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例谈论文_吕萍

核心素养视域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例谈论文_吕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小学 737200

摘 要:新的课改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应研究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好方法、妙点子和巧路径,研究如何把小学语文教学中衍生出来的环保意识跟当地环保现实进行深度印证并转化为现实行动的策略,以此提高当地小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真正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 生态教育 拓展渗透

当下,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知识教育轻生态道德教育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即使部分教师偶有涉及,也是“蜻蜓点水”,刚刚进入浅处就折道而返,未能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播撒环保的种子,未能从形式的无痕浸润和方法的多样并举方面深入渗透。面对很多本来饱含着浓浓生态道德因子的文本,师生往往注重了“语文味”,而忽视了其中的生态“道德味”,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生态环境、当代人发展与未来人发展的关系,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未来发展承担责任的教育较少。这种对生态道德教育方向的迷失,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甚至导致价值观与生态道德要求背道而驰,形成非可持续的发展观。

无论是从国家大政出发,还是从个性核心素养的培育出发,抑或是从当地环境的尴尬现实出发,生态道德教育都到了不得不加强的地步。语文教师应真正提高当地小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小学语文课改中的“文道统一”、生态道德渗透和德育渗透提供可行的、鲜活的、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一、主题阅读,营造生态文明之氛围

执教《长江之歌》,笔者没有简单地引导学生读读本文了事,而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功夫:提供歌词创作背景的阅读材料;收看电视节目“话说长江”,欣赏“走进科学”、“人与自然”等相关节目片段;向学生介绍关于长江、黄河水资源的历史发展状况。上课开始,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用第二人称说一说“长江是……”预设话题:“长江,你是母亲,你是无穷的源泉”、 “长江,你风景秀丽,宛如一位俊美的少年”、“长江,有时你也是一头洪水猛兽”……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从不同角度认识了长江的文化历史和生态变迁,以及对我国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体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理解就有了文化背景的支撑,在言语学习的同时感悟到诗作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明析了壮丽的祖国山河存在于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之中。

二、文本阅读,领略生态环境之美丽

引导学生在阅读《九寨沟》、《鸟岛》、《拉萨的天空》、《灰椋鸟》等描写风景优美的课文时,笔者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验情境,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要在“说”中渗透。“说”是有效地将“读”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训练方式,也是学习者对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吸纳、表达的过程。如学习《黄果树瀑布》,学生在赞叹气势非凡的黄果树瀑布的基础上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作用。接下来笔者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同学们,由于近年来干旱频繁,很多游客不远千里去欣赏黄果树瀑布,却只看到几缕稀稀落落的水流甚至是干枯断流的情境,如果你在场,你能给游客描述一下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吗?为了减少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洪涝或旱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要在“写”中渗透。相比较“说”,“写”更能促进思维和语言的精确性和深刻性。《父亲、树林和鸟》课堂学习后,笔者又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知鸟护鸟爱鸟”的标语,或写一份“保护候鸟,抵制猎杀”的倡议书,作为献给2019年“爱鸟周”的宣传资料。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在“说”、“辩”和“写”中既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能力,也经历到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

三、拓展渗透,加强生态道德之体验

对于学生们来说,保护生态环境,要紧密联系实际,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利用大语文学习观,将文本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平常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教育契机,培养生态道德习惯。

如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适宜地引入了人类滥杀鸟类的资料、图片或视频,并在“假如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的问题上,引领学生多多“推敲”、多多“较真”、多多“纠缠”,有的说:“如果父亲是猎人,这片林子里的鸟儿早就跑远了。”有的说:“如果父亲是猎人,鸟儿们就遭殃了。”有的说:“如果父亲是猎人,‘我’就会请求他手下留情……”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留下了几道极具拓展意味的作业,或标语,或建议书,或练写活动。课后实践效果如何未能全部知悉,但这样的延伸隐含着一种更美好、更富理想化的一种期盼,那就是:相对于拘囿文本而言,课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体验,以及在现实印证中激发出来的道德成长力量,无疑是当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课堂所更加需要的目标。

高效的、成功的、鲜活的小学语文生态道德教育,能够真正提高当地小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真正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参考文献

[1]张金屯 应用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章海荣 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吕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核心素养视域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例谈论文_吕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