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深度报道“度”的把握

浅谈电视深度报道“度”的把握

一、论电视深度报道“度”的把握(论文文献综述)

徐海皎[1](2021)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调查》媒体品牌的存续之道》文中研究表明

武雯婧[2](2020)在《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发展研究 ——以《新闻调查》为例》文中认为媒体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七十年历程中,媒体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作为党政喉舌的主流媒体更是长久占据主体地位。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主流媒体因其特殊的社会责任,在新的语境中承担起舆论引导和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任。学界对于深度报道的起源有一个普遍共识:深度报道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解释性新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西方传入中国,由于其同时具备整合认知、引导舆论、社会预警等特点,一度成为主流媒体手中的“重型武器”。在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面对互联网上的碎片化、同质化信息,深度报道以层层剥笋、步步深入的方式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揭示事件真相。它作为一种深刻全面揭示事实真相的报道方式,在舆论监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一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主流媒体一度遭受重创。在受众习惯浅阅读的环境下、即时信息与深度报道的矛盾中、广告盈收模式陷入瓶颈时,深度报道只能做到勉强应付局面。众多主流媒体对业务条线进行了重组整合,深度报道因其特殊的报道方式与新媒体产生冲突,成为第一批被关停的版块。曾经给主流媒体续入强劲火力的深度报道如今陷入如此境地,让人不免感叹唏嘘。本文在研究对象上选取了《新闻调查》,这档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王牌节目,代表了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最高发展水平。自1996年5月17日开播至今,已有二十三年的可研究历史。笔者重点从选题呈现、节目品质、报道倾向等几个方面分析《新闻调查》在传统媒体发展时期和新媒体发展时期的不同发展情况,以此理清《新闻调查》的发展演变历程,从而清晰看出新媒体对《新闻调查》节目的影响。在分析样本的选择上,笔者选择了1996-2006年、2009-2020年的节目作为本文的主要分析文本,采用定性以及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抽样和内容分析,探究一档王牌节目是如何从名声大噪走向收视平淡的,进而寻找在媒体融合趋势下,重塑这一品牌节目的发展路径。

木斯达帕·艾依沙[3](2020)在《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深度报道在我国开始出现,它以客观、深入、调查、解释,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事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发展逻辑的获知和把握等特征而备受欢迎。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以及数字化不断普及,传媒行业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媒体融合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经阶段。媒体的生存环境、社会层面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快速的转变,促使电视深度报道的传播的模式迎接新的挑战。电视新闻类的节目需要亟需彰显自身的功能、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对媒体融合时代下,电视深度报道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所以,本文的创新点和重点在于研究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思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将对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第二部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媒体融合,主要介绍了深度报道及电视深度报道的特征与发展现状,并且对媒介融合的概念、特征与现状进行了总结;第三部分是媒体融合及对新闻报道和电视深度报道的影响,梳理了媒体融合对新闻报道和电视深度报道的影响,其中,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方面在于报道时间、报道体制、报道形式和报道手段;对电视深度报道的影响在于新闻来源的宽泛化、生产内容的丰富化、报道呈现方式灵活化、传受关系的多元化四个层面;并且以:“中美贸易摩擦”的报道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深度报道的技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从技术化和智能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深度报道的多维度和共享化发展趋势,从多维度和共享化两大趋势进行总结;第六部分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深度报道的分众化与互动化发展趋势,从分众化和互动化两大角度进行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利用文献研究法及案例研究法的应用形成了对于“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深度报道的趋势”的系统化认知,并得出如下结论:电视深度报道的技术智能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外在大数据的广泛使用和内在生产技术的升级,二是人与人工智能结合写作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电视深度报道的多维度与共享化主要体现为报道内容的多维度、内容层次多维度、记者职业共同体和新闻资源的共享化;电视深度报道的分众化与互动化则主要体现为新闻生产分众化与传输手段互动化。

薛为[4](2020)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碧水蓝天保卫战》创作阐述》文中研究指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并不等同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它是在充分利用一切技术和符号的基础上针砭时弊,挖掘事件真相,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的新闻形式。经过深度报道的新闻事件,其新闻时效性价值和新闻传播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强化,但是怎样通过新闻深度报道产生1+1>2的新闻聚合效应,让受众关注新闻深度报道中的“兴奋点”,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毕业作品《碧水蓝天保卫战》为研究对象,对作品的整体创作过程进行相关的剖析和反思,分别对作品的立意、结构、叙事方法、采访方式、现场报道方式和创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了作品的素材选取和创作过程,并细致剖析了包括作品立意、叙事、现场报道方式等在内的创作方式,将笔者的创作思绪付诸于实践的拍摄中,阐述实践创作中的过程,同时对笔者在实践创作过程中探索进行了叙述。第三部分主要对毕业作品的创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希望通过对作品的深入总结与反思,认识到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同时也进一步提升自身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特征的认识,希望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有所提升。

林子晔[5](2019)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各种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将从当前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概况出发,阐述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对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开展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蔡磊平[6](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发展的思考 ——以央视《新闻调查》为例》文中认为媒体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流媒体在其中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承担着强化舆论引导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深度报道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解释性新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致使深度报道进一步得到发展,深度报道出现了新的形式,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调查性报道了,《华盛顿邮报》报道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总统被弹劾下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深度报道从西方传入中国,《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纸质传媒率先使用了深度报道,并且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深度报道开始在中国扎根并且逐渐本土化,尤其是它所具有的整合认知、舆论监督以及社会预警功能,这与主流媒体的社会职责相契合,深度报道可以说是主流媒体的一把利器。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不断受到冲击,主流媒体也难以避免。主流媒体在此情况下做出调整,深度报道首当其冲,勉强应付,甚至是撤销深度报道部门。本文对于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境况进行了一个梳理,在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新闻来源优势不再,受众习惯于浅阅读、忽视深度阅读,深度报道人才流失严重,而且其盈利模式效果不佳。曾经给主流媒体带来的助力的深度报道似乎到了发展瓶颈期,让人不免唏嘘。本文在研究对象上选取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档王牌节目,作为电视深度报道的代表性节目,尤其是调查性报道的标杆性节目。笔者通过对比《新闻调查》在传统媒体时期和新媒体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究《新闻调查》是如何从声名大噪走向收视平淡。通过梳理1996-2006、2009-2017年的节目作为分析文本。1996-2006年,这十年是《新闻调查》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其形成行业品牌的阶段,无论是在主创阵容、报道品质,还是在作品震撼程度都属一流。从2009年开始,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致使媒介格局不断发生变化。《新闻调查》也开始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尤其是近年来《新闻调查》的收视率呈现不理想的状态,节目的品质在不断下滑,《新闻调查》面临发展困境。节目主创人员先后出走、节目制作水准不断下滑,甚至节目经常无故停播,这些因素都在让《新闻调查》遭受质疑。2016年,“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热点词汇,李克强总理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一时间“工匠精神”成为政府文件和新闻报道当中的高频词汇。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社会风气,“中国制造”要走向“中国创造”,“工匠精神”是核心竞争力。世界性的制造强国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严谨认真、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对品质的坚守,在世界范围内才会出现百年企业,甚至是长达千年的企业。工匠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中源远流长,也才会有“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等成语典故。“工匠精神”如今上升为官方意志,在全社会、全行业掀起了广泛讨论,“工匠精神”从原先的制造领域开始扩展到其它领域,新闻领域也开始讨论“工匠精神”,新闻界同样需要“工匠精神”。本文主要是从内容角度进行研究,将研究重心放在“工匠精神”上,希望通过“工匠精神”的核心:专业、专注、专心、精益求精四个层面对《新闻调查》节目进行分析,希望寻找到《新闻调查》的发展突破口,同时希望对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发展有所借鉴。主流媒体作为新闻领域的“大国工匠”,需要履行引导社会舆论、建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职责,更应该坚守和传承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符合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环境更加复杂,《新闻调查》作为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品牌栏目,除了在履行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外,更应该放低自身的官方姿态,与受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这需要社会、媒体与受众三者之间的作用,重塑这一深度报道品牌栏目。

成鑫荣[7](2017)在《论电视深度报道中记者的视觉运用建议》文中认为记者是报道电视新闻的主要人员,一般要求开展电视深度报道时,必须从观察与透视两方面操作,前者要求从事件过程、细节及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后者侧重于心理、事实与观念,可以得到真实有效的新闻节目,同时提高了受众对新闻的认知。

李胜澜[8](2016)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深度报道发展观察 ——以《新闻调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关于深度报道的起源问题,学界普遍的共识是:深度报道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它被视为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凭借其深刻性、思辨性、题材重大性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传统媒体的重视。面对新媒体网络上简单、同质化的信息,深度报道以层层剥笋、步步深入的方式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揭示事件真相。它作为一种:“深刻全面揭示事实真相的报道方式”,在舆论监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一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传统电视媒体手中的“利器”。电视深度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调查》是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优秀节目,曾取得了无数荣誉,代表着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最高发展水平。同时,《新闻调查》自1996年5月17日开播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风雨。因此,对《新闻调查》的研究具有重大纪念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深度报道在当下的意义、电视深度报道在我国的发展,梳理了《新闻调查》的发展历史及其成就。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新媒体冲击,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媒体对电视深度报道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冲击。随后,又具体分析了代表中国电视深度报道最高水平的《新闻调查》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深度报道面对新媒体冲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关于样本的选择,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新闻调查》前十年节目的系统抽样和研究分析,得出《新闻调查》前十年发展的大致情况,以此作为传统媒体环境下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情况。随后,又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调查》的发展状况,这里选取了2009年和2013年两年的《新闻调查》作为研究样本,因为新媒体的崛起主要是以2009年微博的兴起和2013年微信的崛起为标志的。本文重点从选题、节目调查类型、报道倾向、报道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新闻调查》在1996—2006年、2009年和2013年三个阶段的各自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得出《新闻调查》发展演变的过程,从而可以清晰的看出新媒体对《新闻调查》节目的影响。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媒体影响下,《新闻调查》虽然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其不变的还是《新闻调查》的深度性。《新闻调查》发展至今,无数电视媒体人用辛勤汗水和毕生努力换来了它的辉煌,它代表着电视深度报道发展的最高的水平,被寄予了无数媒体人的希望。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对《新闻调查》的具体研究分析,可以促进电视深度报道更好的发展。同时,对《新闻调查》发展路径的探索也可以为其它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靳力源[9](2014)在《中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的发展研究 ——以第一财经频道《财判·深观察》为例》文中指出第一财经频道隶属SMG集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财经频道,在经济报道方面无论是其所占据的分量、所承担的责任,还是所具备的公信力与影响力等都是举足轻重的,而《财判·深观察》是第一财经频道唯一一档深度报道栏目,可作为我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尤其是在专业电视财经频道上运作的经济深度报道典型代表之一。本文旨在以其为突破口来探讨专业财经频道上电视经济深度报道的现状、运作、竞争优势与不足等问题,这对于研究我国专业财经频道上电视经济深度报道的运作规律和未来走向都极具现实意义和借鉴参考价值。文章首先介绍了《财判·深观察》的概况与改版经历,接下来逐一从报道理念、选题、叙事技巧以及收视率四方面比较剖析《财判·深观察》改版前后的特征、变化和原因。其次进行案例分析,选取改版前与改版后节目中四期较有影响力或具备典型价值的具体个案,比较论证在节目内容、制作过程与播出效果、报道理念与选题以及叙事技巧等方面的变化。最后,根据上述对栏目改版前后整体比较以及具体的个案分析,思考《财判·深观察》作为一档在专业财经频道上播出的电视经济深度报道栏目的所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并对中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所追求的受众满意度与市场满意度之间的博弈问题作出理论层面的探讨,基于此能对于中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未来发展方向及竞争对策提出建议。

柯祥虎[10](2014)在《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社会功能研究 ——以《新闻调查》《看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深度报道在我国兴起以来,该种电视新闻传播方式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就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也备受关注。本研究以社会功能为视角,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探寻电视深度报道社会功能的演变、舆论监督传统以及功能多元化发展,目的在于探讨电视深度报道的社会功能景观和发展方向。本研究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从学理上重新认识电视深度报道,包括其类型以及功能演变等等。同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重点探寻我国电视深度报道在社会功能实现上的历史变化以及现状,并透析其社会功能的全景。总之,本研究对我国电视深度报道再认识,扭转电视深度报道社会功能的定位,发现其社会功能形成动因,并认为电视深度报道社会功能的应该多元化发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其中,本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电视深度报道的社会功能的图景应该是宣传动员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社会预警与反思、观念引导价值建构以及传播知识答疑解惑五大功能的聚合,并统一于为公共服务这一基本功能。而最终展望在于探寻电视深度报道价值建构功能的崛起,在新时代成为电视深度报道社会功能发展的新方向。

二、论电视深度报道“度”的把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电视深度报道“度”的把握(论文提纲范文)

(2)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发展研究 ——以《新闻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
    一、电视深度报道的当代审视
    二、电视深度报道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电视深度报道的历史起源
        (二)电视深度报道进入中国
第二章 主流媒体与《新闻调查》
    一、主流媒体及社会责任
        (一)探寻事实,还原真相,重塑主流媒体公信力
        (二)敢于批评,勇于亮剑,做好舆论监督排头兵
        (三)弘扬正义,引导舆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
    二、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品牌建立——《新闻调查》
        (一)《新闻调查》的发展阶段
        (二)《新闻调查》的内容分析
        (三)《新闻调查》的优势
第三章 新媒体语境中的深度报道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概念
        (二)新媒体的发展概况
    二、新媒体对深度报道的冲击
        (一)传受双方地位互换,传播主体中心化地位丧失
        (二)碎片化阅读盛行,深度报道遭重创
        (三)速度与深度矛盾加剧,即时新闻给内容生产带来压力
        (四)盈利模式遭遇瓶颈
第四章 不同媒体环境下《新闻调查》的观察分析
    一、传统媒体时期的《新闻调查》(1996-2006)
        (一)选题呈现——高光时刻
        (二)报道品质——行业标杆
    二、新媒体时期的《新闻调查》(2009-2020)
        (一)选题呈现——惨淡经营
        (二)报道品质——参差不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应对之策与未来展望
    一、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应对之策
        (一)改变“传者中心”的媒介运营思维
        (二)生产优质内容,走内容制胜之路
        (三)借力新媒体,走多元传播之路
        (四)试水“内容付费”,改变盈收窘境
    二、主流媒体深度报道未来发展之路展望
        (一)明确定位:巩固标杆地位
        (二)集中精力:强化使命责任
        (三)勇于担当:肩负话语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电视深度报道研究
        1.2.2 媒体融合时代深度报道的创新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定性分析法
第2章 电视深度报道和媒体融合
    2.1 电视深度报道的产生和特征
        2.1.1 电视深度报道的概念
        2.1.2 电视深度报道的特征
        2.1.3 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2.2 媒体融合的概述
        2.2.1 媒体融合的概念
        2.2.2 媒体融合的特征
        2.2.3 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
第3章 媒体融合对新闻报道和电视深度报道的影响
    3.1 媒体融合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3.1.1 报道时间:进行时与全天候
        3.1.2 报道体制:集团化与多功能
        3.1.3 报道形式:全景式与多角度
        3.1.4 报道手段:丰富性与直观性
    3.2 媒体融合对电视深度报道的影响
        3.2.1 新闻来源宽泛化
        3.2.2 生产内容的丰富化
        3.2.3 报道呈现方式灵活化
        3.2.4 传受关系的多元化
    3.3 电视深度报道媒体融合案例分析——中美贸易摩擦为例
        3.3.1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报道分析
        3.3.2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媒介融合分析
第4章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深度报道的技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4.1 技术化发展趋势
        4.1.1 外在大数据的广泛使用
        4.1.2 内在生产技术的升级
    4.2 智能化发展趋势
        4.2.1 人工智能结合写作
        4.2.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第5章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深度报道的多维度与共享化发展趋势
    5.1 多维度发展趋势
        5.1.1 报道内容多维度
        5.1.2 内容层次多维度
    5.2 共享化发展趋势
        5.2.1 记者职业共同体
        5.2.2 媒介融合下新闻资源的共享
第6章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深度报道的分众化与互动化发展趋势
    6.1 分众化发展趋势
        6.1.1 大众话语的登场与精英话语的隐退
        6.1.2 舆论场域的竞合与新闻叙事的嬗变
    6.2 互动化发展趋势
        6.2.1 发布渠道互动化
        6.2.2 接收渠道互动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碧水蓝天保卫战》创作阐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现状
        (一)发展现状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碧水蓝天保卫战》创作阐述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碧水蓝天保卫战》
        (一)主题立意
        (二)结构
        (三)叙事方法
        (四)采访方式
        (五)现场报道方式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碧水蓝天保卫战》创作过程
        (一)制定拍摄方案
        (二)作品拍摄阶段
        (三)后期制作阶段
第三章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碧水蓝天保卫战》创作反思
    一、《碧水蓝天保卫战》的创作反思
    二、《碧水蓝天保卫战》的创作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概况
二、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一) 深度报道主要特征
    (二) 深度报道种类
三、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未来发展趋势
    (一) 全面深度报道
    (二) 经济深度报道
    (三) 民生深度报道
    (四) 新闻事件再现
    (五) 丰富操作流程
    (六) 打破思维定式
四、结语

(6)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发展的思考 ——以央视《新闻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一) 关于主流媒体的研究
        (二) 关于深度报道的研究
        (三) 有关工匠精神的研究综述
        (四) 有关《新闻调查》节目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主流媒体与深度报道
    一、主流媒体及社会责任
        (一) 主流媒体的内涵与发展
        (二) 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二、深度报道的功能与价值
        (一) 整合认知
        (二) 舆论监督
        (三) 社会预警
    三、深度报道是主流媒体的利器
        (一) 凸显社会注意力,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
        (二) 挖掘事实背后真相,提高信息“含金量”
    四、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品牌:《新闻调查》
        (一) 《新闻调查》的发展阶段
        (二) 《新闻调查》的内容分析
        (三) 《新闻调查》的成就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的深度报道
    一、新媒体及其发展概况
        (一) 新媒体的概念
        (二) 新媒体迅猛发展
    二、新媒体对深度报道的冲击
        (一) 新闻来源优势不再
        (二) 浅阅读盛行,深度报道遇冷
        (三) 深度报道人才流失严重
        (四) 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
    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寻求突破
        (一) 内容制胜——向深度转化
        (二) 重视用户需求,注重用户体验
        (三) 借助大数据技术,发展数据新闻
        (四) 主流媒体试水“内容付费”
第三章 品牌的生成:新媒体前前期《新闻调查》——1996-2006
    一、报道主题凝练
    二、主创队伍:“星光闪耀”
        (一) 专业化制作团队
        (二) 智囊团策划
        (三) 追求个性化表达的编导
        (四) 记者型主持人
    三、报道品质:行业的标杆
        (一) 善用叙事策略
        (二) 客观公正的报道立场
        (三) 强烈的人文关怀
    四、有“震撼力”的作品
        (一) 真正意义上的调查性报道——《透视运城渗灌工程》
        (二) 一对一采访——《与神话较量的人》
        (三) 度的准确把握——《以生命的名义》
    小结
第四章 惨淡经营:新媒体时期的《新闻调查》——2009-2017
    一、报道主题游移不定
    二、人才队伍:精英流失
        (一) 优秀出境记者流失
        (二) 主创人员出走
    三、报道品质:参差不齐
        (一) 为拼速度,仓促制作
        (二) 同质化报道过多
        (三) 节目制作有懈怠之嫌
    四、报道作品:“爆款”难见
        (一) 节目时效性弱,传播效果减弱
        (二) 调查性报道比例下降,舆论监督浮于表面
        (三) 报道倾向以正面、中性为主,揭露色彩不浓
    小结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调查》的发展与突破——基于“工匠精神”的思考
    一、强化使命与责任:“工匠精神”之“专心”层面思考
        (一) 双重压力
        (二) 转变观念,静心创作
    二、巩固标杆、权威地位:“工匠精神”之“专业”层面思考
        (一) 坚持做调查性报道的理念
        (二) 加强媒介融合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工匠精神”之“专注”层面思考
    四、“死磕”报道品质:“工匠精神”之“精益求精”层面思考
结语: 以点带面的思考
    一、对《新闻调查》的研究总结
    二、对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论电视深度报道中记者的视觉运用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观察:立体扫描
     (一) 事件过程
     (二) 环境因素
     (三) 细节因素
二、透视:逐层分析
     (一) 透视事实
     (二) 心理层次
     (三) 透视观念层次
三、“观察”与“透视”的关系及功能
四、结束语

(8)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深度报道发展观察 ——以《新闻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电视深度报道与《新闻调查》
    第一节 深度报道在当下的意义
    第二节 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
    第三节 《新闻调查》的历史回顾与成就
第三章 新媒体对电视深度报道的冲击
    第一节 传播主体中心化地位的丧失
    第二节 “即时”、“集成”、“多样”给内容生产带来压力
    第三节 “久存”给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带来的困扰
    第四节 实时互动对抗延时的交流
    第五节 广告经营收入问题堪忧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调查》发展的观察和分析
    第一节 1996年—2006年《新闻调查》的观察与分析
    第二节 2009年《新闻调查》的观察与分析
    第三节 1996—2006年《新闻调查》与2009年《新闻调查》的对比分析.
    第四节 2013年《新闻调查》的观察与分析
    第五节 2009年《新闻调查》和2013年《新闻调查》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视深度报道的应对之策
    第一节 改变“传者中心”的媒体运营思维
    第二节 借力新媒体寻求新旧媒体合作
    第三节 走多元化传播之路
    第四节 新媒体助力节目内容生产
第六章 电视深度报道未来发展之路展望
    第一节 电视深度报道如何发展
    第二节 电视深度报道未来发展展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的发展研究 ——以第一财经频道《财判·深观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财判·深观察》改版前后比较
    第一节 改版前后报道理念比较
    第二节 改版前后选题比较
    第三节 改版前后叙事手法比较
    第四节 改版前后收视率比较
第三章 个案分析
    第一节 节目内容比较
    第二节 制作过程及效果比较
    第三节 报道理念与选题比较
    第四节 叙事技巧比较
    第五节 小节
《财判·深观察》优缺点与未来发展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10)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社会功能研究 ——以《新闻调查》《看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对象与方案
2 寻根之旅:电视深度报道的再认识
    2.1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从何而来
    2.2 重新认识电视深度报道:概念、类型及功能
    2.3 电视深度报道的社会功能及其演变
    2.4 电视深度报道的舆论监督功能传统
3 功能图景:电视深度报道五大功能统一于公共服务
    3.1 《新闻调查》:宣传为主导,多功能共存
    3.2 电视深度报道的社会功能图景
4 功能新路:电视深度报道的价值建构功能崛起
    4.1 《看见》周末版:以价值建构功能为主导
    4.2 叙事分析:价值建构功能的形成
5 结语
    5.1 挑战:新媒体格局
    5.2 结论:社会功能应多元发展
    5.3 反思:对研究不足的思考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四、论电视深度报道“度”的把握(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调查》媒体品牌的存续之道[D]. 徐海皎. 安徽大学, 2021
  • [2]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的发展研究 ——以《新闻调查》为例[D]. 武雯婧.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3]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研究[D]. 木斯达帕·艾依沙. 新疆大学, 2020(07)
  • [4]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碧水蓝天保卫战》创作阐述[D]. 薛为.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研究[J]. 林子晔. 传媒论坛, 2019(11)
  • [6]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发展的思考 ——以央视《新闻调查》为例[D]. 蔡磊平. 安徽大学, 2019(07)
  • [7]论电视深度报道中记者的视觉运用建议[J]. 成鑫荣. 电视指南, 2017(09)
  • [8]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深度报道发展观察 ——以《新闻调查》为例[D]. 李胜澜. 安徽大学, 2016(10)
  • [9]中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的发展研究 ——以第一财经频道《财判·深观察》为例[D]. 靳力源. 复旦大学, 2014(01)
  • [10]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社会功能研究 ——以《新闻调查》《看见》为例[D]. 柯祥虎. 暨南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浅谈电视深度报道“度”的把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