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造林种树的基本原则
1、顺应市场发展形势
营林造林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么在进行树种的选择时,需要从林业的经济的建设方面进行考虑,确保其满足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市场的发展形势来确定造林树种的种类。
2、符合造林需求
在选择造林树种的过程中,也需要对造林目的进行了解,结合具体的目的进行树种的选择。造林区域的性质不同,造林目的也存在着差异,所以要结合造林种类来选择树种。经济林的树种需要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对于其他林来讲,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挑选。
3、适地适树原则
不同种类的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只有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中生长,才能拥有良好的生长质量,才能将林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在选择造林树种的过程中,不光要考虑市场的发展和造林目的,还需要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来进行选择,了解造林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生长在该区域的树种。在引进外来树种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树种的质量进行检验,并应用营林技术进行种植。
二、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应考虑的因素
1、适地适树,科学选择树种
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植的树木,才能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要遵循保适地适树原则。在实际进行树种的挑选时,首先要考虑到树木种植过程中的适应性,要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乡土树种是造林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树种,这类树种已经适应了当前的气候环境和地势环境,整体的适应性比较强,而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所以,在开展造林工程的过程中,可以先考虑乡土树种,将乡土树种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并根据造林需求进行科学配置,这样才能满足造林需求,同时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其他性质的造林工程,也可以科学引进外来树种。在引进外来树种之前,也一定要考虑到外来树种在当地的生长情况,了解外来树种的立地条件,确保在造林环境中可以健康生长,这样才能实现造林目的。
2、保证树木与环境相协调
人工造林的目的一般都是改善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所以在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了解,还要考虑树木种植之后生态环境的变化,确保林木与环境相协调,不同物种之间也可以完美结合。确保可以为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提供积极的作用,保证树木配置的合理性,避免不科学的树木规划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比如,在比较干旱的地区,需要种植保水植物,如果大面积种植杨树,则会导致该地区土壤中水分的充分流失,不利于对该地区环境的保护,还会导致环境恶化。在土壤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如果种植繁殖能力比较强的树种,则会快速繁殖,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资源,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则不利于树木生长。所以,在进行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树种与环境的协调性,从该地区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考虑,避免出现以上情况,要掌握好环境与树木之间的关系,保证协调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科学布局
这不仅仅局限于园林绿化方面,也不能单纯从技术角度考虑,而应将所有的造林这一看似单纯的生物工程,从大园林的角度提升到艺术和文化这一更高层面来规划,从美学的角度把造林与造景结合起来。国内外许多知名景区如香山红叶、日本樱花、九寨风光等等,有的是人们有意或无意间创造出来的森林景观。因此,不应把造林看作为一种单纯的"造绿"行为,更应在布局上以荒山为纸,以不同的树种为素材,运用其形态美、自然美、色彩美及群体美等各种原素,通过科学配置与当地山水有机结合,巧夺天工,从而打造出一种富有诗情画意的森林景观;力争把营造的林分在提供各种经济、生态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生态文化产品。所以,作为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有科学家的知识,也应具备艺术家的素质,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形势的需要。
4、考虑树种的发展问题
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配置,需要保证树木可以循环发展,同时对造林区的发展前景进行考虑,以此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树木的自然更新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林分的演替和发展前景,力争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在常见的造林树种中,有的自然更新能力强,有的较差。这一点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未能引起重视,规划设计时只注重当前的一个生产周期,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以后的发展和演替则未加顾及。因此,在规划设计之初,应从长计议,谋划好一代甚至多代林分的发展前景,在功能和效益相同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自然更新能力较强的物种,力争做到前人栽植,几代收益。还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造林地区的规划建设中,对林木资源的长远发展进行考虑,将造林区的功能性和效益性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林业的稳定发展。
5、经营的多效性
任何营林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一定的效益,不管是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或是多重的综合效益。因此,在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中,应当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多重考虑,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如在绿化美化树种选择上应该从花、果、叶、春、夏、秋等多方面统筹兼顾;在防护林建设中,在满足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兼用树种;在同样立地条件下,尽可能配置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使林地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应考虑投入成本、市场变化和生产周期等综合因素,应当认真测算,反复权衡,做出科学合理的取舍,从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结语: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配置对造林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实际开展这两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保证造林树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在造林区域健康生长,同时也需要对树种进行合理配置,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在造林的具体时间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造林类型和不同的经营目的有所侧重,做出最架的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
参考文献:
[1]程中倩,袁红姗,吴水荣,等.树种选择与配置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世界林业研究,2017,30(1):31-36.
[2]赵国敏,郑志辉,樊凤杰,等.浅谈造林树种选择及配置[J].科学种养,2014(5):358.
论文作者:孙敬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树种论文; 目的论文; 树木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生长论文; 环境论文; 地区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