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愉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拾贝论文_刘逢国

回归生活,愉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拾贝论文_刘逢国

刘逢国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西湖小学 434000 

笨人说:“数学是枯燥的、索然无味的。”平庸者说:“数学是抽象的,是与数字、点线、图形打交道的。”智者说:“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体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问。”

笔者将以上三种言论,综合揉捏之(以平衡心态,共同进步),并以生活艺术化,“引渡”到教学中,为低年级数学启蒙教育铺设了一条五彩斑斓、充满乐趣的通道。

刚接触50多人的班级,面对来自不同幼儿园的孩童,我本以为他们对数感已有明确的认知。可是一周的接触后,唉,我累得晕头转向。课后教学反思:数感不是靠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应当是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感知发现。

我怎能头顶石臼跳舞——费了力戏又不好看呢?赶快设计欢乐的课改吧!

一、用音乐元素,催生心智

幼儿们对声乐特别敏感。我搬来锣鼓,教室里咚咚、当当地响起来。

“击鼓数数”的游戏,既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检验了分散力的程度,又唤醒了学生对声响频率(次数)的听辨意识,学会了主动自觉听记数字增多的准确数值。

“锣鼓比数”,教师讲清游戏规则:教师敲几下,你多敲2下是几?多敲3下是几?少敲2下是几?……让全班同学当裁判,考听力,辨正误。学生在击打中寻找鼓声带来的欢快的心跳感,在下锤前思考还能再敲几下,那为难迟缓紧张的神态与机灵鬼果断机敏活泼的神色呈现于“舞台”。

二、以体育活动,唤醒数理

如果说音乐中的锣鼓声响是抽象的、飘渺易逝的,那么体育中的动态(手脚活动次数)则是具体的、可触可感的,也能放缓节奏,一下、两下,慢慢品味它的序列次数。

在开放式教学“变数学为生活的家族——家兔宝宝”时,学生们抛却了枯燥无味的计算,开始将抽象的数字,由手脚不停地拍跳、亲口数数来演绎、来捕捉这一只“小兔”。这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了思维与动作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我买来2个篮球,学生在操场上列队,先每人连拍5下。可是,淘气的球儿就像开始不听话、爱算错的小孩,在部分学生手中瞎蹦乱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只拍了2下,我连忙问:“你少拍了几下?”学生看着翻滚的球儿,摸摸脑勺,迟疑地说:“3,3下。”“快补上。你行吗?”“行!”学生们在拍球中运动,在运动中数数,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借直观实物,演示题意

一年级初次接触“时、分”概念,开始,近一半学生认识模糊。为了破译智障密码,我立即取下办公室的挂钟,再拿出家中的两个小闹钟,给学生玩,动手操作,旋转背面的旋钮,感知各时段整点的位置,读数;也让学生明白了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初步形成了惜时勤学的观念,在单位时间内看谁答题最多、写字最好最快。

……

四、取文学趣话,愉悦数学

和幼儿打交道,教师的语言必须带有童真、童趣。我常常以故事、笑话、成语等幽默诙谐的语言形式,调动学生的数学兴趣,把抽象的数学人格化、童话化。

如学习1—5的认识,我简述几万年前数的形成、记数方法进化发展的故事。幼儿们听着,好像回到了远古,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杨红樱童话全集》中《鼹鼠妈妈讲故事(欢乐使者)》的故事,哆来咪发索拉西的反复传唱,将1-7赋予了动感的声乐,孩子们笑得真够天真呢!

五、建存储银行,变化数值

幼儿爱吃零食,也喜欢带零花钱。为防止我班50多名学生把钱丢失,我当保姆似的义务存储员,每取一次问还有多少。有时缺零钞,我就给出5元、10元或20元,让学生说出你到学校商店用去几元还剩几元的答案,让学生在买卖实践中锻炼了支付、识别钱数这种严谨求实的能力。

六、结合作对子,争夺红旗

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中,为了更好地开发智力,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时常将《快乐作业》(新蕾出版社)中的拓展冲刺题目摆放在学生面前,竞赛解答。另外出题画图,如10层圆柱体,按1、2、3…10垒积,共有几个?让学生思考。我讲述数学家高斯的故事,旨在启迪学生从小要有独创探索精神。

我对学生的每一次答题作业,采取了错题累计评估法和画小红旗勉励方式,调动学生细心负责、和平竞争的心态和心理。每月、每一单元,小结智慧之星是谁、夺得小红旗最多的是谁;同时鼓励学生手拉手结成对子,在学习中共同探究,探知题目中数理的规律。

综上所述,教师要匠心施教,因难巧教,将新课标理念植入课堂、回归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素材中捕捉数感,从动手操作中领悟数感,从实践体验中深化数感,从拓展运用中升华数感。教学方法要表现出开放性、创造性和生动性,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达成学生乐学与教师善教的协调统一。这样才能构建生成的、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愉悦中热爱数学、探寻新知。

论文作者:刘逢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  ;  ;  ;  ;  ;  ;  ;  

回归生活,愉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拾贝论文_刘逢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