnI酶联定量检测法测定。所有检测方法和步骤均严格按照相关的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观察组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比较差异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NT-proBNP、cTnI水平比较 2组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NT-proBNP、cTnI水平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有冠心病、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疾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5],在我国心血管病人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患病总数目前已达2.3亿,平均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脏疾病,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病的患者有350万[6]。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BNP相比无生物活性,半衰期较长,不受生理因素的影响[7],相关研究发现,NT-proBNP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NYHA)分级呈正相关性,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性,NT-proBNP比BNP更能客观准确及较早的反应心功能[8]。岳燕军等[9]研究发现,NT-pro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hs-CRP随心功能分级升高,二者联合应用能准确反应心功能,并且hs-CRP水平可以反应NT-proBNP水平。本研究发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NT-proBNP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并且心功能越差,其表达水平越高,这与先前研究结果一致。吴华芹等[10]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现NT-proBN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明显改善。

总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是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对于其诊断可以结合症状检测NT-proBNP、cTnI水平,对于临床上治疗和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敏瑜,刘菁,辛福顺等. 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血浆肌钙蛋白I、hs-CRP检测的意义[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4):379-381.

[2]陆海灵,龙运玲,彭湘南等.心力衰竭与脑钠素C反应蛋白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关系[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84(1):149-161.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论文作者:张然 田领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NT-proBNP及cTnI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论文_张然 田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