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对比论文_王岩岩

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对比论文_王岩岩

鸡西市妇幼保健院 1581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电切术,B组行刮宫术,对比效果。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90.70%,B组为74.42%,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腔镜下行电切术可以有效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可推广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刮宫术;电切术;宫腔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ysteroscopic resection and curettage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86 cases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B group,each group of 43 cases.A group underwen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group B underwent curettage,contrast effec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 group was 90.70%,B group was 74.42%,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hysteroscopic resec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Key words]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curettage;transurethral resection;hysteroscopy

异常子宫出血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体征及症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经期中的出血量异常、经期长度异常、经期规律异常及月经周期频率异常等,该病多发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女性,属于宫腔镜妇科检查中常见的适应证[1]。本文分析了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2.6±5.5)岁。所有入选对象均经临床确诊为异常子宫出血,病程2个月~7年,平均病程(2.7±1.9)年,出血原因包括子宫内膜异常增生27例,功血32例,内膜息肉59例,子宫肌瘤31例,部分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两组出血原因、病程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宫腔镜实施手术治疗,手术均安排在月经3~7 d后进行,对于出血不止的患者,则明确病情后立即进行手术治疗。A组为电切术,B组为刮宫术,治疗方法如下:A组术前12 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或导尿管放置在宫颈管中,以扩张宫口,确保10号宫颈扩张仪器可以顺利通过宫口。麻醉成功后在电视监视下冲洗宫腔,利用宫腔镜观察宫腔内部形态后确定切除方式与范围,包括切除部分子宫内膜、息肉、肌瘤等,切除后进行电凝止血。术中将膨宫压力保持在8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灌流速度为250~350 ml/min;术中电极切割功率为70~80 W,凝固功率为50~60 W。B组术中取截石位,麻醉后常规消毒及铺巾,完成上述操作后在阴道中置入窥阴器,宫颈暴露后将宫腔镜插入到宫腔当中。术中膨宫压力及灌注速度与A组相同,注入膨宫液的过程中对子宫壁、子宫角、子宫开口及宫底等部位进行检查,了解异常病变后行刮宫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2] 如治疗后子宫肌瘤及内膜息肉患者的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恢复正常,功血患者无月经、月经量明显减少或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则为治愈。如治疗后子宫肌瘤及内膜息肉患者的月经量减少,功血患者的月经周期稍有缩短,月经量减少,则为有效。如治疗后患者阴道出血量较多或持续流血,肌瘤增大,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90.70%,B组为74.42%,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宫腔镜融合了医学领域最新的传导技术、光源技术及成像技术,在妇科宫内疾病及异常出血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在宫腔镜下行电切术能够对子宫内膜形态及宫腔病变范围、外观、大小等进行细致观察,同时可在直视下刮宫,有助于避免盲视刮宫所引起的并发症,如子宫穿孔等[4]。另一方面,行刮宫术时可能会对子宫生理解剖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研究采用了宫腔镜对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A组在宫腔镜下行电切术治疗,B组在宫腔镜下行刮宫术治疗,结果证实A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70%,而B组仅为74.42%。提示在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时采用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刮宫术。在宫腔镜的直视下利用电切刀将病灶切除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热效应对病灶组织产生破坏作用,使切除部位的组织纤维产生瘢痕化的趋势,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如此一来,就能够明显减少阴道出血量。此外,行电切术还能够避免对子宫生理解剖结构造成影响,有助于恢复子宫功能,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有效治愈子宫异常出血[5]。本研究再次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在宫腔镜下行电切术可以有效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应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子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1):801-806.

[2] 孟炜,祖菲亚,丁岩.B超结合宫腔镜在无症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27-4328.

[3] 冯苗,李素春,吴穗妹,等.三维阴道超声检查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2):1039-1042.

[4] 韩红敬,刘媛琴,关菁,等.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42例临床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6):405-408.

[5] 刘木彪,侯桂玉,何援利,等.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术后及远期疗效观察.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5):687-690.

论文作者:王岩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对比论文_王岩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