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兴趣培养,提高小学体育活动的有效性认识实践论文_常勇

重视兴趣培养,提高小学体育活动的有效性认识实践论文_常勇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小学校 常勇

【摘要】在小学阶段体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日渐深入组织开展的实践背景之下,小学阶段体育学科任课教师应当全面关注和分析小学阶段在校学生所具备的基本心理特征,以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基本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在制定和运用科学且有效的教学工作方案背景之下,确保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能顺利获取良好效果。

【关键词】兴趣培养;小学体育活动;有效性;提升;认识实践

体育学科是小学阶段现有学科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做好针对小学阶段在校学生的体育学科教学工作,对于确保小学生群体学习掌握基本运动项目的参与技能,实现自身健康优质的成长发展具备重要意义。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日渐深入组织开展,作为小学阶段体育学科的任课教师,应当密切结合小学生群体具备的基本性心理特征,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手点,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基本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学习掌握各项基本性的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一、强化情感沟通力度,注重开展兴趣培养

为人师者,当想在学生之先,行在学生之前。小学阶段体育学科任课教师想要在自身日常参与开展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切实获取到良好效果,必须预先实现对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和生理发育特点的全面了解,准确认识和把握学生在特定时间阶段条件之下的所思所想,继而在合理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以及选择运用适当种类的教学方法前提下,充分调动和激发小学阶段在校学生在体育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共鸣,在持续改善优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质量前提下,切实建构形成和谐有序的师生人际关系格局。

举例论之,小学阶段体育学科任课教师在开展乒乓球项目,或者是羽毛球项目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可以借由与学生开展边打边聊的教学活动模式,在运动项目开展过程中,全面充分了解小学阶段在校学生对体育学科课程教学工作实施过程的感受,以及具体化需求,继而在建构和发展和谐有序的基本性师生人际关系格局前提下,通过对现有教学工作方案的持续调整,确保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基本学习兴趣的有效调动。

二、把控课堂教学节奏,调节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阶段体育学科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基本情绪状态和实际获取的学习效果均具备深刻影响,小学体育学科任课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定的兴奋程度,维持活跃但不混乱的课堂教学秩序,才能顺利完成预先设定的各项教学任务,获取良好的教学工作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举例论之,小学阶段体育学科任课教师在具体组织开展游戏接力赛跑教学活动过程中,实际设置的各路纵队没有必要严格保持整齐划一的队形,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观赏到热闹且精彩的比赛活动场面,继而有效调动和激发小学阶段在校学生参与体育学科知识技能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建良好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阶段在校学生具备好奇心强和可塑性大的基本特点,而体育学科任课教师想要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可以选择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工作策略。

第一,小学阶段体育学科任课教师在考量体育学科教学场所设计方案,以及确定体育运动器材和设备的空间布局方案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地追求新颖别致。要借由对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情景的优质合理设计和建构,确保小学生群体能够在群体性体育活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主动充当一定的角色,继而借由所有群体性体育活动项目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在体育活动项目的优质和合理运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小学阶段体育学科日常教学工作的最佳效果。

第二,小学阶段体育学科任课教师应当在基本的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内容安排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前提下,精心且细致地开展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工作,确保其具备充分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且在具体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引入过程中,主动运用类型多样的呈现方式。小学阶段体育学科任课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应当借由对游戏活动组织实施方案的持续改良和更新,确保小学阶段在校学生始终保持对参与体育学科游戏教学活动的主观兴趣。小学体育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运用趣味性设计元素,确保目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教学环节,获取良好学习效果。

结束语:

从整体性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组织开展小学阶段的体育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工作,应当在全面且深入地关注和结合小学阶段在校学生群体所具备的基本性生理发育特点和心理发育特点前提下,综合选择和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以及种类多样的教学手段,主动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群体参与体育学科知识与技能学习活动的主观兴趣,培养发展小学生群体的良好体育活动参与态度,以及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习惯,为小学生群体树立和保持终身体育思想观念创造支持条件。

参考文献:

[1]顾鑑.浅析如何提升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220.

[2]邱正玉.提高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4):92-93.

[3]毛绍东.浅析提高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20.

[4]王军彦.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运动精品,2019,38(01):7+9.

[5]季惠芬.小学体育课动态分层选项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0):1+3.

论文作者:常勇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重视兴趣培养,提高小学体育活动的有效性认识实践论文_常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