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探讨论文_陈涛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探讨论文_陈涛

陈 涛

(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云南,昆明,650201)

【摘 要】现在变电站自动化体系的发展趋势将持续朝着高集成化、数字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中国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通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到达了必然的水平,更为高级或者优秀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这范围发展的一定趋势。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

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

1.1 集中式构造

集中式构造是把采集到的模拟量、开关量与脉冲量等信息实施集中解决和计算,完成微机监控、保护与自动控制作用。集中式构造保护与监控功能的完成,需要由多台计算机来实施,各类功能由不一样的计算机来完成,并且每台计算机承担不一样的任务,因为集中式构造不需要占有很大的占地面积,构造相对紧凑,因此更适于用在规模相对小的变电站内,但因为其使用模拟量的信号传输,因此具备精度低、干扰大、难度大的维护、扩展差的问题存在,所以在详细运用中,更适合用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的开始阶段。

1.2 分层分布式构造

分层分布有2层含义:首先,对于中低压电压等级,不管是I/O单元还是保护单元都能在相应间隔的开关盘柜上安装,产生地理上的分散分布;其次,对于11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就算不能在相应的开关柜上安装间隔单元,也要集中组屏,在屏柜上清楚区分相关间隔对应的单元,在物理构造上比较单独,以方便各间隔单元相关的操作与维护。分层分布式系统构造模式使用“面向对象”设计。所谓面向对象,就是面向电气一次回路设备或电气间隔设备,间隔层中数据、采集、控制单元(I/O单元)与保护单元就地分散在开关柜上或别的一次设备四周安装,相互间经过通信网络相连,和监控主机通信。分层分布式体系构造模式拥有各设备单独完成局部功能,体系故障影响小,可靠性高;不一样的电气间隔,IED软硬件差不多,便于批产与组态;完成间隔层IED的就地布置,节约大量电缆,检修方便;减少了现场施工与安装设备的工程量,调试与维护方便;明显地让变电站主控室的面积缩小了;变电站扩建时,体系扩展方便等优势。

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2.1微机保护功能

微机保护功能是对变电站的设备实施保护,其包含母线保护、备用源自投、变压器保护、自动重合闸、线路保护等,假如各类保护体系发生故障,监控体系会及时发送故障信息,工作人员要适当地选取保护定制与种类,可以及时选用措施。

2.2对数据采集和解决

数据采集与解决关键由三部分构成。1)采集状态量;2)采集模拟量;3)脉冲量。采集状态量有隔离开关状态、保护动作信号、刀闸与开关部位、变压器分接头型号、事故跳闸信号、变电站设备投/切信号等构成。很多的信号使用输入体系形式是光电隔离而且能够用通信方式得到。采集模拟量组要有电流、有功电能量、线路电压、有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无功功率、无功电能量、相位、温度等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体系的脉冲电度表的输出脉冲是脉冲,脉冲量关键使用光电隔离形式而且变电站自动化体系实施连接,用计数器能够统计它内部的脉冲个数,方便完成电能的测量。

2.3变电站体系的事故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事件

记录包含2种记录。1)开关跳与记录;2)保护动作序列记录。而且故障录波有分散型与集中式来完成,分散型的测距与记录计算是由微机保护装置来实现,之后把测距结果与数字化的波型送到监控体系,再有监控体系分析和保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集中式配置专用的故障录波器而且能够与监控体系通信。

三、系统技术应用

3.1 发电厂自动化

分散控制体系(DCS)在现在发电厂综合自动化体系中运用最为广泛,其保护与测控装置就在开关柜中安装,经过现场总线连接起来,通过通信管理机连接到后台机。这体系通常使用多台计算机分散解决多个控制回路,而每一控制站的现场信号与控制参数能够通过通信传到别的控制站与操作员站的CRT上。DCS的应用给发电厂带来庞大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的硬件技术、软件组态技术与通讯技术所产生的技术优点,应前期电站中比较单独的控制体系,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产生了控制功能分散、监控参数集中、各子系统信号联系严密的整体。

3.2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是为了替代人工监控与电话人工操作,增强对变电站的监控作用,以完成变电站的安全高效地运行。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运用,源于在变电站中广泛应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设备(IED),它不但可以分析出许多现场很难直接测量的数据,完成数据数字化,并且可以经过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运用计算机的保存功能完成统计记录。变电站自动化体系的特征是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通讯技术等完成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功能实施重组与优化,经过变电站体系内部各设备的信息交换、数据共享,完成监视、测量、控制与协调变电站所有设备的运行监视与控制的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可以简化变电站二次接线,它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能缺少的关键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关键步骤。

四、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4.1 系统分层分布化、数据采集数字化。随着各类监控模块的发展,面向对象分布式配置的优势愈来愈显著,它不但让主控单元的负担减轻了,同时提升了实时监控的效率,此外内置二次步骤开发体系为体系功能的扩充供应了方便。光电效应互感器与电子式互感器等非常规互感器的发展运用,为电气采集信息量数字化提供了可能,愈来愈多的间隔层作用将会下放到经过层来完成,这样让体系的构造更加简单、体积小,集成度更高,同时让抗电磁干扰能力大大加强。

4.2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范围带来了庞大的变革。现场总线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体系中的运用处理了智能电子装置、控制器、执行机构等设备间的数字通信问题。体系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大大提升了,并且传输速度快。随着嵌入式设计技术的发展,运用嵌入式软硬件,能够在单元装置单片机上完成以太网技术。以太网速率高,开放性强,易于和上位机、工作站连接。

4.3 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体系持续完善各类事故的出现常常是有前兆的,假如可以及早发觉故障前兆,提出预警,那么将防止各类严重事故的出现,这无疑为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供应了保障。状态监测和诊断的内容丰富,不管是运行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希望有完整的功能,但在线监测的完成相对困难,视频监控技术的运用从另外一个角度供应了一种处理可能,但现在进展仍然缓慢。监测体系始终是电力界普遍重视的问题,但监测技术牵涉的范围普遍,尤其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其有关键影响,所以,还需要很多有关人员实施探究探讨,以尽早完成安全、可靠、稳定、效率高、成本低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体系。

五、结语

这几年来,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体系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处理。伴随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变电站自动化体系功能将获得丰富与完善。未来变电站自动化体系将渐渐完成电能质量的在线监控,融入视频图像监视体系,提高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向着更加高级和完善的自动化体系迈进。

参考文献:

[1]张自民,文化宾,牛红星.智能变电站系统方案探讨[J].电气自动化,2012,34(4):1-4.

[2]史继芳,刘建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发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论文作者:陈涛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探讨论文_陈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