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庞国阔 丁春月
【摘要】目的:探讨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于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四川省医人民医院的88例AMI行急诊PCI 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冠脉灌注良好,观察组术后冠脉无复流。比较两组AMI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对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AMI患者的冠脉内血栓、TIMI 血流 0 级、Killip 分级> I 级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AMI患者的侧支循环良好及室壁运动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AMI患者的CK-MB和CPK 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AMI患者的血糖和CRP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Killip分级>I 级、TIMI 血流0级及糖尿病等因素经logistics 回归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与冠脉血流、心功能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AMI患者;PCI术;无复流;危险因素
AMI是一种心肌坏死性疾病,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或持续性的缺血、缺氧而导致[1]。PCI手术可在短时间内使缺血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恢复,使阻塞的血管再通,但部分患者治疗后,由于缺血区的未充分的血液灌注,进而导致无复流[2]。本研究选取了于 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四川省医人民医院的88例AMI行急诊PCI 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于 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四川省医人民医院的88例AMI行急诊PCI 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88例AMI患者中女34例,男54例;平均患病年龄(62.52±5.75)岁。两组AMI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于 PCI 术前口服阿斯匹林与氯吡格雷各300 mg,以股动脉、桡动脉入路,根据常规的操作实施急诊 PCI手术,术中给予9 000~10 000 U的普通肝素。于PCI 术后第1 d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清血清用以检测。
1.3 PCI 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判断标准
PCI 术后无复流:在无痉挛、血栓及夹层等证据时,PCI术后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显示小于或等于 TI-MI2 级。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计量资料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 0.05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A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功能比较
观察组AMI患者的冠脉内血栓40.91%(18/44)、TIMI 血流 0 级72.73%(32/44)、Killip 分级> I 级50.00%(22/44)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18%(8/44)、31.82%(14/44)、27.27%(12/44),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AMI患者的侧支循环良好45.45%(20/44)、室壁运动积分(7.3±2.2)与对照组43.18%(19/44)、(7.1±1.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AMI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AMI患者的CK-MB(727.3±201.2)、CPK (22.1±10.2)明显高于对照组(412.5±95.6)、(21.8±9.4),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AMI患者的血糖(7.2±2.1)、CRP (21.8±9.4)与对照组(7.1±1.2)、(21.8±9.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3 AMI患者急诊 PCI 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经logistics 回归分析后得出,Killip分级>I 级、TIMI 血流0级及糖尿病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见表1。
3讨论
AMI 是一种发病较快,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预后较差,PCI是临床治疗AMI 的常用方法,且是一种对血液循环进行重建的方法,开通心外膜的闭塞血管以挽救患者濒死的心肌[2]。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目前,PCI术是临床上恢复AMI患者心肌再灌注的首选治疗方法,能够缩小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促进心功能改善[3]。随着急诊 PC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患者于PCI 术后出现了无复流的现象,PCI 术后无复流明显将低了急诊 PCI 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易导致其它的复杂心血管病症。本研究通过对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术前对高危患者进行识别与筛选,进而达到降低无复流率,提高急诊PCI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MI患者的CK-MB、CPK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血糖、CR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AMI 症状并无显著改善。考虑原因可能为急诊 PCI术可有效的疏通AMI患者血管堵塞,促进了血流动力及心肌血液供应的恢复,提高血管再通率,进而避免复发缺血。无复流、微血管痉挛、心肌细胞缺血水肿及血管内皮细胞缺血性损伤均有一定的联系,PCI 术后会对冠状动脉的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导致冠状动脉血管PCI 术后无复流。Killip分级>I 级、TIMI 血流0级及糖尿病等因素经logistics 回归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Killip分级>I 级、TIMI 血流0级及糖尿病是影响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冠脉血流、心功能及糖尿病等因素是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将冠脉血流、心功能及糖尿病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作为继续干预治疗的靶点,进而达到降低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症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纪楠楠,李琪,李薇. 个性化健康教育与随访对PCI术后AMI患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04):144-145.
[2]姜伶,杨金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3):19-20.
[3]张迪,汪琦,郭群萍. PCI对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607-608.
论文作者:庞国阔 丁春月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急诊论文; 因素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差异论文; 危险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