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提升建议论文

论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提升建议论文

论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提升建议

□ 栗晶(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081)

摘要: 田径是各种体育项目中较为常见的训练项目,也是高校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性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田径训练可以推动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促进其体能素质及心理素质的提升等作用。在高校体育田径的教学中,练习量和练习的强度是十分关键的部分,对田径训练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简要概述田径教学训练的特点,分析了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并就其提升的策略了讨论。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田径 训练强度 训练量

引言

田径项目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性科目,在高校中进行田径训练主要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竞技能力等,能够推进大学生的全方位进步。在传统的训练模式中,通常是用大练习量、低练习强度的措施来进行训练,这种不平衡的训练使得人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容易出现疲倦,造成其意识呈现模糊的情况,从而导致训练效率低下。所以,田径教学要想提升训练质量,就需要对练习量和练习强度进行合理的协调,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1、田径教学训练概述

1.1、田径训练的特点

田径可以说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经过强度适宜的训练可以让人身体器官能量在消耗到恢复的过程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提升身体的能力上限,使得人体的整体素质获得提升,并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很难直观的对训练效果进行判断,这要求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体能发育特点及教学经验,来对田径训练的方案进行恰当的挑选,并做好练习量和练习强度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推动学生的体能素质的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超级电容功率密度大的优势,设计了一种基于滤波器的模糊逻辑控制器。如图5所示,负载功率的需求先通过低通滤波器的滤波作用,分离出功率需求中的高频负载Pt、低频负载Pr。

1.2、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系

在田径项目的训练活动中,训练的频率及运动量直接关系到训练的强度,而运动的时间则和运动量之间成正比。例如,在进行百米跑的训练中,训练组数是四组,则四组就是训练的量。倘若在每一会和的训练中都是全速练习,这就是训练的强度。在田径的教学训练中,训练的强度和量应当呈一定比例关系,当练习强度大时就要降低练习的量,当练习强度小时就要提高练习的量。如果二者同时提高,就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训练中出现损伤。然而仅仅加大练习的量而降低练习的强度,则会引发其神经系统疲劳,使得其丧失对田径训练的积极性。所以,如何平衡练习量和练习强度之间的关系,在高校体育训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指产于芨岭岩体北带南缘碱性杂岩体及岩体接触带的一系列矿化,主要是受绿草沟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根据含矿岩性和矿化元素可以分为碱性正常岩中的纯钍型矿化、碱性正长岩铀钍混合型矿化、外接触带暗灰色镁至矽卡岩纯钍型铀化、片岩层间破碎带和辉绿岩挤压破碎带中的纯铀型矿化、构造热液蚀变带纯铀型矿化、裂隙氧化带型铀矿化和叠加矿化。代表矿化点有汪尔井、404、607-1(图7)和607-2等。

1.3、高校体育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提升的基本原则

(1)合理性的训练原则。

老师在做训练方案的设计时,要协调好练习的强度和量的比例,确保学生可以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田径项目的训练。同时在日常的练习中,要适量的穿插进专项及强化式的训练,使得学生在田径方面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出来。专项的教学训练是为了发掘学生上体上的潜在能力,而强化的教学训练时为了确保学生的身体可以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通过两种训练方式之间的紧密结合,可以有力的提高田径训练的质量。

(2)结构性的训练原则。

每个人的爱好不同,他们身体的素质体能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要尽量采用差异性的训练计划,而不能简单的采用模式化的教学训练。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对体育训练的项目进行科学分类,并按照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类,为其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以及相应的训练量及强度。另外,也可以为学生进行田径训练要点的集中讲解,再根据学生身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式的练习,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适应自己的田径练习。

由于当前高校的田径训练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往往使用加大训练量的方式进行训练,却没能深刻认识田径项目的实质,对训练教学的内容掌握不足。所以,要想提高田径训练的质量,首先要对训练的理念做到及时的更新,健全训练体系及相关规范制度。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以训练量作为训练的基础,并按照学生体质的具体状况来调整训练的强度.例如,可以将田径的训练内容分配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在其中抽出部分时间进行快慢跑等田径训练,使其体能素质得以逐渐的增强,然后再逐步提高训练的强度。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田径教学训练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再制订出适宜学生身心发育规律的练习计划。例如,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能测试、体质检查等数据做好研究和分析,从而制订出训练的方案,调整训练的内容,以及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平衡性。

随着隧道的掘进,0#和1#承台Y向位移先增加后减小。0#承台4个角点Y向位移最大约为0.17 mm。1#承台的4个角点Y向位移最大约为0.15 mm。

学生进行田径项目的训练时,其训练效果及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练的科学指导。从高校体育田径的教学实践中,教练在其中仅仅是陪练的角色,其并没有依照学生训练的具体状况做相应的调整,使得学生没有得到教师的专业化的引导和训练。从而造成训练的效果和质量无法获得提高。部分教师在训练中仅仅是让学生自由练习,未能做好练习的强度及量之间的平衡,这样不但使浪费了学生的练习时间,还使田径训练起不到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田径教学训练的教学主题,老师要对其身心发育特点做好调查,以制订出科学的训练方案,并对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做好平衡。首先,训练方案的制订的基础在于确保学生不会受到身体上的上海,这样就要求训练的强度要高低适宜。训练的量超出其体能经受的上限会伤害到他们的身体,而训练的强度远低于学生的承受范围则无法达到田径教学训练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制订训练方案之前,要对学生做体能的测试,然后采取合理训练方法对其力量进行训练,再进行速度的训练,使其身体有足够的素质基础来承受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

(4)针对性的训练原则。

3)计算指标权重。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本文拟将信息熵法(客观权重确定法)和AHP法(主观权重确定法)结合起来[17],通过建立熵组合权重模型来确定指标权重Wi。建立熵组合模型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2、传统体育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田径教学运动功能的弱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汇总,田径项目的教学和别的科目有着许多的不同。许多学生认为参加田径的教学训练没有什么意义,只有专业的运动员才需要进行田径项目的训练,因而就忽略了在田径项目上的练习,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科目上的学习上。其实,田径的教学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其体质。另外,有些学生觉得田径项目的练习比较简单,自己只要私下里联系就足够了,不需要再加入到有组织的教学训练中。其实,如果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要点不够了解,就会造成训练的不合理,就有可能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高校进行田径教学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2.2、教练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所有制等。[6]在所调查的黑龙江省高校中,办学层次为本科及本科以上视为1,其余为0;办学性质为公办的视为1,其他性质的视为0;办学年龄10年及以上的视为1,其他视为0。

2.3、在田径训练上存在认知误区

一些高校在田径项目的训练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学校是否可以在竞技赛事中获得成绩,却很少重视学生田径训练的过程,同时也缺少相应的训练规划。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尚且处在对田径训练的探索使其,许多教师仅仅依赖于经验来进行田径项目的训练,并没有系统的规范标准。另外,学生的父母也往往忽视了田径项目的训练,并不关注子女的体育成绩,这也不利于其身心的全方位的进步。

(3)适度性的训练原则。

3、提高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策略

3.1、创新田径训练理念,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

在田径教学的日常训练中,老师也要依照结构性的训练准则,对学生的训练进行考核评测,使得学生的练习效果保持稳定。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训练中不能做突击式或集中式的训练。例如,在赛事前进行大量的突击训练,而当赛事结束后又呈现松懈的训练状态,这样一紧一松的教学训练,会导致学生的训练效果及训练成绩的下降。

3.2、协调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结构,确保两者的平衡性

田径项目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之间比例的平衡是进行田径训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常的田径训练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各种训练状况,做到强度和量之间的平衡。

(1)强化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在日常的田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训练量的累积,还要及时跟进学生的训练进展,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对强化练习与专项练习进行适度的安排。学生经过强化的联系可以使自己的身体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使其可以适应高强度的比赛。专项的训练可以有效的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但是要注意对学生的身体做全方位的专项训练,而不能只进行一个方面的专项训练。同时,要注意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之间的紧密联系。

(2)确保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分类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个性化之间的差异,采用分类的教学方法进行田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要点的集体讲解,再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田径项目的训练。一般情况下,男学生倾向于高强度的训练,而女学生倾向于训练量较大的训练。老师要根据学生性别的不用来做分类的教学,进行针对性的安排,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喜爱,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

(3)科学调控训练恢复。

用 SPSS 23.0 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两比较用SNK、L-SD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信息化背景下的协同管理涉及到高校、家庭、社会、组织和个人等信息流动和整个过程,协同管理包括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不同信息资源以及技术和监管等各个方面的协同,需要协同管理中各方共同努力。

一般来说,田径项目的训练常常让人的身体处于高负荷的状态运转,而训练之后的恢复包括人为和自然恢复两种,而前者的恢复效率比后者高得多。人为的状态恢复是和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体能的恢复和消耗处于交替的状态。当人体经过高强度的运动锻炼后,尽量不要经过能源的大量补充来恢复身体的技能,因为这种体能恢复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体的自我恢复能力,如果长期使用这种不科学的恢复方式会对人体自我恢复能力造成很大的破坏。

3.3、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逐渐开展训练

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训练时,应该按照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来逐步加大训练的强度和训练的量,要确保二者之间的协调性,不可以一挥而就。所以,老师在日常的田径项目练习时,要注意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案来展开周期性的田径训练,并在训练进程中逐步加大训练的时间、次数以及距离等等。例如,在做短距离田径项目的练习时,其极限速度能力的训练一般来说不要超出八秒,训练的距离不要超过五十米,并且训练的组数不要超过三组,而每组联系之间的间隔维持在三分钟左右。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重复性训练时,逐步家少每组训练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加大训练的组数。这样,可以让学生不致于因为大量的、一次性的训练而造成身心的疲惫,从而激起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4、结束语

从田径教学训练的发展来看,加大对其训练的宣传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对高校当前田径训练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然后对训练的强度和量进行科学的协调和控制,从而可以获得学生及其父母的有力支持。同时,老师也要加强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经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来推动田径教学水平的提高,激起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田径训练,从而为我国的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佳.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0).

[2]张建斌.动态可控式训练法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6).

[3]严麦雄.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分析[J].纳税,2017(35).

中图分类号: G8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2-LXY

作者简介: 栗晶(1967-),女,汉族,黑龙江省逊克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标签:;  ;  ;  ;  ;  

论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提升建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