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耿美华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随机法”将我院52例白血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PICC导管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实施PICC导管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白血病;PICC导管护理;应用价值;护理满意度评分

前言

白血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联合化疗,而化疗使用的药物多经静脉注入[1]。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置管技术,可长期留置导管,但并发症也多[2]。本文就护理干预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从我院选取了52例白血病患者(2016年11月~2018年6月),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6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白血病患者;

②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②不具备自理能力或无意识的患者。

【对照组】:男:女=14:12;年龄:22-65(35.62±2.96)岁;

疾病类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10:4。

【观察组】:男:女=16:10;年龄:21-68(35.73±2.98)岁;

疾病类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11:2。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PICC导管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1)置管前的护理

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置管前应先对患者宣讲PICC导管的相关内容,包括置管步骤、注意事项、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的配合度。

②无菌操作:加强穿刺室的隔离和消毒处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前要清洗、消毒好双手,穿戴好无菌口罩和衣帽,并对置管的相关物品进行消毒,防止导管受到污染。

(2)置管中的护理:进行PICC导管穿刺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指导患者采用合适的体位,以保穿刺顺利;如果送管时出现障碍,则应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推注送管,并指导患者调整体位,如果仍旧无效,则应另寻穿刺点[3]。

(3)置管后的护理:PICC置管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导管的情况,防止导管移位或脱出;仔细查看置管穿刺点是否有渗液,密切观察患者置管周围的皮肤,以防出现炎症,一旦患者出现轻微感染,应立即汇报进行处理;在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要进行敷料更换(之后改为一周更换一次),并更换透明贴膜、肝素帽和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敷料更换前要进行消毒,在固定导管时尽量避免胶带直接触碰到导管;在患者输液前后或进行抽血、输血活动后都应用20-40毫升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脉冲式导管冲洗,注意冲管和封管操作要保持动作轻柔[4]。

(4)相关并发症护理干预:如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则应及时更换敷料和透明贴膜,并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如出现导管异位,则及时进行X线照射,并做适当调整;如出现导管堵塞,则应先检查导管状态,查看是否打折,如未全部堵塞,则可用尿激酶溶栓等方式进行通管;如发生静脉炎,则可抬高患肢,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涂扶他林软膏等方式进行缓解[5]。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包括局部感染、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静脉炎四个方面。

1.3.2 护理满意度评分

通过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或用x2)检验,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数检验。应用SPSS20.0 for window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n(%)]

2.2 护理满意度评分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分值为(76.77±5.42)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分值为(95.63±3.62)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白血病患者长期通过静脉化疗,不仅会严重刺激血管壁,引发外周静脉炎,还会造成全身性的毒副反应,如果不慎将药液渗漏到周围组织,还会引发皮肤、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坏死,导致功能障碍[6]。PICC具有易操作、创伤小、保留时间长的优点,能为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血管保护,减轻患者的痛苦,但也会引发导管堵塞、静脉炎、局部感染、深静脉栓塞等不良反应[7]。因此,对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很有必要。

由文中对比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ICC导管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要更低,护理满意度分值更高,说明PICC导管护理可有效降低护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对白血病患者实施PICC导管护理可减轻患者治疗的痛苦,提高穿刺率,减少局部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魏玉涛,贾志强,魏玉莲.白血病患儿应用PICC护理的实际效果及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83-184.

[2]邬嘉梅.分析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263-264.

[3]戴洁,沈奕新,丁凌芳.集束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7):2432-2433.

[4]岳云.护理干预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西藏医药,2018,39(2):82-84.

[5]梁瑞坚.集束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142-143.

[6]李晶晶.白血病患者化疗应用PICC护理的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58-258.

[7]路云婷.PDCA护理在白血病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6):121-122.

论文作者:耿美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耿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