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优先关注”四道阳光指引着落后学生的心、宽容、尊重、鼓励和赞扬_后进生论文

教师的“优先关注”四道阳光指引着落后学生的心、宽容、尊重、鼓励和赞扬_后进生论文

教师的“优先注意力”——通向后进生心灵的四缕阳光 宽容 尊重 激励 赞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注意力论文,后进生论文,宽容论文,心灵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注意力这个词本来是心理学词汇,引用到人际关系上,指看待人的辩证法。教育上则体现为师生关系。所谓教师与学生关系,实际上是从属于社会“人际”观的一部分,并且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纲纪”之说乃传统文化及全社会的核心价值,所谓“纲纪”指三纲(君臣、父子、夫妇)和六纪(父、兄、族、舅、师、友),已经作为社会铁律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师道尊严”就是这种铁律下的产物,这是今天研究教育的学生观不可忽略之处。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学生?本文拟就教师的优先注意力方面提出四个观点。

宽容——教师优先注意力的基础。传统文化的一个致命的要害是圣贤式“完人”观,并且有“存天理、灭人欲”和“非礼勿X”的种种行为律令,这就是不宽容,其结果是弄得一个人一辈子都在“作不完的检讨,挨不完的批评”中度过。追求“完美”中带来的精神上的压抑,最后是绵羊式的平庸,虽然门门功课100分,在学校惟师惟书,进入社会惟上惟书,要想有大作为几乎不可能。据说大连取消了“三好生”,应该说是一个否定“完人”教育观的大无畏壮举。

当然,宽容还有更深一层意义,即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相关,因为宽容还是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发挥的土壤。记得1998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两个最高级的学术机构联合召开“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学术研讨会,安排了12个大会报告,我作为唯一的教育报告人,提了一个问题:“专家统计立国35年就能拿诺贝尔奖,中国为什么建国50年还与诺贝尔无缘?”其中之故,我认为与中国传统教育向来缺乏宽容相关,导致教育思想熄灭了创新因子,如考试中标准性答案,讲课中确定性结论,作业中唯一性解法都是证明。

近两年,笔者担任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课程,在讨论“完人”观时,提出一个肤浅的看法:“与其教一个完美的庸才,不如教一个不完美的天才”。古今中外,凡是天才几乎都是不完美的,因为天才总是与创造性联系在一起的,创造就是对传统的突破或者说反传统,因此,用传统的“完美”尺度衡量,怎么样都不可能完美。诺贝尔奖得主之类的天才们,如果没有对现成理论的怀疑、批判、否定,就不可能获得这项人类最高智慧的奖赏。

尊重——教师的优先注意力的核心。宽容的背景是尊重,因为需要尊重所以才有必要宽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许是教师的基本功。后进生的自卑导致他有比优秀生更加强烈的自尊心,不过他常常把自己的自尊心隐蔽起来,而这恰恰是教师点燃后进生发奋努力走向成功的导火索。

1.几乎所有的后进生的内心世界都渴望被尊重,而日常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的是自卑、怯弱、冷漠、消极、防御甚至敌视;在所有的活动中,他们习惯的是预期失败,只能把自己的自卑紧紧地掩盖起来。

对于学生这个群体,这种尊重应该放在哪里?我觉得应该放在“生命”层次来看,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面对的都是一个正在成长和发展的生命。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把自然生命纳入了议论中心,过去我们憎恨老虎所以有武松打虎,今天划出禁猎区保护老虎,就因为老虎是生命的一种,在生态平衡中,有一席之地。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对我们人类自己的幼小生命不予珍惜爱护呢!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的赞美,是我们对学生群体发自内心尊重的理由之一。

2.从发展学看,学校教育仅仅是一个人的非常短暂的一瞬,分数和成绩仅仅是衡量一个人的片面尺度,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远远不是分类或成绩能够测量的,学生的未来是个很大的不确定空间,还有许多机遇在等待他走向成功。今天的表现欠佳,并不能说明他的未来也是欠佳,一百年来的诺贝尔奖得主的中小学成绩统计,成绩保持在前十名的很少,最后几名还大有人在。中国近20年改革开放出了30名亿元富翁,1994年的统计中得到两个70%,农民占70%,由于成绩不好只读到小学毕业的占70%,虽然其中有不正当行为,但也不都是非法致富。

3.众所周知,当代关于人的智力有多种分析方法:一如现代心理学的七分法,如数理逻辑、语言发展、人际交注、空间感知、艺术悟性;二如斯腾伯格《成功的智力》中的三分法: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三如智商、情商、逆境商、道德商等。目前的复述性考试,在所有的分析法看来,仅仅是对其中的一种测量,凭什么以偏概全呢?并没有考出一个完整的学生。对于发展中“人”的认识,教育科学还显得十分肤浅。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摈弃凝固的“后进”观,树立“等待成功”观,并且在二者之间理直气壮地划上等号。

激励——教师优先注意力的指向。激励是成功的先导,成功是走向自信的阶梯。由于成功将带来欢乐的情绪,是人生的一种积极体验,是后进生心底里的微弱愿望,如何让这个“微弱”放大,如何让“微弱”发光,在教师手中,另外一种强大的武器是激励。

激励来自教师的友善,厌恶对象或鄙视后进生,自然谈不上激励。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总是要自在激励的前沿,牵引全体学生走向成功。

激励来自教师的信任,教师的信任将得到学生信任的回报。激励拒绝愤怒,因为愤怒不过是动物最原始的本能。只会愤怒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那么,如何激励学生?还是以前的那句话:“教育是一种活动”,在活动中考察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从努力和进步中发挥激励的功效。对此,许多教师做出了宝贵的经验,他们几乎是随时随地地注意呵护后进生的点滴努力或进步,例如批改作业时,不是简单地打勾打叉,而是用文字沟通与学生对话,有热情洋溢的;有规劝提醒的;有严格要求的;有安抚鼓励的,例如:“充满想象力,这是我看到的最好描写;真让老师感到意外,文章最后的结语竟这么漂亮;我高兴地看到,您的字比以前工整多了;我的经验是验算常常可以拿高分;其实您的潜力还很大;努力的背后是成功;您的进步是老师的快乐;再加一把油,我预感下次有更大的进步;在挫折面前低下了头,就等于战场放下武器;这种解法,连我都没想到,真棒”等,学生在这些文字背后,感觉到老师期待的内心世界。

激励孕育在尝试之中,国外的控制论研究教育,特别重视尝试教育,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的一项卓越贡献。人类认识事物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他人的告知,那些是对的和那些是错的,二是自身的尝试,其中从错误经验中归纳,是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之一。现在青少年成长中常常是尝试剥夺,犹如温室之花结果经不起风雨。如果说中西教育有一个重大差异,那么,鼓励尝试就是西方最明亮的光点。

赞美——教师优先注意力的表达。从美学角度看,欣赏美并不简单,美的存在需要对美的感知能力,中国的写意手法与西方的写实手法即使表现同一意境,欣赏者的感受却不一定相同,例如画月亮,中国水墨画是用“烘云托月”间接表达(现在已经可以用数学证明其科学性);西方是用线条勾勒直接表达。这证明,感受经验的不同,对认识事物可以带来巨大差异。

对于学生包括后进生的“美”何曾不是如此,如同只有懂得美丽的耳朵才能听懂美的音乐,只有识得美的眼睛才能看出美的图画一样,只有美的心灵才能欣赏美的生命,善待后进生就是善待生命。

在锦上添花与雪里送炭之间,一般人常常选择前者而忽略后者,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同样如此,但是在转化后进生中,需要倒过来做,即多给后进生雪里送炭,其方法就是赞美,可惜,我们的教师偏偏对后进生特别吝啬,他们被内心的“烦”和“累”的情绪所支配,看到后进生做错事立即怒火中烧,陈见和厌恶成为这些教师的先导,自然,赞美也荡然无存。

如果教师对后进生的过失,转换为“等待成功”,并且这种“等待”不是静止地被动地消极地等待,而是动态地主动地和积极地发掘,一旦出现小“成功”立即予以赞美,那么,效果是不难见到的。回想小孩学说话的过程,回想孩子学走路的过程,哪样不是家长的赞美声音的结果呢!赞美,满含着期望;赞美,寄托着心愿;赞美,意味着引导;赞美,送达着催促。几乎可以说,赞美,是教师转变后进生的一种有力的手段。赞美可以有以下方式表达:

一种是赞美过程,不过多看重结果。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那怕是微小的、点滴的,哪怕是别人可以轻易做到的。当然还要创造一种环境,给他成功的机会,这个环境是什么?是活动,教育是一种活动,这个基本意义常常被忽略,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英语学习中最大的乐趣是活动,填色彩,做游戏,做表演,唱歌曲,朗诵诗等等都是活动,别的学科也是如此,有活动才有机会发现或发掘后进生的“成功”;有活动才能让后进生“无意”表现自己的成功。

另一种是赞美努力,不过多看重成功。日本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于努力的赞美,要大大超过对结果的赞美,特别对努力中的忍耐和坚持,教师给予的赞美最多。为什么呢?因为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个人意志的锻炼,是任何人获取成功中的必要品格,传统教育讲究培育学生的“知、情、意、行”十分可取。让后进生在努力中学会坚毅,在努力中懂得艰辛,在努力中战胜挫折,在努力中克服焦虑,对于任何人都是宝贵的不可或缺的一课,因为努力,是人生踏上自信的第一步阶梯。

说实话,教育同时蕴涵着两种对立的效果:既可以教会学生自信;也可以教会学生自卑,既可以教会学生坚忍不拔,也可以教会学生无能为力,后进生的“无能为力”是学来的,而不是天生的,是认定后进生“无能为力”的教师,不知不觉地教会了他们无能为力。

美国心理学会甚至认为“无能为力”是20世纪提出的划时代的理论,他们的科学实验说明,为什么许多人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不是终止就是退缩,不是放弃就是逃避。他们的科学实验同时证明,由于杜绝“无能为力”,另外一些人却能够用黑暗去点燃光明,在绝望中获取希望,从死亡中孕育生命,而这一切都是努力创造的奇迹。

也许,我们各个教师之间的差别只是一点点,但这一点点差别却有差异极大的效果。小小的差别就在于我们的注意力的选择:是积极的还是消极二中取一的选择;是激励学生还是鄙视学生的二中取一的选择。面对一个后进生,我们的注意力只有一种选择。亲爱的老师,我们的同学正在等待。

标签:;  

教师的“优先关注”四道阳光指引着落后学生的心、宽容、尊重、鼓励和赞扬_后进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