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论文_李海娟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中医医院 常德市石门县 415300

【摘 要】目的:以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临床效果展开讨论。方法:选择本院中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全手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常规针刺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将针刺和外劳宫穴强刺激相结合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MAS和FMA评分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肢肌张力和患肢手部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常规针刺和外劳宫穴强刺激相结合,能够有效缓解全手肌张力增高,对肌肉痉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针刺;外劳宫穴位;中风;全手肌张力增高

通常中风后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后遗症,其中包含肢体麻木、口舌歪斜、肌张力增高等,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征,也是中风中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原因[1]。当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时,对机体内的平衡和调节都会降低,从而出现肌张力增高、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等情况,所以,及时缓解肌肉痉挛,将肌张力降低能够降低中风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中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全手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临床效果展开讨论,并取得一定成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全手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包含26例男性患者,女性24例,年龄介于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53.7±6.2)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2.9±1.2)年。实验组包含27例男性患者,女性23例,年龄介于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54.2±6.7)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2.1±0.6)年。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且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并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取穴和操作方式和实验组相同。实验组患者将针刺和外劳宫穴强刺激相结合进行治疗,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选择0.35mm×40mm的毫针,并进行相应的消毒,随后选择患者的手三里、外关、丰隆、伏兔、足三里等穴位刺入,注意针刺的深度要刚好到达肌肉层,不能刺入骨头或只刺入皮下组织,并留针30分钟后将针取出,随后选择外劳宫穴,注意手法应使用提插捻转法,并将针刺入1寸,待患者感觉强烈但可以忍受即可,并轻轻牵拉患肢的指关节,将其五指完全撑开。每天进行两次治疗,每周治疗6天后间隔一天再进行治疗,每一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的MAS和FMA评分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MAS和FMA评分指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据相关报告显示,我国脑梗死的死亡人群中,城市占21%,农村占19%,通常发病年龄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但目前青年患者也逐渐增多。而导致肌张力增高和痉挛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控制大脑平衡和相关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其对其他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协调能力降低,所以人体会出现肌肉失去控制,出现偏瘫的情况[3]。若未及时治疗和纠正,可能导致终身残疾和瘫痪,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针刺是我国的传统医术,其主要通过使能量进入或离开人体的治疗方式,刺激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恢复正常功能,控制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以恢复肌肉的正常功能[4]。外劳宫穴位于手背的第二和第三掌骨之间,通常应用于消化不良、颈椎病或中风导致的手指麻木等症状,通过对该穴位的刺激,能够将手背的神经激活,以达到刺激指伸肌腱、手背筋膜的目的,使手屈肌放松,有效缓解肌肉痉挛[5]。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肢肌张力和患肢手部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常规针刺和外劳宫穴强刺激相结合,能够有效缓解全手肌张力增高,对肌肉痉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国华,王恩龙.针刺八邪穴配合后溪穴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03):164-166.

[2]王晓娜,孙忠人.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1021-1023.

[3]王晓娜. 针刺外劳宫治疗中风后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4]佘军,孙忠人,盛波.针刺中渚穴对降低中风致全手肌高肌张力现象的机理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7(06):34-36.

[5]钟长明,林洪茂,刘庆芳,金红阳.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03):52-54.

论文作者:李海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论文_李海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