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_王传术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_王传术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 150040

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更好地帮助学生面向社会,做出自己合理的职业选择,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充分创造培养条件,促进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对于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学校应高度重视,认真规划,妥善安排,通过外出调研,到企业顶岗学习,对外交流等形式为职业指导人员的学习深造提供条件,并认真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者的考核和职称评定工作。帮助大学生科学的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咨询者制定求职策略,并制定行动计划,顺利地走向职场与社会。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就业指导部门已普遍成立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被重视,各高校都已成立了就业指导部门,并开设课程加以辅导。同时,部门内部软件及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另安排有专业指导教师,已逐渐成为学校系统中的固有部门。

(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困难

作为成立时间较短的部门,就业指导工作还不被大多数大学生了解,即便开设了相应课程,学生也会因学分较少而不去选择。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听取前辈及家长的建议,鲜有学生主动申请指导或接受指导建议,这也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不及时

目前,各高校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基本集中在毕业年级,时间相对滞后。多数学生认为,大一、大二时接受就业指导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更有目标性。大四的学生已经进入了毕业就业的阶段,忙于答辩、实习,并无余力接受就业指导。

(二)就业指导人员配备不科学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多为在校教授、讲师或辅导员,专业人员配备少,因此提供的专业信息也很少。另外,就业指导人员中的年龄分配也不科学,多为经验缺乏的年轻人员,故不能给予大学生全面的指导意见。由于就业指导工作刚刚开展,相关人员的专业要求并不具体,导致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背景多不一致,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的专业背景的人员并不占多数,因而,所提供的建议必然是不专业的。

(三)就业指导方式不全面

多数高校中的就业指导还停留在公选课或者讲座的阶段,进行大规模的集体性指导,并未开展个体化指导。这导致只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学生个性化问题却没有机会得到指导。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目标不同,所需的就业指导方向就相应不同。并且,由于就业指导的方式不全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低,这就给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障碍。

三、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当下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有着各方面的原因,是高校、社会、大学毕业生综合原因的结果。

1.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明确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很多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盲从性,上学时没考虑学什么,如何学,怎么学能够更好的培养自己,从而对将来有所帮助,没有考虑去哪些行业做什么工作,自己心仪的工作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应聘,学生们往往都是到了快毕业时到处乱投简历,缺乏对整体的规划。

2.盲目自信,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找工作是个双向选择,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盲目追求职业带来的收入、待遇、社会地位,对自己认知不够清晰,对工作要求过于理想化。但是社会是现实的,单位希望招聘到优秀的人才,而毕业生希望有好的就业单位,对现实薪资职位不满,从而消极求职,不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想一步登天。双方的选择不对等导致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片面追求专业对口,忽视“德才兼备”

部分大学生认为如果找到的工作并不与专业对口,那大学期间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就浪费了,并不了解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如何与工作实践接轨。另外,大学生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是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4.独立意识淡薄,缺乏创新创业精神

许多学生都想凭借父母、亲戚、朋友关系寻找好单位,并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许多大学生一找到工作,就觉得万事大吉,仅仅是简单地在岗维持,缺乏主动工作意识,最终因为不能为单位创造出更好的局面和工作业绩而丢失工作。

四、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措施

严峻就业形势将进提升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面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制约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进而开创我国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

(一)树立就业指导工作新理念

大学生职业观的养成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对就业指导进行长期性、系统性地规划,树立新的理念,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具体如下:大一的就业指导重点培养专业与职业匹配意识,教育他们对专业、适合的领域及该领域需要哪些技能等有较深刻的了解;大二期间的就业指导侧重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和提升自我规划、自我设计的能力,帮他们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大三期间主要进行职业技能和择业观教育,结合就业形势和政策,提供实践机会,训练技能技巧,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行职业定位;大四时重点进行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顺利走出校门,正确步入职场。

(二)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要求高校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就业指导队伍,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1.建立数量充足和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增加就业指导队伍人数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各高校可通过有效的选拔,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且热爱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充实到队伍中来,或者引进与招募社会上就业指导专业人士补充到队伍中去。2.优化就业指导队伍结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应坚持专兼职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的策略。其中,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负责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和日常性工作,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和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还可以邀请校外的专家、企业负责人、校友参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点创业实践。3.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就业指导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心理、社会、法律等多学科,可结合就业指导岗位需求和特点,制定人才选聘标准,选拔优秀人才进行赴外交流和进行继续教育,提升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业务层次,实现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

(三)丰富和优化就业指导工作内容

高校应根据学生实际、人才需求和社会需要优化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具体内容如下:1.进行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政策的有效解读能够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工作,顺利就业;法制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2.进行择业观教育。通过择业观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定位、理性择业,号召大学生响应国家政策,发扬奉献精神,到西部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3.指导就业信息和就业技能技巧。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报纸、招聘会、电视广播等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并结合自身专业和爱好选择匹配的岗位,同时加强对面试技巧、求职礼仪等方面的点拨和训练,提升自身内涵,增加就业机率。

五、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只有经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大家都来关心、支持、理解这项工作,才能真正使就业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涛,许海川.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分析[A].魅力中国,(2015).

[2]李玉侠,宋国双.调整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

[3]中国青年报,2015-03-30.

[4]肖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论文作者:王传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_王传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