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隔物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_赵奎

赵奎(辽宁省辽阳市中医医院 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目的 观察督脉隔物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督脉隔物灸联合西药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予单纯西药口服治疗,30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并统计结果,观察治疗前后相关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督脉隔物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隔物灸 督脉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007-0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6%[1]。单纯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药物,疗效不够理想,副作用大。笔者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督脉隔物灸联合西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病例选择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按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ARA,1987)[2]。

1.2 一般资料 全部100例均为本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32~65岁,平均51.06±8.31岁;类风湿关节炎病程1~15年,平均10.18±3.82年。对照组50例,男15例,女35例;年龄31~67岁,平均50.98±8.35岁;类风湿关节炎病程1~16年,平均9.98±3.64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年龄、病程等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50例以来氟米特片(每片10mg,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每日1次,温开水冲服。疼痛明显者可加用洛索洛芬钠胶囊(每粒60 mg,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0m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但NSAIDs的使用时间不超过5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并使用隔附子饼灸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及腰俞等督脉穴位。隔附子饼灸方法为:取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及腰俞等督脉穴位,上置附子饼,附子饼用炮附子、檀香、麝香等研粉后以黄酒、姜汁调制成直径3cm,厚1cm的圆形药饼,中间均匀用针刺小孔数个;用简易艾灸器分别将直径2cm,长2cm艾条悬置距附子饼1cm上方点燃,灸治过程中不断将艾灰去掉,当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灸,每次艾灸时间为40分钟,治疗结束使穴部皮肤泛红不灼伤为度,隔天1次。30天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相关症状和体征: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及相关的表现。

1.4.2 理化检查: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在疗效统计中,总有效率计算包括显效和有效。

2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指定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3],以相关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为主要观察指标。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标准(显效):连续2个月以上出现下列6项中的至少5项:①晨僵时间少于15min;②无疲劳感;③无关节痛;④活动时无疼痛或无关节压痛;⑤无关节或腱鞘肿胀;⑥血沉(魏氏法)女性小于30mm/h,男性小于20mm/h。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改善标准(有效):必备条件为压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均≥20%改善,及下列5项指标中至少有3项≥20%改善:①患者疼痛评价;②患者对疾病活动性全面评价;③医生对疾病活动性全面评价;④患者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全面评价;⑤急性期反应指标(ESR或CRP)。除显效、有效外均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2.2.1 有效率比较治疗组50例中,显效13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50例中,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2.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2 类风湿因子(RF)比较两组病例治疗3个疗程后,RF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或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RF比较(IU/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91.74±28.8532.57±19.86a

对照组89.64±30.7041.43±21.01b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a<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b<0.05,组间比较Pab<0.01。

2.2.3 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病例治疗3个疗程后,CRP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或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RP比较(mg/L)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33.67±7.018.44±2.35 a

对照组34.54±6.9512.76±3.11 b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a<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b<0.05,组间比较Pab<0.01。

2.2.4 血沉(ESR)比较两组病例治疗3个疗程后,ESR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SR比较(mm/h)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43.23±11.5317.86±5.12 a

对照组41.90±12.3218.02±4.99 b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a<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b<0.05,组间比较Pab<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多采用免疫抑制和对症治疗的方法,并无法根治,给患者带来了精神与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因此,从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中挖掘精髓对于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隔物灸法是以药饼作为传热介质的一种方法,即在皮肤和艾柱之间隔上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其归属为间接灸。隔物灸治病防病的原理包括调节人体的阴阳、调和人体气血、温通人体经络、扶正祛邪等。药物直接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可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内,通过艾柱的热力更能将药物渗透到腧穴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认为,痹症多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经络受阻,久致阳气亏虚,寒湿凝聚筋骨关节,经脉不通所致。寒主收引,故有关节僵直,寒性凝滞而主痛,则遇寒疼痛加剧,湿性重浊,流注关节则肿胀,阳气亏虚故体倦恶风。治疗应注意以温阳益气通络为主要治则。艾叶有除寒湿、温经络的功效,而艾灸有温通经络、活血逐痹之功效。督脉为阳脉之海,选督脉之穴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加隔附子饼又意在用附子温中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诸法合用,扶正祛邪兼而有之,标本兼治。观察结果证实,督脉隔物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治疗价廉、操作简便,适合患者长期治疗。

参考文献

[1]栗占国,赵义.风湿病学新进展[M].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15.

[2]Arnett FC,Edworthy SM,Bloch DA,etal.The 1987 revised ARA criteria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RA)[J].Arthritis Rheum,1987,30:S17.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4(9):3~4.

论文作者:赵奎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12

标签:;  ;  ;  ;  ;  ;  ;  ;  

督脉隔物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_赵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